首页 > 范文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实用26篇)

小车分享 38312

小车 分享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商务翻译;商务翻译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57-5 doi:

截至2009年,中国成立各类翻译公司19,520家,约50万翻译从业人员(郭晓勇,2011:32-34)。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算得上一个翻译大国。然而,据2008年2月24日的《中国人事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专业的翻译人员还不到6万。由此可见,市场对专业翻译人员的需求依然很大,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培养高端的商务翻译人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就愈加明显了。

1 . 中国商务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 . 1 传统的教学设计

传统商务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内容上,某些教师未能从商务翻译课程应用性强的本质出发,过多阐述笼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而对商务知识的讲解则有所欠缺,另外在进行译例分析中,还是沿用翻译课历来重文学译例的传统,缺乏对经典商务译例的探讨。在教学情境上,由于当前许多学校的商务翻译课仍然沿用“黑板加粉笔”,“理论知识加翻译练习”的模式(尤璐,2006: 74-76),所以教学情境缺乏新意,过于刻板。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口授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的协作、小组讨论、辩论、调研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依然不常见。

1 . 2 不合理的师生定位

师生定位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关系(肖秀荣,2002:118-143)。合理的师生定位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当前中国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师生定位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传统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依然广为存在,使得教师易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扮演支配者的角色,而学生倾向于被动地聆听和做笔记,扮演被支配者的角色(黄卫星,2011:80)。当前,中国的商务翻译教学中,这种教师支配整个课堂的情况还相当常见(王盈秋,2011:40-42)。当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角色定位形成后,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少,教师倾向于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往往辅之以“万无一失”的完备讲稿,通常是翻译理论知识加译例分析,而学生则容易听觉疲劳,产生厌学情绪。

1 . 3 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它,教师得以了解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然而受应试教育这一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单一的阶段性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李彬,2011: 120-122),而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等则未能引起相应的关注。另外,当前的评估方法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是学生真正的能力(王盈秋,2011: 40-42)。这种单一静态的评估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准确地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也无法起到有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的作用。

2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被称为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有杜威(John Deway)、皮亚杰(Jean Piaget)、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等。杜威强调自我实践在获取新知识中的作用,认为经验是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教育应被看作是对经验的不断重构(Newby, Stepich, Lehman and Russell, 1996: 34)。皮亚杰认为孩子们与生俱来地具有与他们所处环境进行互动的趋势,通过这种互动,他们能开发出各种行为和思维模式,即“图式”(邹艳春,2002: 27-29)。维果茨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Vygotsy, 1978: 86)。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肯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自我经历、自我理解并自我反思的有意义建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它提倡将学生而非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去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肯定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地去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所以它提倡用动态多元而非静态单一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

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改革当前中国商务翻译教学的启示

3 . 1 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提倡学习应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并带有特定的问题须解决。专业商务翻译人才需要具备市场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双语基础、娴熟的翻译技能,以及基本的商务知识、管理知识和外贸知识(段淳淳,2011:177-178),为此,商务翻译教学不仅应注重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积累,也应关注学生对商务知识和各种能力的积累。于是,在教学内容上,商务翻译教学一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做到适时更新,二要改变传统翻译教学重文学译例讲解的现状,对专业的商务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在教学情境上,商务翻译教学不应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里进行,而应在模拟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尽量地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和动手。比如,可以创建虚拟公司形成模拟真实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仿佛被置身于一个微观的商业界,能更深刻地去经历和体悟自己作为一名专业商务译员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黑板加教材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口头教授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商务翻译要求学生积累各类商务英语知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商务英语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单靠教师的讲授很难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师生互动等来打破单一的口头教授。

3 . 2 对师生定位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应是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简单传递(何克抗,1997: 3-9)。传统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掌握概念、理论或事实,而建构主义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前者易将教师当作教学的主体,而后者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询问老师、与同学协作、集体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获取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只起引导、促进和协调作用。这样的师生定位在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好处有:首先,当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guider)而非一个信息给予者(information-giver)时,可以更好地避免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其次,当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facilitator)而非答案提供者(solution provider)时,可以避免学生一味等待所谓“标准译文”的心理,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进行思索,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去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当教师作为一个协调者(coordinator)而非一个统治者(ruler)时,可以更好地维护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融洽且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

3 . 3 对学习成绩评估的启示

传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往往把单一的阶段性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定方式。这种单一的阶段性笔试注重考试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建构主义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旨在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关注,提倡学习成绩的评定须基于学生的平时表现,而非仅仅取决于最后的考试分数,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可谓是动态多元的。翻译课程涉及语言间的转换,众所周知,在翻译界,对某个译本的评定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所以单凭一个静态的笔译考试很难真正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不真实的学习成绩评定结果还可能导致学生过于自满或自我否定的恶劣情况。另外,当前太过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评估方式难以真正衡量一位学生是否具备成为高端商务翻译人才的素质,因为一位高端的商务翻译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而这些都无法从一纸试卷中得以体现。所以对商务翻译学习者的成绩评定须采用动态多元的方式,不只是考试分数,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翻译相关的社会实践、是否考取翻译资格证书等都可以作为评定学生最后成绩的参考因素。另外,成绩评定的主体也可以多元化,除了教师(师评),学生自己(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都可以纳为评定的主体。

4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翻译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冰是睡着的水》;翻译报告;军事小说;分译法

一、引言

该翻译报告所选的原文《冰是睡着的水》一书是2005年的畅销书,全文用三十一万六千字诠释了一句话,一种精神,像大众展示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安全部(MSS)血火交融,惊心动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本翻译报告的目的是通过运用所学翻译技巧,再现小说的美感和价值,供英语读者欣赏到我_事小说的价值,并对我_事工作实力得到一定的了解。

二、翻译材料分析

本翻译报告节选的小说《冰是睡着的水》获得了中国官方情报组织MSS的官方承认。小说节选部分为白描写法,用简练的语言渲染了萧瑟,静谧,却危机四伏的环境氛围,人物内心描写洗练深刻。翻译时需要运用同样的简明英语去翻译,译文需要简明扼要,但字字玑珠,掷地有声,才能表现出军事小说的特点。人物内心描写细腻丰富,翻译时同样需要选择

三、翻译过程

四、翻译难点和翻译方法

翻译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原小说中涉及特工代号的翻译该直译还是意译;环境描写是否该适当省译,将重点放在紧锣密鼓的特工活动上;人物内心独白该是否该增译,加入说明和解释来丰富人物形象;翻译时词语的选择。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阐述笔者如何处理翻译中遇到的难点。

译文:At the bleak and chilly night,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tensed. The 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MSS) gradually takes actions as they thoroughly and meticulously deployed.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导师角色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单位已达158所,其中40所院校已产生(或即将产生)毕业生。在这过程中,许多与MTI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例如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论文的模式、就业方向的扩展等。对于一门新兴的专业,其发展必经历借鉴和探索,需接受社会现实的各种挑战。对于初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导师的存在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提出了三种论文形式:(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穆雷根据翻译行业的职业特点,借鉴其他专业学位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并结合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提出将MTI的三种学位论文形式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之后,穆雷、邹兵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了MTI学位论文的五种方式: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常规的写作模式,在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师生都有许多疑惑和彷徨。笔者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所处的大环境下,从学位论文实际完成过程入手,探讨导师在“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宏观角色下的微观角色。

1 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的角色

选题、开题——掌舵人

毕业论文作为对学生在校学习、研究、实践成果与素质能力的检测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题、开题,作为论文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整个论文的成败。因此,选好了题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穆雷、邹兵在对首批15所MTI高校毕业生学位论文的统计中发现:翻译项目,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式的论文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由于没有先例参照,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往往会选择有例可参的研究性论文;第二,由于没有经验,没有明确的论文规定,导师为了指导起来方便多建议学生采用有先例的研究论文形式;第三,导师与学生交流不够。据笔者了解,部分学校师资紧缺,导师带领的学生不仅有翻译方向的,还有语言学方向或文学方向;优秀导师带领的学生甚至多大数十名。这种情况下,学生虽有意选择其他论文形式进行尝试但导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某些想法得不到肯定、支持与实施,最终使学生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笔者对西南大学首届MTI毕业生学位论文进行了统计,发现翻译项目,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就“翻译项目”与“研究论文”两种论文形式而言,该数据与穆雷、邹兵所获得的数据差异较大,但这说明西南大学在把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及突破传统的论文写作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

以上两组数据虽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显示实验报告为0篇的事实。是实验条件不允许还是其复杂过程令人却步?这值得深思。

由此看,论文选题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也是对培养单位教学条件的检测,对培养目标把握程度的反映。选题、开题时,导师应像掌舵者一样牢牢把握学生选题的大方向,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培养目标,让学生把握所选论文的目的、意义以及其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写作——教练员

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写作过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师生共同合作、紧密联系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它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所选论文涉及的领域,例如法律、机械、医学、建筑、哲学、科技等;要在熟练运用办公室软件的基础上使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例如trados, wordfast, lingoes等;选择实验报告的学生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写作过程就是一把标尺,测量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勤奋诚信的人格特征。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4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5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节选)翻译报告

A Translation Project Report for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excerpts)1.论文简介:

本次翻译项目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其次,根据此次翻译实践撰写一篇相关的翻译报告。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大多是针对文学翻译,由于文学翻译和时政文本翻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适用于文学翻译的理论往往无法直接应用于时政文本的翻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时政文本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材料,其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探讨适合时政文本翻译的方法,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翻译文本,借助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理论和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这理论对时政文本的翻译特点和技巧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这些理论来解决政论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探究针对政府文件的若干有效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笔者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报告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翻译项目介绍,包括文本选择,项目目的,项目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第二部分,研究背景,包括理论介绍,文本内容,文本特点分析以及翻译时政文本应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翻译过程,即理论联系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准备工作,以及在文本分类理论和动态对等理论下对翻译中遇到的难点如何解决,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第四部分,项目总结,包括翻译心得,经验教训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2.材料简介:

翻译文本的选择:

在本次翻译项目中,笔者选取了由_2012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翻译文本。对其中的„„内容(共计„„字左右)进行了翻译。文章主要是对未来11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选取该文本作为翻译项目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从文体上看,本文属于应用文体,由于应用问题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型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对该文本的翻译可以进一步提高笔者的翻译实践能力。其次,这是一篇时政文本,基于该类文本在文体,用词等方面的特殊性,笔者试图借助相关翻译理论,对时政文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做初步研究和探索,希望有助于今后的翻译实践。第三,笔者长久以来一直对时政文本的翻译很感兴趣,曾对近十年的政府报告翻译进行过详细的学习和思考,在时政文本翻译方面积攒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借此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也为以后从事翻译工作找好方向。

翻译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_、_历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振兴。此《纲要》的颁布表明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深切关注,标志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逐步转变。目前,还未有关于该文本的正式译文出现。为了更好的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也为了宣传_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笔者联系所学的翻译理论,对该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希望在增进国际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处理翻译问题的能力以及翻译水平

预翻译情况:

截至撰写开题报告当日,文本翻译已完成近50%(11000字左右),并且得到指导老师的修改和反馈。预计在10月底可以结束文本翻译,并于11月开始进行翻译报告的撰写。3.翻译评述: 理论框架: 文本功能分类理论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到“为了找到适合的翻译方法,译者必须先确定原文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式(Newmark;11)。这一理论对种类繁杂的应用文体翻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纽马克在布勒的理论基础上,按照语言功能将文本大致划分为不同三个类型:表达功能型,信息功能型和呼唤功能型,并针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时政翻译属官方声明(authoritative statement),是表达型文本的一种。在翻译此类文章时,纽马克建议采用语义翻译的手法进行翻译,使译文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尽可能贴近原文。纽马克的这一理论为译者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据,对此次翻译项目的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20世纪60年代初,奈达在等效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能(或称动态对等)理论。该理论摒弃了“文本中心论”,强调以读者文中心,将读者感受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他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再造出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与源语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信息。”并提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时政文本的译文接受者是外籍人士,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与我们存在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考虑读者反映,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最大限度的看懂并理解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可能遇到的翻译难点

词法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熟悉中国时政文本的人都知道,这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词法和句式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中式英语的特点。根据文本功能理论,此类文本的翻译重点在于传递信息,减少交流障碍,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应尽量“求同”而非“求异”。因此翻译策略是:在词法方面,应采用异化法,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而在句法和篇章方面,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尽可能准确传递信息,应以归化法为主。

句法方面,修饰词过多,多层次并列结构导致汉语长句翻译困难,以及大量无主句的使用。汉语讲究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出于修饰,语气等需要,常有很多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而英语则忌讳同义重复,讲求简练。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无实际含义,语义重复的内容,在翻译时应考虑酌情删减。而对于一些其重要修饰限定作用的词,则要紧扣原文,决不可随意删减,对于无主句则必须添加适当主语,以符合英语的句法习惯。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6篇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含前人的研究成果,当前的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不少于2000字)

虽然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西方修辞学的研究,但有关于西方修辞学的译作却为数不多。例如有,由罗念生翻译的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修辞学》;王晓朝译的《西塞罗全集》;由颜

一、崔延强所翻译的《修辞术》;穆雷与其学生翻译的《修辞的复兴——韦恩·布斯精粹》;华明与付礼军分别译出了两个不同译版的《小说修辞说》;汪建峰的译作《《中美混合修辞的崛起——兼读中式签语饼》(Reading Chinese Fortune Cookies: The Making of Chinese American Rhetoric)西方的修辞学译作无疑是人们学习和研究西方修辞思想的重要桥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翻译在世界各国之间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的频繁交流与往来,维护世界的稳定和持久和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翻译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转化,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与学习。要想翻译出合格的作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原文本、文化以及目标语读者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遣词造句,翻译出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译文。而修辞学这一类的学术型著作,有较高的理论性、系统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须还原出原文的系统性、理论性与逻辑性。刘亚猛教授(2014)在“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的母体”一文中,阐述了翻译与修辞密切联系,他认为翻译的“信”与“忠实”本质上是一种修辞构筑

《布斯精粹》这本书是学术类领域的专著,描述对象较为抽象,且书中含有自成体系的修辞学术语,如Rhetrickery(诡辞)、Rhetorology(修辞艺术)等等。正是因为文章学术性的特点,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长难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翻译成中文时还要兼顾中文的表达习惯,所以翻译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穆雷(2008)与其学生曾一起翻译过The Essential Wayne Booth一书,并把书名译为《修辞的复兴》。笔者认为书中的有些篇章段落翻译得甚好,值得翻译者们借鉴和学习,但也有少许地方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笔者想从《布斯精粹》(The Essential Wayne Booth)一书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第六章节“The Empire of irony”,做一份翻译实践报告,说明翻译的过程,尤其是解决难点的过程,并与穆雷的此章翻译产生对话,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看法、译法与见解,总结此次翻译任务中的心得体会、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7篇

【关键词】 口译教学;校外实践;校内实践

一、学生对口译教学的体会

口译教学一般在本科教学的高年级阶段实施,即在完成大一大二听、说、读相关的基础课程后开始。因此,翻译教学是对基础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检验。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谈高校日语口译教学体会。

(一)口译教学现状。我国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需要口译人才数量越来越大,口译课程就显得愈发重要。口译课教学为了迎合时展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形式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一、模拟生活培养学生口译的习惯。将学习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很多学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桂林某旅游专科学校的日语课老师,课堂上设置旅游接待场景,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通过接待进行外语对话和翻译使学生们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二、课堂上采取演讲、报告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例如桂林某大学的日语专业教师,坚持安排学生上台演讲,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三、利用语音室、多媒体、幻灯、图片及最新的同声翻译等教学辅助资源和广播视听媒体资源来授课。由于现代教学设备能展现口译的即时性、现场性,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听说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口译教材不够丰富。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已经没有口译课而只有口语课,好像已经把口译和口语合并成一门课程。口语与口译虽然相关,却不同一个方向。也许这个原因,现可使用的口译教材相对不多。即使如此,现有的口译教材内容感觉比较单一,但突出看重翻译理论的教材不少。归纳起来,目前的口译教材一大特点是强调语言的转换翻译方法,系统性不突出。有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颖,例子不丰富。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本理论性太强则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大四的同学经过三年的基础学习后,希望通过口译课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期待能用上内容更新、理论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的口译教材。

(三)口译教学中学生感到最难掌握日语敬语部分。其实,日语中的敬语一直是日语学习者中的一个难点。有些老师在教授口译课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单词的敬语形态或怎么用,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体会到日本人用敬语的内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调查中有80%以上的学生们表示希望在学习敬语的过程中,希望老师能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日本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传授日本人使用敬语的思维和意识。

(四)口译活动的基础是口语,但现在的一些大学缺乏口语环境。外语类大学的语言环境是好的,学生有讲日语的习惯和动力。但综合性大学的日语专业,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由于学生人数或环境制约,难以形成讲日语的风气。学生们不愿说日语致使口语表达能力差,也给口译教学带来困难。究其原因,学生讲日语的主动性少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口语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是一个事实。理工科大学日语专业班级,常常几十个人一个班,中方老师也好外教也好,常常只能面上教学,顾及不到点上的学生特点和专长。口语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对口译教学实践的认识

口译教学实践。口译课是一门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课程,因此不能完全沿袭其他课的授课原则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口译工作往往要求翻译人员听力好、记忆力好、口语好、反应快。可是,口译翻译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翻译人员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听力、记忆力、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学校阶段的口译教学实践,应该是翻译工作的前期实践,是掌握理论和磨炼口译技能的基础阶段。重视口译教学实践,是培养优秀毕业生的重要环节。口译教学实践可分为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

口译教学的校外实践。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应该安排校外实践。所谓校外实践,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外贸和文化企业,从事一定时间的外语口译工作。校外实践可多种多样,如项目实践形式,就是根据大型工程项目的发展,让学生去做外国专家的翻译。这种项目实践形式的特点是专业性比较强,无疑对学生是一个挑战。还有口译实践形式,就是学生到涉外单位进行实习,主要起语言桥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将来就业的机会。再就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来表达思想、意识的实践形式。比如翻译导游的实践,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形成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完善外语表达方式。翻译导游对口译实践最为有效。可惜,校外实践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但是,校外实践的效果是明显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去日资企业参观见习,听取日本方面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指导专家的讲座,全程与日本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互动,亲身体味日语口译的方法与技巧。有位女同学很重视校外实践,常常争先发言,口语进步快,最后竟争成为省级日语演讲比赛的选手,参加日本的日语作文比赛也获得大奖,第一批获得日语一级证书。广东日语专业的学生,每年可以到广州交易会去寻找口译实践机会,实在让内地的学生羡慕。事实上广东的日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一般来说比内地许多学校的学生强。

口译教学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分为课堂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不是回答老师问题之类的练习和课后布置的口译练习,而是经过一定的课时、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语法知识后,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安排的专题或者模拟口译练习。实践证明,课堂口译实践效果明显。第二课堂实践,就是开展日语角、外语戏剧节、外语歌曲比赛、外国文化周等活动。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题研究、校内举行的报告会、演讲会、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对日本专家学者报务的口译实践。不管是校外实践还是校内实践,口译实践前要做充分准备。学生要根据授课老师布置的任务、口译的具体内容或具体语言环境预先查阅资料,事先了解并学习有关的知识。比如课堂实践,学生在上课之前做了准备的话,就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口译实践,还可以互相提问和补充,使口译课具有活力。学生也能听得进,记得牢,巩固学习效果。当然,即使做了准备工作,学生也会在课堂实践中暴露很多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疏解,帮助学生把问题弄清楚搞明白。课堂实践的好处是学生能及时消化知识,立竿见影。经过准备参加第二课堂实践,学生就能培养出合格口译人员的气质和素质。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想要实践出效果必须日积月累练习,最终达到量变和质变。

三、学生对口译教学与实践改革的看法

我国高校日语口译教学工作进步很大,但教学与实践的磨合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高校日语口译教学与实践改革的一些看法。

口译教学提倡使用电化设备。口译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听力,只有听懂了才能把它翻译过来。所以听力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国的视听教育结果表明,听能记住全部信息的15%,看可记住全部信息的25%,视听结合可让学生记住全部信息的64%以上①。所以在视听结合的训练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MP3等多媒体播放器让让学生对日语有声材料进行“跟读”,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反应能力。老师学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与学互动、开展人机对话。这样做学生不仅易于接受教学方式,且能提高课堂效率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启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口译教学要补充课堂教材内容,增添课堂的时效性。老师们课堂上除了用原汁原味的教材向学生们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外,还应该保证学生们在学好翻译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们的语言水平跟上时代、社会、语言的发展步伐。例如一节课为四十五分钟,学生在老师讲课半个小时后注意力可能被分散,再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老师可在课堂后半节补充课外口译资料,例如国内外新闻,商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热门话题,让学生们进行中日语言的口译练习。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多关注社会,注重理论的实践,提高课堂效率。口译教学法方面,要导入跟读、复述、速记、概括、视译等以培养口译人才为目标的外语母语互译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表达的机会,既训练日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母语汉语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译教学实践要完善。口译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实践课,教师在向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量让学生参加各种翻译实践活动,在口译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校外实践可利用地域优势,集中力量搞好性符合培养方向的口译练习。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外贸服务的行业较多。这些地方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沿海优势把口译教学实践的重点放在社交口译,商务口译和服务行业口译上。像桂林等著名旅游城市的大学可以重点做好翻译导游口译的实践。校内口译教学课堂实践要可沿用发表作文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由一名学生或多名学生组团自选题目,采用讨论、发表等方式阐述主题思想和内容,使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口译练习并增加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达到培养持久自述能力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总而言之,校内口译教学课堂实践要创造“现场、及时”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真实口译现场的紧张感与压力感,增加口译教学校内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校内第二课堂的口译教学实践,诸如举行报告会讨论会时,需要消除学生畏难思想,提前做好专业准备,争取口译实践的最好的效果。

科学技术在发展,教学设备在更新,口译教学在前进。但是,口译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发展的一组矛盾。探讨矛盾的平衡发展,对口译教学改革和完善实践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日语口译教学要跟上经济的发展,尽快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与实践中,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口译人材。

(“关于外语课堂语言实践训练与定向创业的探索”大学生课题论文,排名并列第一)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8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商务英语的翻译是专门用途翻译的一种,主要针对国内外的各种商务活动。广泛的用途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题材的广泛性,包括商务旅游、知识经济、商务信函、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等。每一题材在内容上又各有千秋。商务旅游翻译的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经济的翻译则会遇到与生产、服务、科技,以及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内容和词汇,以及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在各个领域产生的新词。而商务信函则包含了书信的基本要素和书信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具备商务信息传递的功能。

商务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商务文本的复杂性和商务英语文体特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商务文本该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对商务旅游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翻译就要考虑“功能相似”原则而不是要求字字对等的“忠实”翻译,灵活地使用“意译”法。知识经济的翻译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数据、专业术语以及新兴的词语,就要在词语、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保持一致、准确,即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为主。而商务信函根据其语言特点和实际用途,在翻译时则要做到事实准确、礼貌得体、规范严谨。

针对商务翻译的以上特点,学生在学习商务翻译的课程时就要根据教材,灵活掌握每一项内容,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翻译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和实践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从学习方法上,学生都应该做到有侧重、有目标、有技巧,即“有的放矢”。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学生要转变观念,抛弃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应勤于思考、放开思维、打开思路,在教师地引导下开拓眼界,积极实践。在课堂上,学生们要做到人人配合,积极响应,才能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课下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多加练习,做到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依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性强的特点,老师们一般都会采取案例教学法,即针对每一商务题材,选取有代表性的商务文本做案例让学生们做实践。对于每一案例,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分析、辩论以及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等工作。还以商务信函的翻译为例,学生应把前期老师给出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的理论基础,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认真地去讨论和翻译,最后根据老师的评定意见写出案例报告以总结出类似案例的翻译规律。用这种有目的、有技巧的方法去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实践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紧扣其特点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88-95页.

[2]杨飞雪.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一些新词答案翻译方法[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谢彩虹等.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189-190页.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9篇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何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课程设置;撰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4]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翻译专业 口译专业实习 模式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即翻译能力、百科知识、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均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高效完成客户需求的专业人才。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实践平台。翻译专业的开设,“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含专业实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翻译理论与技巧,提升操作能力,应变实际翻译场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院校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口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不明确,学生无法选择合适材料。普遍来说,现在院校设置实习任务时未能向学生解释适合实践的口译材料,也未规定汉译英与英译汉的比例。因此,学生自行选择的音频类型宽泛,英汉与汉英比例也出现很大差异。很多材料,如:精读课文、电影等材料并不适合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

2.无有效监督,难以检测学生真实水平。本科生课业任务较多,现实环境中能参加的校外实践项目较少,而翻译专业实习往往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学生一般会有如下不符合口译实践要求的操作:多次录音选择表现最好的一次上交、直接念已有的译文或原文音频全部结束后才出现自己的口译录音。专业实习应该为模拟职业环境下即席进行的活动,而不合规范的操作不仅不能够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其作为译员职业素养。

3.实习形式化,与课堂教学脱节。实践应该是反向指导教学的有效途径。专业实习涉及的人数多、时间紧。因此教师多选择摘取简单段落给出分数与评语,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未能把学生的实习内容当作教学案例。这样就让学生产生误区,认为翻译专业实习只是一种形式,他们对口译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少。

此外,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阶段并未开设机辅类课程。学生在录音时往往会使用各种设备,录音格式与单项时长也多种多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符合目的的教学实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不利于培养译员翻译的职业化意识。

二、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口译专业实习模式改革策略

1.项目前期:明确口译任务。在项目前期,教师应建立明确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时间、主题、进行模式等。比如,第一周主题为水污染治理,英汉、汉英口译各两组发言。学生将就发言轮流做口译实践。因此应提前让学生做译前准备并给出准备方向,如:水污染的概念、当前中国水污染存在的问题等。鼓励学生查找可能会出现的词条翻译,并搜索相应的环保知识,培养其良好的译前准备习惯。可以安排老师或学生做发言人,但更建议会议或活动发言人是在某一真实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其他专业的教师或硕博士生,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接受我们的邀请担任志愿者发言人。

2.项目执行:标准化操作。实践进行的场所建议在学校的口译实习基地或同传间。按照主持人介绍,发言人发言与译员口译的方式进行,现场同步以ppt形式播放发言大纲,完全模拟真实的口译活动场景。活动期间全程录音,并要求各学生对自己负责口译的部分进行录音。要求暂时做“观众”的学生全程注意力集中,自行在场下记笔记并做 “mental interpretation”, 并在口译活动结束后给出自己的感想。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全场同学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并逐渐反思如何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译水平与做翻译的综合素质。

3.结项:教师综合评价与学生实践反思。教师应客观、综合地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评价结果可依据学生的口译技能、应急能力处理、职业素养等标准并体现在学生实践报告上。按A(优秀),B(良好), C(不合格)三项划分,并给出实践评语。评语要按照评价标准详细描述学生存在的优点与职业方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求其在实践报告上体现实践心得,如:任务描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自我反思。这样的双向互动有助于学生自我思考并辅助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

此外,口译实践材料还可以作为口译课堂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译练习与讲解。还建议在专业实习的不同阶段开展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与实践,如:SDL Trados与adobe audition软件的使用并鼓励学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口译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口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环节,口译专业实习对于应对于推动翻译的职业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模拟实际情景,根据学生与地方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实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与作为职业译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云辉.论口译人员的综合素质[J].中国科技翻译,2000(1): 27-28.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翻译实务 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05年_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25号文件)以来,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的蓬勃兴起也引发日益激烈的相互竞争。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品质,是各校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应放在首位。“说课”成为引导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个词为渐渐成为高职教师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词和一项工作。

那么,说课是什么?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在同行或教研人员面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笔者在此要呈现的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翻译实务》的说课程,详细介绍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开展和思考。该课程于2009年评为该学院院级重点课程,2011年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整个说课程由七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课程概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特色、教学效果和课程反思。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于1999年开始建设,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翻译实务》,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是必修课。在每第四、第五学期授课,每周4课时,共128课时。它的前导课程是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说和英语语法、后续课程为翻译顶岗专业独立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顾雪梁等主编的《应用英语翻译》。本课程的参考教材有:《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商务英语翻译》、《英汉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英语口语笔记法实战指导》、《英语口语实战技巧与训练》等。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参考了一些本土资源,如《义乌市场常用语翻译汇编》、《义乌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指南》、《义乌通》、《义乌商报英文版翻译合集》、《义乌电视台英语新闻翻译合集》等,均为课程组老师科研及翻译实践成果。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对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熟话说“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本课程的设计从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两方面展开。课程组确定了3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依次是知识、技能、素质。在完成本课程时,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应掌握英汉汉英翻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口译、笔译的基本技巧;学会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方法。在技能上,应具备借助辅助工具英译汉,译文达意,300w/h;汉译英,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250w/h的技能。最后,拥有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

在课程的设计上,课程组本着实用为先,够用为度,服务地方的原则,区别于本科与研究生的重视理论学习。因此,课程组首先进行了职业岗位分析,在调查中发现,翻译人才在会展、旅游、广告、新闻和接待中最为需要,由此确定这些内容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再根据师资、学生情况、实训环境等因素决定课程组织、教学手段,考核体系。

3 课程内容

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翻译实务的教学内容最终设计为三项专题,项目。专题分别是:翻译导论、英汉对比、翻译技巧。项目为:会展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会谈口译、接待口译、介绍口译。

在课程模块与课时分布设置中,课程组认为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操练,因此,在课程学时安排时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3:7。

4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最关键的环节。课程具体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课程对课程实施进行了谨慎思考。在课程实施中,课程组先进行前情与环境分析,而后进行课堂设计,再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

前情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学情分析、师资分析和校内外实训环境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总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绩上要远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均是大学英语能力水平测试,从中能大致得到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2012年第二学期的统计,该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70%,CET6的通过率为5%。英语专业大三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90%,CET6的通过率为1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英语大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不够扎实。从卷面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第二语言的输出准确性、结构性问题颇多,中式英语频现。另外,课程组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翻译实务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翻译实务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技能课程,学生期待值高,但学习热情不能持续。因此,需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加强,在过程中经常鼓励。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 重要性 现状 改革

一、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钢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课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如笔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口译中的顺译技巧、焊接技巧、拆句技巧、合句技巧、耽搁翻译、预判技巧等,才能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翻译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1.就重视程度而言,一些院校非常重视,不仅开设了翻译实训课,有些还专门建立了翻译实训室。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翻译实训课的建设,只是在翻译课中加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财力、物力等方面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则在于主观上不够重视,有些院校则根本不设置翻译课和翻译实训课。

2.在开设了翻译实训课的院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教授翻译实训课的教师必须有翻译知识背景,要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技巧、方法等,同时最好有商务实践背景。现实情况却是,有些院校的商务翻译实训课是由纯语言学背景而无翻译背景的教师来教授的,有些则由有实践经验但缺乏必需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的教师任教。结果自然都无法令人满意。

(2)翻译实训课的课时不足。

有些院校也开设翻译实训课,但课时却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缺乏好的翻译实训课教材。

教材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训教材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文字材料、实训教学软件、实训教学音像材料等。

市面上缺乏此类翻译实训课教材,因此在教授翻译实训课时只能选择一些翻译教程为教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4)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缺乏或数量不足。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亦是如此。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院校根本没有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5)校企联合、产学研开展不够。

在实训教学中,校企联合、产学研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笔者较为详尽的调查,这一块的现状总体也无法令人满意。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

翻译作为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之一,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作用显而易见。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更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据笔者较为详实的调查,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近几年的毕业生有55%左右从事翻译工作或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工作。笔者这几年也一直跟踪该系毕业生的情况,给相当多的毕业生修改过翻译任务,归纳了他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广告的翻译、商务信函的翻译、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公司简介的翻译等。这些都为笔者进行的商务翻译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资料和数据支持。以下探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问题。

1.重视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翻译能力为语言的基本五大技能之一,实训课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我院应用外语系已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在总结为期一周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通过这一周的实训课,所学的知识几乎超越一学期的翻译课。这其中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并且我们的实训课是在翻译课上完以后开始的,自然离不开翻译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方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训课的重要作用。

2.认真制定实训教学文件,开发实训教材。

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其制定和开发。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让委员们参与到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训教材的开发中来。同时,还应当邀请其他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教学文件和开发出的教材才能在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做好翻译实训课的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尽皆知。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师资和师资培训问题。

(1)可以输送有商务背景但无翻译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训翻译的相关知识。

(2)可以输送有翻译背景但无商务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养商务知识。

(3)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和其他企业界人士前来授课。

4.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

离开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实训课势必很难开展。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口译实训室,效果令人满意。

很多教师在进行翻译口译实训的时候,将学生带到交易会或展会的现场,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5.校企联合。

随着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笔译和口译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校企联合培训翻译人才越来越有必要。校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翻译实训,如到企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联合办班等。

6.课时。

在课时上也要给予翻译实训课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开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并且要给予足够的课时。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学好翻译。

7.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一直在摸索翻译教学问题。2005级之前没有单设翻译实训课,只是强调课堂上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从2005级开始,我们设置了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命名为应用翻译实践,为期一周(26学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开始上课之前专门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练习、实践和讲评。根据我系几年内对毕业生真实而详尽的跟踪调查和笔者这几年帮毕业生修改的翻译任务,笔者最终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和实践:广告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公司简介翻译等。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先讲解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然后是学生大量地练习,接着笔者结合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并进一步补充相关的技巧、方法等。以广告翻译为例,笔者以常见的广告翻译例子引入,强调广告翻译的重要性。然后以PPT课件介绍广告的特点、广告英语的特点和广告翻译注意事项。随后,笔者给出一些广告案例让学生翻译。最后,笔者进行点评,并补充广告翻译的方法、技巧等。在最后的实训测评时,笔者将以前的毕业生让笔者翻译或校对的广告拿出来让学生翻译,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翻译出来。

在此期间,笔者还用商务英语翻译中级证书的原题进行了一次测试。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用实例讲解了常见的翻译技巧,如长句的断句、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等等,收到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同样重视口译实训,补充了口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等,如什么是同传、连传、交传、顺译、焊接等。然后进行大量的口译练习。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练习和实践,很多学生因此对翻译产生兴趣并选定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是,我们的翻译实训课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课时不足。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之一的翻译实训课,26学时是严重不足的。如有可能,应给予更多的学时。(2)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不足。这也是我系面临但最近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考虑并联系,尝试能否到广交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教学。(3)师资不足。我系翻译教师依然严重不足。

四、小结

在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需求量逐年增加的今天,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商务翻译实训课,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冯克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9.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多元化标准

一、引言

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基于这些原因,历来翻译界所讨论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理论、实践上均无法完全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

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 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三要素的影响。他提出的翻译三要素,虽然夸大了意识形态(ideology)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无疑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1982)根据文本的内容、文体和功能,将其细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同时提出了两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信息功能或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显而易见,newmark在这里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从本质上揭示了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中国学者辜正坤教授(_)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历代译家认识上的根本局限性在于他们老是下意识地追求唯一的、万能的、可以判断一切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终极性标准,须知这种标准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指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标准,即它是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一个标准系统。各种具体的标准反映了译作价值的各个方面,每个标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和所有的标准相辅互补。一个具体标准的存在和使用是以其他标准的存在和使用为依据和对照的。

朱志瑜(2004)指出,翻译类型学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之上的:不同种类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即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翻译的方法并不存在。他明确指出:“严复以后的学者一直强调翻译标准的重要性(信达雅、神似、化境等),实际上他们都在追求一种不存在的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标准,却一般忽略了不同的文本类型要有不同的标准”。这一论述实际上也与多元化翻译标准殊途同归。

据王义静(2005),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在论述典籍英译标准时指出:应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核心。从翻译流派及范式的演变和发展来看,翻译的研究视角在转变,观念在更新,正从过去较单一、较简单的研究模式转变为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样研究思路并举的全新的翻译研究。杨教授关于多元化研究模式的观点正与多元化翻译标准不谋而合。

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商务文本类型的唯一、共同的翻译标准。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体例不一、风格不一、文白不一、繁简不一,理应有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提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就是把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置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各种具体文体的大范围中进行审视,把以“信”为天职的译者从困惑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务英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重新认识作为译者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是说,对各种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不应只限于狭义的“忠实”,而应在各种具体的国际商务背景、各种不同的商务英语文体的大范围中用多元化标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讨论。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不同的商务英语语篇,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拟以商务广告和外经贸报刊文章的标题作为翻译语料,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进一步阐释。

1、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劝诱说服、创意新奇、富于感染力

国际商务广告是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品宣传形式,具有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商务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涉及到英汉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力求商品使用功能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辩证统一。它既是语码的转换,又要做到深层结构上语义与功能的对等与相似,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宣传感召,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般来说,商务广告在语言上标新立异,展示个性,说服力强;在形式上短小精悍,读起来节奏感强。所以商务英语广告翻译总是采用简洁明快的词句和各种修辞手法,增强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追求创意新奇的形式美,并具有劝诱说服的渲染力,以达到促销目的。如:

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i’m more satisfied. 摩尔香烟,我更满意。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 可口可乐,万家欢乐。

这三例广告均以简洁的四字结构,生动地表达了各商品的品牌形象,劝诱说服力跃然字里行间。又如:

fresh-up with seven-up. 饮七喜,精神爽。

hi-fi,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sony handycam lets you take a trip back into the past and enjoy the memories of lifetime. 索尼摄像机为您记载人生,重温旧梦,留住欢乐。

where there is a road,there is toyota.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些广告汉译明快有力,新奇独特,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商务广告翻译中形式美与促销有机结合的语言特色。商务广告以情传意,其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只有遵循其独特的翻译标准,并通过语言的不断锤炼才能真正实现。

2、外经贸英语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简练醒目、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

标题是外经贸报刊文章的重要部分和整个语篇内容的浓缩与概括,好的标题能使商务语篇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商务文章的标题在词汇、句式和修辞上富有新鲜独创性,通常廖廖几个词,却表意形象醒目。在翻译标题时,既要准确传达其信息内容,同时要处理好其文体风格,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以选词造句的简练、生动为翻译标准,恰到好处地表达商务标题。

首先,在经贸文章标题中,大量使用短小词、创意词或简练短语,这是商务标题的一大特点,翻译时应依据相应的翻译标准,突出短小精悍、确切醒目的意境,以增强标题的语言色彩和表现力。如:

deal 交易

think tank 智囊团

cut减少

potpourri 一揽子计划

ban 禁止

ceiling prices 上限价格

swap 交换

euromart 欧洲共同市场

boost 增加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5篇

翻译实践报告

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15日——20xx年10月19日

实习地点:

xxxxx

实习公司:

xxxxx

工作职责:

实习背景:

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听力和口语水平,熟悉贸易流程,能与外国人简单洽谈业务

20xx年10月,我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广交会展馆大门,担任参展商翻译工作,心情既兴奋激动也有些许忐忑不安。心情兴奋激动是因为我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外贸舞台上展现我十多年来学习到的英语与外贸知识了,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忐忑不安是因为我担心能力不够,听不懂外商与老板之间的洽谈。

老板是山东人,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老板架子。他的工厂主要生产2mmD22mm规格的铁链与各种规格的宠物索具,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老板只略懂一些简单的英语,所以我的翻译责任更重大了。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6篇

论文关键词:广告文体特点,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

1、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广告的作用尤为凸显,不可否认,一则成功的广告能为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广告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翻译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才从语言学角度或是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广告翻译”。(邱敏,2005)广告翻译急需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发挥广告的作用。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以其对翻译目的的强调,对译文功能的重视,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为翻译研究尤其是应用文体翻译提供了积极地指导。该理论为广告这一目的性凸显的应用文体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2、广告文体的目的性特征

广告是介绍和宣传商品信息的应用型语言,目的是使受众有效地接受信息。“广告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劝说,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最佳选择广告翻译策略,是引起读者对其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刘世生,朱瑞青,2006)

一般而言,“广告须遵守KISS原则,也就是‘keep it short andsweet’”,(袁晓红,2009)翻译成中文就是既要做到简单明了也要优美有文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相应地,广告的文体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当翻译广告文体时,一定要了解熟悉目的语文化的广告规范,尽量做到译文的风格符合异域读者的品味。

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文体和功能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广告的文体风格是为促进其功能的实现服务的。通常,一则成功的广告应该达到“ACCA”的要求,也就是认知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说服conviction,行动action,这就是说,广告行使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

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产品的信息介绍给消费者并进一步促使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产品。广告的这一目的性特征决定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固守传统“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应打破原文的束缚,灵活变通,选择恰当的策略以期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翻译目的论概述及其对广告文体翻译的适用性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奠基理论。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许多问题仅仅依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的,他冲破“对等”“忠实”等传统翻译理论的桎梏,提出翻译就是根据客户委托,结合翻译目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一种目的性行为,在翻译中广告翻译策略,原文不是衡量一切得到标准,对原文的忠实是次要的,实现翻译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该理论包括三大法则:1)目的法则(skoposrule),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2)连贯法则(coherencerule),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准则,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原则(fidelityrule),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三大法则中,Nord(2001)认为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根据目的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决定译文的最关键因素,为了达成翻译目的,译者可以使用任何策略和方法。这就是目的论的真髓所在。

广告是一种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广告的唯一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争取消费者,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促成其购买活动,由于消费者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背景,为了使他们理解并接受宣传的产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少不了对译文做些删改补添。同一条广告的翻译根据不同的消费者也会有不同的版本,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译者可以舍弃原文而创作出新的广告。因此,以“目的法则”作为首要法则的目的论对广告的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指导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采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

4、目的论参照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广告是目的性凸显的文本,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广告翻译策略,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能够迎合广告的商业目的,激励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如此译文才算是成功的。目的论参照下广告常见的翻译方法及策略有以下几种:

(1)减译法

减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或有了反而显得多余甚至违背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广告翻译中常常将表达不到促销效果或失去原文功能的词句、修辞手法删去。如中文广告中常用的套话“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或某某产品由某某专家根据某某原理发明创造等说法会让外国人感到莫名其妙,在翻译时可以删去。例如:

电通减价热浪迫人而来,让你在炎炎夏日以炽热价每分钟$致电中国、美国、英国、澳洲及加拿大。如此热烘烘之优惠,定能令您完全熔化。快快投入一电通之炽热漩涡,以独一无二之姿态横扫各大热点。

IDD hotwave is now coming to town. Call your favourite spots:China, USA, UK, Australiaand Canada at just $ per minute. It is One. Tel Summer IDD fever that younever gonna miss.

这是2002年夏天的一电通公司的电讯广告。在这则短短80多字的广告中。热浪、炎炎、炽热、热烘烘、熔化、炽热漩涡、热点等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竟用了7个。如果忠实地翻译成英文,其英文版本必然不堪卒读,译文仅用“hot”和“fever”二词将这7个词意思表达清楚。整个译文简洁明了,符合译入语国家表达习惯,从而达到推销目的。

(2)扩译或增补法

这类翻译手段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文某些关键词的词义进行引申或扩充,使其隐含意思凸显。另一种是出于中文表达习惯上的考虑。汉语广告常用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长。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理解。扩译或增补型翻译应用到广告翻译中,有利于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更快的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产品。例如:

例1:IntelPentium: Intel Inside

英特尔奔腾: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该译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还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技巧,把原文隐含的意思凸显出来。既突出了品牌又贴切地体现了奔腾微处理器功能和强大的驱动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例2:溪口千层饼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精细,质地松脆,清香可口。

Xikou Qianceng Cake, with numerous clear sheets in it is finely made in atraditional way. It is tasty and crisp.

该译文没有把“千层饼”直译成“thousand-sheeted cake”,这样易造成外国读者的误解广告翻译策略,而是采用音译法,再补充说明,这样不仅消除误解还能引起外国读者对千层饼产生浓厚兴趣,原文的引诱目的就达到了。

(3)改译

一条成功的广告有时需要各种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来增强感染力吸引眼球。要做到这点,译者就要大胆地摆脱原文的束缚,必要时需要改变语言形式,尽量采用目的语广告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式和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预期目的。例如:

Now you arereally flying.

飞跃人生,非凡感受。

这是国泰航空公司的一则经典广告,如果把它直译成“现在你们真的在飞”,其广告表现力非常一般,内容是否空泛。而“飞跃人生,非凡感受”这八个字,句式工整,音韵上口,把原文包含的丰富含义表达得恰到好处,让读者感受到了国泰航空队旅客的信心保证和服务的承诺。

另一个经典广告改译案例是Coca Cola的中文译文“可口可乐”。这个译文是1935年由当时在伦敦教书的蒋想出来的。Coca和Cola分别是药用植物和硬壳果树木,如果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那译文将不忍卒读,中国消费者将不知所云,蒋先生将其译成“可口可乐”。既在音韵上做到了和谐,且意义上也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成功的帮助这种牌子的汽水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4)不译

不译也是一种翻译手段,尤其在英译汉广告翻译中俯拾皆是。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企业、新品牌、新产品系列的名称以及老企业之新产品系列的名称以及老企业之新产品系列的名称往往不需要翻译,只需要在译文中照搬原文的外文名称”。(李克兴,2010)另一种“不译”通常有以下的情况;第一,当广告口号的原文特别短小精悍,翻译难度较大,译员一时无法译出同样效果的对应句时,广告主会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即宁可让部分英文广告词原封不动地进入译入语文案广告翻译策略,而不让一句不合格的广告译文出现在媒体之中;第二种情况是:随着英文在华人世界的日益普及,这样的中西合璧今后可能会有增减,因为广告主有理由相信其所针对的受众不可能不懂这类简短明白的英文广告词,我们来看一个例子:Use the American Express Card to reflectyour classic style do more.

使用美国运通卡,陪衬经典型格,do more

这是美国运通信用卡广告。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广告的全部内容都已译成中文,只是最后一句口号do more 没有翻译,仍以英文形式保留在译文中。

5、结语

由于广告特殊的功能和其强烈的目的性,译者可以运用目的论指导它的翻译,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出发,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根据广告吸引和劝说的功能灵活地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减译法、扩译或增补法、改译法、不译等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广告的促销目的。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

[2]Vermeer, Hans. A Framework for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 Heidelberg University,1978.

[3]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马莉,杨焯,王振湘.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邱敏.从目的论角度谈汉英广告翻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1)

[7]袁晓红.目的论下的广告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7篇

广告翻译的意义

广告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和实用性的文体,一则广告必须具备说服力和记忆价值。引用成功的广告语言优美、生动、简洁、幽默,无一不蕴藏着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告翻译如同广告写作一样应使读者在阅读后,知晓商品的有关信息,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从事翻译的人都知道,理解一篇作品不能拘泥于文字表面所传达的意义,译者还应考虑到其内涵意义、联想意义、社会意义等。同样,在翻译广告作品时,译者也应正确地把握原广告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意义,并真实有效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广告翻译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融合,蓬勃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兴盛,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在异国占领先机市场,因此,中英文广告的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告不仅同产品信誉、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广告翻译亦然,它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不仅要提供明白易懂的商品信息,而且还要具有原文的感染力,让译文读者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所以,广告翻译实际上就是以接受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其成功的条件是研究和了解接受语文化。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体现出英、汉语广告之间存在的差异。要运用巧妙的广告词成功的做到吸引消费者和大幅增加利润,广告的主要功能是促使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建立对某个品牌的好感和信赖,从而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在世界广告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告翻译的现状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而今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在异国占领先机市场,因此,跨国界的广告业就应运而生和不断深化。但是广告翻译不能满足广告的迅速发展,与其在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平行。现有的文章多是对于具体翻译手段的研究和描述。在实际的广告翻译实践中,在很多情况下各界对广告翻译有着深厚兴趣的人士采取其他的灵活翻译法,以实现译文与原文有着同等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文化的理解本文侧重分析。广告作为一种语篇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广告翻译也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适合广告翻译的最低标准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这是由广告的特点和促销功能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广告翻译也可实现文体对等和语义对等等更多层次的对等。

广告翻译的内容本文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英语广告着手,从翻译效果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广告翻译中实现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侧重注意的是国际广告中所出现的问题,即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第二、不同的心里结构;第三、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注意国际广告的跨语言因素给广告翻译所带来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

1、语音差异、2、语义差异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3、文字形式差异。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喜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第四、修辞差异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是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如:黄河冰箱,领“鲜”一步和ask for more__more.翻译这些含双关的广告语要做到两全其美确实很难。

但是广告翻译的研究不能满足广告的迅速发展,与其在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平行。现有的文章多是对于具体翻译手段的研究和描述。

广告语是只广告中的语言,它就包括各种广告中所有的语言文字信息,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广告翻译的策略

1.尊重和把握民族心理差异,迎合译入语消费者的美学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对相同的事物具有截然相反 的联想,因而广告翻译要实现其目的,译者必须熟悉译语文化,翻 译时发挥译语的文化优势,转换商品所承受的负面意义.前几年 我国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在国内很受欢迎.因为“白象”在 中文里有“吉祥如意”的文化内含.此产品销往国外,如果直译 为“White elephant”不但不能吸引异国消费者,甚至引起反感.因为“White elephant”在国外是固定词组,在南亚一带地区被视 为神圣的动物,而不做役用;这个词组还有沉重负担的意思(a burden of possession),引申为看不中用的东西(something useless).这种“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外国消费者是不会掏钱买的.后 来改译为“pet elephant”,这种译法给外国人美的感受,使他们联 想亲切、可爱的小白象形象,因此很快打开了产品的销路.我国出口一种口红,商标叫“芳芳”.在汉语中这个名字确实 很好,中国人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能联想起漂亮、优雅、青春的 女孩.然而如果直译成“Fang Fang”,就将这种商品推向国外,商 品定会无人问津.因为“fang”在英语里是一个英文词,意思为:(A)a long and sharp tooth of a dog.(B)a snakes poison-tooth.一看到这两个字,外国人头脑中出现的或许是一头“青面獠牙”的 怪兽,或毒蛇.“Fang Fang”的译法,忽略宣传对象的化,一味 直译,结果“美少女”形象变成“怪兽”或“毒蛇”.这种口红涂 上会变成丑八怪,哪里还会有人敢买!如果译成“Fragrance”商品 就有了美好形象,这种译法使外国人联想到时尚,漂亮,香水味 十足的女孩.2.语言朴实规范,节奏简练明快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翻译教学;实践式翻译教学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动机不强,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被“枯燥”所描述,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低落。在义乌商贸城市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能与市场活动零距离对接的翻译人才需求旺盛,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力求寻找能使学习者和市场对接的翻译课教学模式。

1高职《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翻译》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本科院校,《翻译》课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三或者大四,教学从英汉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英汉两种表达方式的对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英汉翻译基本技能。在实践授课中,教师的理论授课比重一般多于实践授课。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到高职院校却很难行得通。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学业基础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薄弱,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暗示、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更是相对薄弱,他们自身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已经不足,如果课堂上单纯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被动性更为凸显,实际的接受效果不容乐观。所以高职学生的翻译教学要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

2客观认识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以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为首要任务,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职业需求,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的技术型人才。教学理念上,应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更应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应重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3义乌国际贸易背景

义乌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济外向度高达65%以上,每天商户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交往,英语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据浙江省义乌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义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总数已达到1700多家,外资企业总数588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义乌已成为全国外商常驻机构数量最多的县级城市。大量的外商、外语翻译、外贸人士、外语标志牌、外语社会培训机构等都构成了义乌特色的英语翻译课程资源。

4实践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应对这些变化,翻译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从过去的语法翻译法逐渐转变到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交际型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意识到交际过程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参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语境脱节的情况。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导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的教学模式即实践式教学。任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翻译理论中理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比如:翻译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英汉翻译词语处理方法是哪些?其二是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比如:义乌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是用ChinaYiwuInternationalCuhuralProductsTradeFair还是ChinaYiwuIntenrationalStationery&ArtsTradeFair?义乌个体商户常用的商务用语如何翻译?到处贴着的NoS(无烟展馆)是否合适等问题。

在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在翻译理论的教学中融人各种翻译实践,但是教学形式往往是理论讲解,练习辅助,练习分析。教师以知识权威形象出现,学生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精神。

因此,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以第二个任务来源为切入点,结合义乌商贸城市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划分,如:会展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等,进行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样的任务导人后,“做”不再局限于“做练习”,而是走出课堂,到市场上“做调查”。比如:调查义乌市场商户最常用的英语会话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比如:观察街道上的道路英语标识,广告标语等;再如:展会时英语使用情况等等。“做玩调查”后“做报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得学生能更多的实践,切实了解未来职场的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专业需求感。再回到课堂和教师探讨翻译技巧,便多了一份探求精神。

5实践式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实践监督。实践式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而缺乏指导和监督的实践锻炼一步小心就会变成流于形式的“放羊”。因此,实践过程中应有专业教师带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抓住关键问题。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19篇

关键词:翻译;翻译批评;标准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翻译批评是联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纽带。翻译理论的发展为翻译批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而翻译批评在指导,规约翻译实践的同时,又使翻译理论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可见,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进而,我们也就知道,翻译理论的丰富发展以及翻译实践的经验积累都离不开翻译批评。

尽管同为标准,但是二者所反映的主客体有所区分。

邵成军提出翻译批评的主体为批评者,而译文,译者,译事(翻译活动)以及译评为客体;而翻译的主体为译者,客体则是原文。所以说,翻译批评以及翻译的主客体的不同导致二者的内涵意义不同。其次,这两个标准切入的角度不同。翻译标准是译者在翻译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者在翻译时所使用的工具。无论是中国传统翻译标准中的“信达雅”、“神似论”还是“化境说”,还是西方翻译标准中的“功效对等论”,它们强调的都是翻译者所力求达到的最终目的,而翻译批评的总的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繁荣翻译事业,所以说,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者使用的检测工具。再次,翻译批评的对象包括译者,因为译者本身包括在批评者观察范围之内,在批评者的标准中既有对译者的要求,也有对译者的理解。相反,翻译标准的对象不包括译者。

以上是关于翻译标准以及翻译批评标准的差别的浅层次探讨,由此,我们对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翻译批评的标准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说一下一般标准。就翻译所涉及的客体来说,翻译包括科技翻译,文学翻译,商贸翻译,政治翻译等等。尽管体裁纷繁复杂,而每种体裁的具体也要求不同,但是究其本质来看,它只涉及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原文,一个是译文。翻译本身不是创作,不能为所欲为,它要受制于原文,所以说忠实于原文是翻译中必须遵循的准则;而通顺易懂应是翻译最起码的要求,因此,通顺又成为评价翻译的又一准则。所以说,忠实与通顺是翻译批评的基本准则。

在提到了一般标准以及具体标准时,我们不得不提出的一点是:评论某一译作还必须遵循“标准一致”的原则。比如评论一首译诗,在遵循“忠实通顺”的一般标准的前提下,评论者可以利用“化境说”,也可以利用“形美,音美,意美”,但是却不能同时采用集中具体的标准,否则会出现评论偏差,导致批评范围过广,标准不一,角度分散的常见的翻译批评的问题。如着名翻译家高健在他的题为“再评李白《送友人》的几种英译—兼谈评论译诗的标准问题”的文章中,将八种英译分为两组,格律诗与非格律诗。而评价标准均为信实,语言形式。在此,高先生便在遵循“标准一致性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分组,设立具体标准。

当然,关于翻译批评的新思路,新视角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要将翻译批评标准建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证明其相对的公正性,合理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不断尝试新思路,从不同视角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力去探测翻译批评的最佳标准。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标准的时候,不应该排斥同样具有客观相对性的其他翻译批评标准,而是应该把它纳入到多元视野中区考虑,做到符合客观历史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文军.翻译批评:分类、作用、过程及标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卷(1)

[2]、杨晓荣.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中国翻译》2001年11月第22卷(6)

[3]、翁凤翔.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4]、毛澄怡.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8卷(1)

[5]、赵冬梅.试论翻译批评及其标准的层次.《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23卷(4)

[6]、黄远鹏.一元还是多元—谈翻译批评标准兼与吕俊商榷.《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月第23卷(3)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0篇

【关键词】旅游翻译;需求调查;翻译人才培养

1 湖北省旅游市场

湖北省旅游资源概述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据普查,全省旅游景观(点)共1500处。其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处:武汉的东湖、十堰的武当山、随州的大洪山、襄樊的隆中和咸宁的九宫山。湖北人文旅游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包括古三国赤壁,武汉黄鹤楼、古琴台,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八七会议”会址等。

湖北省旅游市场现状

2013年2月19日,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北省旅游局长张达华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湖北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3亿人次,达到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到2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和 %。《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将湖北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九。

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期。湖北省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开放,国际化合作不断加深,吸引众多外国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国际旅游业务的开展,湖北省的旅游翻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对湖北省旅游翻译需求的调查

调查对象及目的

调查对象还包括湖北部分高校的外国语学院教师以及翻译专业学生,发放34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80份。学校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专科)等。

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旅游翻译市场需求,从高校师生角度看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93%的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翻译市场未饱和,并有60%认为旅游翻译人才相对缺乏。82%的旅行社表示对专职翻译人才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其对本土旅游资源缺乏了解、翻译专业化与实际灵活应变能力弱。在受访的翻译公司中,只有6家注册资产达10万元,翻译公司总体呈规模小且译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93%的翻译公司表示译员可以胜任旅游方向笔译任务,20%的翻译公司认为该公司的译员可以胜任旅游口译任务,同时翻译公司兼职人员与专职人员的比例为73:26,反映了翻译人才供给专业性低的问题。翻译公司普遍认为来自外语院校的翻译人才,除了存在基本功不扎实,学用脱节,实际应对能力差等问题,大多数都缺乏翻译工作的实战经验,进入工作后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二次培养才能胜任工作,由此给用人单位业务拓展带来诸多不便。(周晓娴,2012:9)

在对翻译人员的采访调查中了解到不到12%的译员学历在硕士以上,35%为本科,其余为大专与中专学历,反映了译员教育水平的分布状况。专门从事某方向的翻译人员仅占,其中专门从事旅游翻译的占。受访从业人员中26%的人认为能胜任目前的翻译工作,53%认为完成工作比较吃力,11%认为很吃力,难以胜任。在问及做好翻译工作(旅游翻译等专业性翻译)最需要的是什么时,选择宽广的知识面有78%,丰富的翻译实践65%,和应变能力58%,而选择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只占37%。这反映了面对专业性翻译任务,翻译人员需要更多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在对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根据湖北部分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生流向,据统计,不到28%的学生继续往翻译方向发展(包括就业与深造)。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出率较低。同时,在对高校学生对市场翻译需求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77%的学生对翻译市场持乐观态度,但是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胜任专业翻译工作。同时,在问及高校翻译培养计划与市场实际需求对接的最大矛盾是什么时,62%选择高校翻译课程设置不太合理57%专业师资不够,师资专业水平偏低,89%认为翻译市场与高校人才合作太少,翻译专业学生实践少。通过对高校老师的采访了解到针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老师们也有不断扩大实践、专业化的想法,并且在尝试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进程较为缓慢。

3 翻译人才培养

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国外,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但目前在国内,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上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没有形成翻译人才培养的专门教育体系,而且翻译人才普遍缺乏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旅游翻译而言,翻译人才对本地区旅游资源及文化了解度过低,人才培养中缺乏本土化考量。目前,翻译人才无法与旅游翻译市场需求相衔接,因此市场对高校翻译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翻译人才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

现今,旅游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本土化、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这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培育模式势在必行。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是促进翻译人才发展的有效方式。湖北各高等院校、翻译公司、旅行社以及外资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构建专业性、实践性、国际化的合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各方资源共享、共同合作、共同发展。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翻译实务能力,以及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规范及礼仪,同时也让翻译专业学生在翻译项目中贴近湖北的省情,了解本地文化与旅游资源,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培养专业性翻译人才(旅游翻译人才)需结合本土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突出专业性特色。旅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绚烂多姿的一部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而旅游翻译人才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应努力提升自身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力,在发展自我的翻译能力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1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俄语翻译专业学生常出现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误译,究其因,大多为学生努力不够、教师培养不足、社会环境不佳。鉴于此,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教师应打牢实双语语言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关键词:误译;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教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俄汉)全译语境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11YJC740029);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服务于翻译教学的误译研究”(GBC1213061);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语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JGXM_YJS_2014026);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多模态理论的符号学阐释”

(20140031)

“经贸翻译”是本科俄语翻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翻译方法、经贸知识完成经贸翻译活动,使其胜任未来的经贸翻译工作。学生在翻译练习和翻译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误译现象,有必要进行分类,探究其中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策略,完善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误译指,“人或机器在将甲语转化为乙语的过程中偏离、遗漏或歪曲甲语文化信息,导致译语与原语信息量不等,译语受众无法获得与原语受众极似的交际效果的活动。”[1]

一、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类型

学生在经贸翻译练习中暴露了各种误译,但大体可归为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三大类,三类就错误的程度而言,可分别对应不对、不当、不准。

(一)语言基础类误译

语言基础类误译是因双语语言基础欠缺而造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低级误译,主要体现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三方面的误译均可出现在理解和表达阶段,体现于原语和译语两个角度。语法性误译最为常见。俄译汉时,原文语法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却出现了语法错误,更有甚者,原文语法理解已经出现错误,汉语表达时意思必然歪曲。汉译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于俄译汉。此时,原文语法理解虽不成问题,但译文表达时语法错误较多,大多影响意思的传达。语义性误译略少。俄译汉时,原文语义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选错了个别词、短语或小句,影响了原文语义的传达,或者原文语义理解失误,汉语表达意思偏差较大。汉译俄时,原文语义理解尚可,但译文表达时词、短语或小句所传达的意思与原文差距较大。语用性误译偏少。偏少是相对前两者而言,因为经贸翻译的对象大多为合同、说明书、信函等具有一定规范的文本,这些文本的翻译一般停留在语义对等层面,只有少量广告、商标词、经贸会谈等领域的文本体现一定的创造性,翻译时一般会追求语用对等。学生往往拘泥于语法和语义意义层面的转换,对语用意义的传达不够灵活,俄译汉、汉译俄均可见。

(二)翻译方法类误译

翻译方法类误译是因翻译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中级误译,主要体现在全译、变译策略和方法使用不当。如上文所述,经贸翻译涉及领域广泛,不同领域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经贸合同属法律文书,语言严谨、精确,需采用全译策略,将原文逐字逐句译出,而翻译转换过程中为解决原文与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需运用其中的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等方法。学生往往对原文过分依赖,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促进译文的顺利表达。再如,基于几十份材料翻译出一份市场开发调查报告,变译策略是最好的选择,运用其中的摘译法选择关键信息翻译,省时省力且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没有变译概念,也不敢尝试,一是认为没有完成翻译任务,二是不能选对核心信息。

(三)综合知识类误译

综合知识类误译是因综合知识不足而形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高级误译,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三方面。经贸翻译,不同于通常所做的日常生活、语言文学类翻译,是经贸领域的专业翻译活动,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且译者应有良好的经贸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学生往往把一个专业术语译成普通词汇,从而影响了整句、甚至整篇的理解和表达。经贸领域中的某些文本,无论是原语还是译语,都具有自身特有的模式和规范,翻译时应遵照译语规范进行转换。学生在双语转换时往往忽视甚至漠视不同语言文本间的差异,从而使译文显得不地道。社会经验是译者重要的财富,缺乏社会经验,文本中大量的百科知识难于理解,译文自然显得生涩难懂。学生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平时不注意积累,翻译时又懒于查找资料,错误便不可避免。

二、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溯因

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所体现的种种误译,大多应归因于自身基本功不牢,而教师不够完善的培养方式和不理想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一)学生努力不够

首先,学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俄语是一门较难的语言,俄语专业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零起点的学生。然而,学生用功不够,语言基础不牢,低级错误常见,某些句段翻译得支离破碎。其次,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学生认为“经贸翻译”不是专业基础课,未来也未必搞经贸翻译工作,所以不肯付出大量时间钻研,不肯努力追求更好的译文。再次,学生分不清翻译教学、教学翻译。学生仍然以为,经贸类文本的翻译如同专业基础课上的翻译练习,目的是提高译的能力,只是换成经贸类文本而已。其实,“经贸翻译”课是专门培养学生经贸翻译技能和翻译理念的翻译课,而非学生理解的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手段。

(二)教师培养不足

首先,翻译基础打造不足。教师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基础翻译”阶段没有为学生打造优良的翻译基本功,学生对一些基本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概念模糊,没有内化在心。其次,翻译方法引导不足。学生大多凭自身经验翻译,不大讲究运用翻译方法,即便使用了某种方法,也不自知。教师没有及时地将这种自发的行为引入自觉的状态,使其升华为自身经验的总结。再次,实践练习提供不足。教师提供的翻译练习多数为教材上的资料,鲜活性较差,语境性不强,学生不能体会到实际工作的快乐与责任。少量的社会实践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

(三)社会环境不佳

首先,合适的经贸翻译类教材少。经贸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全面的教学资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然而,“教材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出版量少,存在教材编写理念陈旧、商务语料不足、理论支撑不够、理论与实务结合不紧等诸多问题。”[2]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缺少材料,学生没有抓手,翻译磨炼不勤。其次,经贸翻译实践机会少。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俄语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但社会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经贸翻译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偶有公司招聘此类实习生,也是杯水车薪,学生很难作为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在鲜活语境中进行翻译实践。

三、教学启示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商务英语的翻译是专门用途翻译的一种,主要针对国内外的各种商务活动。广泛的用途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题材的广泛性,包括商务旅游、知识经济、商务信函、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等。每一题材在内容上又各有千秋。商务旅游翻译的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经济的翻译则会遇到与生产、服务、科技,以及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内容和词汇,以及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在各个领域产生的新词。而商务信函则包含了书信的基本要素和书信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具备商务信息传递的功能。

商务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商务文本的复杂性和商务英语文体特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商务文本该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对商务旅游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翻译就要考虑“功能相似”原则而不是要求字字对等的“忠实”翻译,灵活地使用“意译”法。知识经济的翻译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数据、专业术语以及新兴的词语,就要在词语、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保持一致、准确,即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为主。而商务信函根据其语言特点和实际用途,在翻译时则要做到事实准确、礼貌得体、规范严谨。

针对商务翻译的以上特点,学生在学习商务翻译的课程时就要根据教材,灵活掌握每一项内容,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翻译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和实践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从学习方法上,学生都应该做到有侧重、有目标、有技巧,即“有的放矢”。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学生要转变观念,抛弃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应勤于思考、放开思维、打开思路,在教师地引导下开拓眼界,积极实践。在课堂上,学生们要做到人人配合,积极响应,才能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课下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多加练习,做到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依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性强的特点,老师们一般都会采取案例教学法,即针对每一商务题材,选取有代表性的商务文本做案例让学生们做实践。对于每一案例,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分析、辩论以及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等工作。还以商务信函的翻译为例,学生应把前期老师给出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的理论基础,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认真地去讨论和翻译,最后根据老师的评定意见写出案例报告以总结出类似案例的翻译规律。用这种有目的、有技巧的方法去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实践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紧扣其特点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88-95页.

[2]杨飞雪.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一些新词答案翻译方法[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3篇

【关键词】翻译硕士 学习氛围 职业技能 翻译技术

一、引言

2007年,_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并成立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TI教指委),具体负责指导这一新兴学位课程。截至2014年7月,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206所。应用型翻译硕士与学术型翻译硕士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在翻译行业发达地区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中,以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项目管理、本地化翻译等课程为代表的翻译技术课程在翻译硕士培养体系中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开办翻译技术沙龙,翻译硕士的授课教师对职业技能在翻译行业的应用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翻译行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受师资构成和学术化教学思想的制约,看待应用型翻译的正确观念仍待普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是保证翻译硕士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学者对翻译硕士教学问题的认识

翻译硕士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从本质上说,这样的目标要求翻译硕士教学要与社会需求看齐,以社会满意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但是从整体上看来,翻译教学不能满足翻译的行业快速发展仍是不可忽视的矛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某高校翻译硕士专业接受MTI教指委进行学科评估时,因硕士论文内容过于学术化而被停止了招生资格。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国内学者已经有所反思。吴自选和丁素萍(2012)通过对南开大学等5所开办翻译硕士专业的学校进行培养目标调查,认为目前MTI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个性化和清晰的培养目标。陈了了(2011)认为,翻译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学术化的教学内容无法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教师亦缺乏标准的内容作为教学参考,教学随意性大;同时,学生缺乏独立工作能力,译稿往往依靠任课教师进行最后的修补,助长懒惰思想。郭晓勇(2010)认为,现在的翻译硕士教学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在师资队伍上,翻译专业教师学术背景强,缺乏承担实践性翻译教学的足够经验,影响教学效果;在培养多样性上,目前只能培养口笔译人才,无法培养语言服务行业的管理、营销、技术、排版等复合型人才。刘晨星(2015)通过分析43份针对高校翻译教师的问卷调查,认为目前的翻译教学存在两种问题,首先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学术类课程比重过多,牵制了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时间。其二,通过把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同翻译产业附加值技能金字塔(Fran?ois Massion 2014)进行对比,认为我国培养的翻译硕士既不够高层次也不够专业性。王华树(2012)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一文中指出,首先,信息技术是推动翻译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因文科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低,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遇到障碍;其次,现代化翻译理念还有待普及,目前,把计算机辅助翻译简单等同于机器翻译的片面观点在高校中仍然很有市场;另外,虽然校外实践导师的职场经验丰富,但因其职场背景导致难以融入学校的学术氛围,缺乏面对高校学生的教学经验。上述学者均对目前翻译硕士教学的问题有所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大多从课堂教学出发,对翻译硕士的学习氛围涉及不多。笔者准备从学习氛围的角度出发,更加全面地看待翻译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学习氛围面临的困境

2.学习动机差异明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翻译硕士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翻译实证报告,通过对翻译报告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动机和职业素质的真实水平。通过笔者对某培养单位翻译硕士的调查,发现翻译报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翻译实践的主题没有体现多样化特征,文学和学术题材在翻译报告中仍占有重要比例,其次,缺乏主观能动性,为了满足答辩委员会对学术价值的重视,报告人擅长引用各种翻译理论学派的观点,介绍自己翻译经验的篇幅明显不足。追根溯源,翻译报告中学术性质的内容占有相当比例,与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具有密切的关系。翻译硕士学习动机的扭曲发生在两个阶段:在研究生入学考试阶段,表现为生源成分复杂,凭借现有的教学评价手段无法识别出真正具备职业学习意向的学生,再加之允许学术型硕士调剂到翻译硕士,以及在专业硕士内部,允许不符合口译学习要求的学生转到笔译方向,如此加剧了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在翻译硕士培养阶段,表现为翻译硕士学生受到学术型学习氛围的影响,不能坚持职业技能的学习方向,通过撰写论文、参加学术型出国留学项目等方式,强化学术型学习动机,弱化职业型学习动机,最终动摇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

3.缺乏岗位落实,导致就业困难。应用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最终适应社会分工。技能型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看社会分工的需求,也要看学校的师资力量能否适应这样的需求。根据MTI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翻译硕士培养目标,翻译硕士旨在培养口笔译人才,但是从职场角度看,企业对于口笔译人员存在两种用工形态,一种是兼职岗位,另一种是专职岗位,培养方案对这两类岗位的差异鲜有涉及;此外,口笔译人才只是语言服务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市场提出其他岗位的用工需求时,学生会因为综合技能的缺乏而无法胜任,尤其是面对语言服务行业提供的本地化工程师、翻译项目经理、多语种排版等岗位需求时。从师资队伍构成来看,高校语言专业教师是翻译硕士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教师的工作内容对其翻译能力有所要求,但不是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语言培训中纳入翻译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获得语言能力,偶尔融入点滴翻译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利用翻译进行信息传递或与外界沟通,更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损失。这样的教学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掌握完整的职业翻译能力,只能在翻译上做皮毛文章。由于培养目标不明,再加之没有获得充足的职业能力,当学生在语言服务行业就业受挫后,不得不回到语言教学的就业路径上,此时与擅长从事语言教学的学术型研究生形成竞争关系,让两种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在一个方向上竞争,导致内耗加重。

4.缺乏务实态度,难以培养正确的职业精神。职业翻译作为一种应用型的学习导向,与生俱来就与社会需求存在直接联系,特别要求学习者具有务实精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例,这项技术的使用目的在于,面对译稿中存在的重复或者相似的译文,借助计算机的技术优势简化这些译文的录入工作,以达到降低译员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但是就翻译硕士的学习背景而言,由于受长期语言学习经历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地带有人文社科类学习方法的烙印,善于按部就班和纸上谈兵,不善于从事实际操作。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个人电脑上安装SDL Trados翻译软件试用版以提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但因为学生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安装软件后出现系统崩溃即不知如何处理,进而对电脑翻译产生畏惧心理。有的同学安装电脑翻译软件后,明明知道该软件的文字处理的功能是基于微软office实现的,但是电脑中还保留着国产办公软件,由此构成翻译软件功能不能实现的隐患。务实精神的缺乏,不仅导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而且由于精神意志薄弱,学生无法在职业道路上长期发展。在翻译职业进入技术驱动时代之前,翻译经验的积累方式具有分散化特征,其积累的形式可以是既可以是手工制作术语表,也可以是与专家的谈话记录、在工作现场的实地体验等。进入到技术驱动时代之后,经验积累变得更为具体和直观,集中表现为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的制作和管理,这样的经验积累方式更加便于信息交流和重复利用,但也带来了负面问题,就是信奉拿来主义的译者忙于寻找现成的翻译资源,而不愿意自己从头开始积累翻译经验,这样皮毛式的翻译学习方法不能真正提高翻译能力,长此以往,也无法胜任翻译工作。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翻译硕士学习氛围

1.反对经验主义,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松散的根本原因,在于翻译硕士教学团队脱胎于学术背景,面对需要承担的实践型教学任务,仍然试图以经验主义支配教学,在翻译实践形式不断变化、技术革新不断加快的时代缺乏足够的职业适应能力。笔者认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势必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要设定从事翻译硕士教学的岗位门槛,从工作经历、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水平、项目管理能力、现代翻译技术应用能力等角度考察授课者的任职资格,对于暂时不能满足任职资格的职位申请者,应通过校外脱产锻炼、参加翻译行业学习活动等形式提高其职业素养,推动授课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让培养的学生提高适应复杂职场环境的能力。

2.明确技能型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规定,翻译硕士的培养单位应当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设立导师组的本意是在坚持学术指导的基础上,通过校外实践导师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但是现在的技能型教学存在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翻译硕士的学术型教学目标同技能型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融合,一旦产生矛盾,技能型教学目标就成为牺牲品。另外,拥有高级职称的校外实践导师年龄普遍偏大,面对技术驱动下的翻译行业不能快速适应,致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关键在于切实提高技能型教学目标在翻译硕士培养中的含金量,并由教师带头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具体落实上,应打破翻译硕士培养计划由学术型导师制定的现状,鼓励校外实践导师提出意见,打破学术型课程同技能型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各自为政的状态,建立以贯彻技能型培训目标为主,兼顾学术素质培养的课程结构。在课程教学方面,校外实践导师应当从语言服务行业对员工素质的最新要求出发,鼓励学生掌握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本地化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为代表的现代翻译技能,并通过翻译实习、中期考核和翻译报告写作等形式核实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方面,校外实践导师应当带领学生参加实际项目,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学术型导师在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应恪守学术道德,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做出原则性指导,但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素质的重要性,阻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建立严进严出的人才评价制度,保证培养目标的稳定性。首先要保证专硕学生队伍的纯洁性,关闭学硕与专硕之间以及专硕内部的调剂渠道。另外,鉴于学生构成的复杂性,有的学生为缓解考试难度,虽然把专硕作为考研第一志愿,但实则以专硕作为跳板,入学以后仍然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如此以来,不仅影响自己掌握职业技能,也会影响周围学生的职业型学习动机,干扰翻译硕士正常的培养氛围。对此情况,在翻译硕士复试环节应改变以语言能力一刀切的评价模式,按照职业意向、理性思维、信息技术应用、语言能力、翻译经验等模块给学生综合打分,判断其是否适合翻译硕士的学习。进入翻译硕士学习阶段以后,在定期观察上述指标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中期考评、进修计划和签约后工作岗位的属性判断学生的职业型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对于不符合翻译专业硕士就业方向的学生,应考虑延期毕业。

五、总结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翻译硕士缺乏学习氛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施教方而言,主要问题是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突出技能型课程在翻译硕士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面临市场需求时,因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而导致就业困难。对于受教方而言,一方面自身缺乏务实精神,另一方面受到学术型硕士学习方法的干扰,导致学习动机差异化,偏离了翻译硕士的应用型学习目标。解决翻译硕士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就学术背景教师而言,要打破经验思维,规定翻译硕士教师任职资格,从各方面衡量翻译硕士教员的实际水平;在与校外实践导师的融合方面,应打破学术背景教师一手制定翻译硕士培养计划的局面,打造以实现技能型教学目标为主,兼顾学术素质培养的课程结构;除此之外,要鼓励教学人员提高终身学习能力,适应语言服务行业对从业者能力的最新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改变人才评价方法,真正识别出具备明确职业动机的学生,并通过优化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就业引导等方式保证实现翻译硕士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Gile D.,2005,la traduction,la comprendre,l’apprendre[M].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2]Gouadec D.,2004,faire traduire[M].la maison du dictionnaire.

[3]吴自选,丁素萍.以造就科技翻译人才为目标的MTI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9):129-131.

[4]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在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J].中国翻译,2010(6):36.

[5]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57-62.

[6]陈了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硕士(MTI)专业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8-31.

[7]刘晨星.MTI院校CAT教学现状调查[D].北京外国语大学,:25-27.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4篇

关键词:翻译专业硕士 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成效 问题

一、基于核心能力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起源和确立

国际上最早重视翻译职业译员培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京审判中聘请了法庭口译员进行英日交替传译。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上大约有270多所大学开设与翻译有关的课程,比如开设翻译专业长达30年历史的英国巴斯大学、美国蒙特雷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等。国确译人才的系统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文馆翻译教学,在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同现今的MTI翻译教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为未来培养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_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提高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并融入全球化中,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公布了首批15所培养单位的名单,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同年,_学委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要提及了开设原因、汉英专业名称及缩写、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要条款,强调该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单位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确定自身培养模式。如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贵州大学根据本省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文化确定翻译方向为旅游翻译,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师资素质等方面走的是贵州特色的培养模式之路。

(二)发展现状

自2007年国家批准开设翻译专业学位的15所培养高校到2014年的近200多所高校,不同研究院校在核心能力的培B模式上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_《方案》中以“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在大背景下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如重庆医科大学MTI目标是培养医学翻译人才,华北电力大学的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海内外市场的电力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人才”。另外,商务院校、政法院校等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强调了其翻译的自身特色。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学习了国外的创新模式,如研讨式、模拟式、口笔译工作坊以及“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翻译等。考核上则不局限于期末考试,研究论文形式也有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等灵活考查方式。

二、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根据_针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制定的《方案》,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不低于30学分为标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程指中国政治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化两门课程,另外还包括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最后一部分一般指由学校组织的实践或其他的学术研究报告。《方案》作为大纲对培养单位开设独立课程有指导性文件,以下以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MTI课程为代表来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培养内容。

中南大学MTI的公共课程有4门;笔译必修课11门,关于翻译理论和研究有9门,如翻译美学等,其余两门是高级写作和科技笔译;选修课有14门,如法律翻译等;口译课程中和笔译相同的必修课为高级英语写作、中西思想史,不同的有10门,如视译等;选修课与笔译不同的是新闻口译、商务口译、文献翻译。

作为综合性大学,从笔译开设科技笔译等必修课和法律、旅游、经贸、汉语典籍课程等选修课可知该校的MTI偏向于政经方面,将之与同类型的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大学MTI笔译课程设置相比发现具有相似之处,即选修课中的非文学专题数量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如南京大学的笔译工作坊中,非文学类翻译课程有5种,如新闻类、公文类等,另外还有暨南大学的传媒和科技翻译等。因此首先可知这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对非文学翻译的偏向;其次是对翻译理论课给予了重视,如翻译概论、翻译史等有利于跨科的研究生迅速掌握与翻译相关的重点理论,也有利于英语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华东农业大学作为开设特色学科的高校代表,MTI分为笔口译。专业必修课笔译为: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翻译和文学翻译;口译方向有三门:口译理论和技巧、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选修课中笔译特色专业有4门,如农学概论(英语)、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等,其他均为应用型专题翻译,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法律翻译实践等;口译则开设了一门农业国际会议口译课程,其他为外事口译、专题口译等。

全国不少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综合考虑并参考《方案》和诸多院校口笔译开设的主流课程和自身特色学科后,都积极开设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笔译课程突出了“科技翻译”,必修课中有8个学分全是英汉和汉英的科技翻译,选修课中文学翻译只占2分;政法大学MTI是以法律翻译为培养重点,外交学院则是政经类,对外经贸大学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课程设置重点不言自明。因此,可以发现大多学校都灵活利用《方案》提供的基本课程,主动做出了调整。

(二)教学方式

《方案》把MTI培养目标定为“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表明对该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的侧重,有高校如中南大学在培养方案中指出“翻译专业硕士暂不要求公开”,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同学术型的翻译学硕士自然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更多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下面通过列举一些国内高校的教学方式来做对比分析。

中南大学的口笔译都采用研讨式、模拟式教学,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不同之处是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要求W生至少有10~15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课堂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实践,要求学生至少有累计180小时的口译练习。另外每周都开设了翻译工作坊。

通过将中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MTI教学方式对比,发现这几所学校都采用了课堂授课、翻译项目和研讨会以及模拟会等具体形式。如翻译工作坊,即由一群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并就某个特定领域、某个具体项目或某个课题进行研究、讨论或从事实践活动的研讨会或系列会议(李伟,2006),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师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研究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另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项目翻译和去学校合作企业或机构实习,如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同贵州的英特翻译公司合作,建立黔东南旅游局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出真知。

与国外的知名大学如英国的巴斯大学、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口笔译的教学方式相比,相似点是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教学以及培养翻译职业化方向上,国内有些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专业实践的课时很少,大多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找寻相关的兼职或参加相关比赛活动提升实践能力,而国外院校如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会定期组织口笔译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组织学习或实习,通过日常的“校企合作”到达实践教学。

(三)考核方式

《方案》在第五条“培养方案”中提出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但MTI毕业考核形式比撰写论文为唯一形式的学术型硕士更为多样,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二是不少于一万字的实践报告;三是不少于一万五千字的翻译研究论文。因此得出结论:翻译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结合的学分制,毕业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下面通过举例简单了解国内一些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的所有专业(除了译文赏析和批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学术写作)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采用论文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考查的方式并未采用,同时增设了中期考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专业素养、实践技能进行考核。由此可知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严格,首先论文和考试的结合表明学校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重,一般培养院校为了突出“实践性”,不会将论文写作纳入必考内容之一,如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只对学位论文作硬性要求;其次,中期考核也起着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同样,北京大学对MTI的考核也增添了新要求,如学生在每一学期开学后要参加该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标准测试,不及格者要在第二年或毕业前参加学习获得通过评定;每学期每个月(不含假期)独立完成4000字(汉字)自选英译汉翻译作业;第二年去翻译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活动,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合格评价。由此可见北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而标准化测试则要求学生要不断巩固英语基础技能。

华东农业大学的考核方式是必修课采用考试形式,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或翻译项目实践,口试要有录音记录,最终的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选修课允许采用考查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研究报告等形式,考查成绩记为合格或不合格。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丰富多样。

在学位论文考核上各高校也有所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的笔译完全采纳了《方案》中的三种形式;北京大学则对《方案》第一项中“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做了调整,要求翻译项目为80000字的英译汉时政社科类作品以及5000或8000字的英文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增添了另一种形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字的实习报告。因此可以得出,各高校在基于《方案》制定自身的《培养计划》时会作些许改变,如提高笔译翻译字数、口译练习时间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三、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培养模式的成效

教学设施逐渐健全。因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能使翻译在人的参与下提高质量和效率,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培养单位的重视,并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同样,翻译技术和应用、语料库与翻译也成为一些学校的课程。虽然该领域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同,但发展势头呈良好的态势。翻译教学课程所需的新兴设备,尤其是口译专业,利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实战的学习氛围,有些学校甚至配备笔译实验室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更加创新。该专业经历近8年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有效促师生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实践的方式,如翻译项目、模拟式教学、翻译工作坊等。翻译项目是指由培养院系单位承接翻译任务,学生进行翻译后再由老师点评讲授,既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也能从老师的讲授中进一步获得改进经验;模拟式教学也能让学生间接感受真实情景,如口译现场模拟等;翻译工作坊和项目翻译有类似处,也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和讨论的创新形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学员走入职业的大门(吕雪,2014)。

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为了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建立了翻译实习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操练,为进入职场做好铺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实习地点为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欧盟口译司,或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进行实习;北京大学的实习地点则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总公司、世界知名出版社和世纪同文翻译公司。另外贵州大学结合当地对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同旅游局建立合作关系,输送翻译实习毕业生。

(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译专业硕士作为偏向实践性的专业应该以职业化为导向,而现今该专业的潜在问题在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毕业生仍然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不能满足高级翻译市场的要求。中国翻译协会发表的2014年《中国翻译业服务报告》指出,翻译服务企业严重匮乏高端人才,多数为薪酬相对较低的高学历年轻群体;企业翻译业务倾向兼职化,不利于保证质量。从该报告可得出加强学生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培养中,一些培养单位并未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未能突出特色课程,而是一味地以市场上缺乏的几种翻译人才为参考,或者开设的实践翻译课程种类过多,造成学生看似“样样通”,实际上“样样不精”。非文学翻译的源语文本如法律、商贸等本就存在一定知识专业性,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对源语言理解充分,还要对要译成目标语的专业术语和用词等十分熟练,因此学校在提供几种实践翻译课程的同时若能重点要求学生精通某一两门翻译,并开设相关辅助中英文课程提高这方面知识,才可能真正增添学生就业的砝码。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MTI(笔译)课程以“航天”领域的科技翻译为重点,南京理工大学甚至将笔译细化分为商贸翻译、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等几种专业系别。

总之,翻译的职业化教育并不代表该专业等同于“高等职业”,或一定要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而是要真正实现国家《方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培养的毕业生还要符合市场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同文馆的翻译教学及其对MTI教学的启示[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刘婷.翻译项目管理与高校翻译硕士教学[D].北京:北京外国语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吕雪.“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与现实意义初探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130-131.

[5]孙琪.法国精英学校培养理念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

[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150-151.

[6]王晓敏.贵州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考试与评价(大

学英语教研版),2012,(3):18-20.

[7]余振远.市场视角下的翻g硕士(MTI)培养[D].长春:吉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于艳玲.MTI教育“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学报,2014,(4):98-101+112.

[9]苑欣,裴正薇.国内外十所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分析[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6-98.

[10]严杰,李婷.国内外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设计的比较研究[J].沈

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89-792.

[11]周亚莉,蒋雪芳.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8-143.

[1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

语,2008,(6):4-8+14.

[13]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4,

(4):40-44.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

商务英语是一种基于公共英语但又与公共英语存在着本质差异的一种语言。商务英语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商务活动之中,比如:商务往来邮件、商务合作协议、国际广告投放等等。与此同时,商务英语本身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也产生了很大程度的革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应如何进一步提升译文质量、增进翻译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去,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一、电子商务及商务英语发展现状分析

1.电子商务概念及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来说,虽然这一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相对于欧美等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说,这一模式在我国传统商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的普及率依然不高。值得肯定的是,自从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被引入之后,我国的电子商务就一直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状态之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2.基于电子商务讨论商务英语的发展

电子商务起源于欧美国家,这也就决定了英语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极大程度的缩小了企业间的距离限制,这一模式也迅速的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英语作为普及度最高的语言之一,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各个国家电子商务行业沟通的桥梁。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务英语在原有的基础上也产生了许多与电子商务相关联的新词汇。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无法避免与电子二字挂钩。很明显,电子商务加速了商务英语的发展,促进了商务英语翻译这一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将决定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们来说,电子商务已经切实的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原有的语言习惯。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的要求也就随之增高,译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心态,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语言变化。

二、商务英语翻译现存问题

1.翻译过程不注重语法

翻译人员能否透彻的理解原文中涉及到的语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当遇到长度较长的句子时,因为语法分析不到位,翻译人员很有可能把握不到句子的重心,曲解原文的意思,导致错误的出现。当含义较深的句子出现时,如果翻译人员对语法的积累不蛏詈瘢那么就很可能只能理解到表面的意思,翻译不出原文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2.存在漏译现象

漏译现象是指翻译人员将原文中原有的词汇在译文中直接省略,导致译文不能完整的表达原文思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部分翻译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够,意识不到忠于原文进行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导致了漏译现象的出现。而另一部分翻译人员则是因为粗心大意,对原文理解程度不够深刻,甚至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必然是漏洞百出的,这样的译文也就谈不上质量的提升了。

3.翻译内容不够灵活

商务易英语翻译实践通常包括直译法与意译法,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各不相同,直译法侧重于原文,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符合原文思想进行翻译,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翻译人员在直译过程中经常出现译文过于死板和僵硬的情况,甚至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阅读起来生硬晦涩,难以达到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这一问题也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保证不改变原文意思之外,还应该注意译文的流畅度。

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分析商务英语翻译实践

1.分析语境,确定词汇意义

因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务英语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词汇,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词汇具有多义性,在对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准确的把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就很有可能导致误译情况的出现。想要鉴别这些词汇的具体意义,分析词汇所处的上下文语境是最有效的手段。

举例来说,商务英语中的”honor”一词通常表示“交给,交付”,而在银行系统中这一单词表示的意义是“付款”。如果此时翻译人员将这两种意义混淆,没有通过单词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就必然会出现误译的情况,甚至导致商业纠纷的发生。

商务英语词汇经常会有与公共英语词汇意思不同的情况出现,比如:“reference”一词通常情况下表示“参考,参照”,但在商务英语中这一单词还有“资信证明人”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能不经分析就认为这一单词一定表示的是后者的意思,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联合上下文确定单词的意思。

想要了解一门语言除了语法、词汇之外,还需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而翻译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这种差异缩小一些,保障译文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来说,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熟悉英语表达方式、掌握英语语言逻辑都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只有做到了这些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思想,提高译文的准确性。

2.适当引申词义,提高译文准确性

(1)具象词汇抽象化

为了保障译文的流畅度,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可以在保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对相关词汇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扩展。当原文中涉及到一些比较具象的事件或物品时,译员可以适当的对这部分词汇进行抽象,从中提取一个表达这类事物的概念或属性来进行具体的翻译。

举例来说,英语的表达中经常会出现“under the table”这一词组,字面意思很明显,表达的是“在桌子底下”,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一词组经常表示某一事件已经秘密的处理或解决了。从这个例子分析来看,不难发现,英语表达中经常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思,对于这一类词汇显然不能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而应该充分了解词汇背景,对词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抽象,让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同时提高译文的准确性。

(2)词义模糊词汇具象化

英文中同时还存在一类词汇,这部分词汇表达的意义通常已经非常抽象,但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达词汇的具体意义,翻译人员必须将这类词汇具象化,准确的在译文中表现原文的思想。

以电子商务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词语为例,“union”在公共英语中通常表示集合或联合的意思,显然商务英语翻译中不允许这类意义比较模糊的词语出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一词汇通常会被翻译成“混纺织物”。对于意义较为单一的词语,在翻译是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比如,如果原文中出现“腐败”一词,而通过分析上下文发现文章与政府工作相关,此时翻译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一词汇翻译为“腐败现象”。

通过这样的扩展和延伸,不但更好的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避免了因为翻译不确定而出现影响商务活动的情况。

3.熟悉专业术语,提升翻译准确性

一种新型技术的大量应用对于语言来说意味着更多专有名词的出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进一步增加了商务英语中专业术语的词汇数量,在这种环境下,市场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对提高了。

一个行业的专业术语通常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很难完全掌握,对于这部分词汇,翻译人员要做到及时熟悉,在翻译工作中遇到这类词汇时也不能简单的根据词汇意思进行翻译,而是通过资料的查找以及原文主题来确定词汇的具体意义。

从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来分析,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及时的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升自身素养,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顺应潮流发展,保证自己不会被淘汰。只有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保证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结束语

因为全球信息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中将会需要更多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相对于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来说,商务英语翻译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部分翻译人员基础薄弱,难以理解原文思想,翻译过程中将重心放错位置,直接导致译文准确度降低;还有一部分翻译人员由于粗心大意,不注意翻译规范,产生漏译现象,直接导致了译文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互不相符;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译文过于生硬,语气僵硬,翻译味浓厚,不能及时的根据汉语语言习惯进行翻译工作。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来说,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商业纠纷的发生,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译员要通过联系上下文、引申原文词汇意义、及时熟悉相关专业术语等手段来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敏.目的论指导下商务英语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乔媛.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85-87.

[3]赵丽辉.英语商务合同中介词汉译策略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张娜.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报告[D].太原理工大学,2014.

[5]艾咪娜,孙继红.“工作坊”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微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6):37-38.

章节翻译的开题报告范文 第26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一、调查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笔译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源,把外语中除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以外的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译成母语,并能把母语的一般性文章翻译成外语,掌握独立从事英汉互译工作所需的各种相关技巧和技能。那么,学生在学完一学期翻译课后,究竟有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所带08级两个班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98份,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在学习完一学期翻译课程后的掌握情况,借以了解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下为问卷题目和调查结果。

1.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对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传达原文的意义,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2.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对介绍、提要、广告、产品说明书等特殊文体进行英汉互译。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3.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将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能基本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4.你现在能否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文献等翻译为中文,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5.你现在能否将与专业相关的中文报告、论文等文章译为英文,译文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6.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熟练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译文流畅。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7.以下哪一项符合你的实际情况?

A.我知道基本的翻译技巧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B.我知道基本的翻译技巧但不能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C.我不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所以不会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由上表可见,通过一学期翻译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和理论,也能够基本从事难度较低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的英汉互译。但是,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相关资料的翻译还存在困难,而且最令人担忧的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翻译技巧和理论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将其应用于实践,这和我们翻译课的最终目标,即通过系统地介绍翻译的基础理论、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实践中证明和巩固所学理论,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表达能力,相去甚远。那么,如何解决翻译教学中的不足,是目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二、翻译教学理论的选择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究竟该选取哪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是独立学院教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翻译理论要浅显易懂,能指导其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的基本理论应包括翻译的标准、直译和意译、中式英语的避免和翻译语病的辨别。这些理论旨在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接受的译文,比较死译与直译、胡译与意译,改正学生译文中出现的洋化汉语、逻辑含混的各类翻译病,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有意识地避开这些误区。

三、翻译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解太多,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即使上讲评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翻译课应精讲多练,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较大幅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可采取小组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就是在翻译课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完成翻译练习后继而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

总之,翻译教学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独立学院中,必须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不断求实和创新。惟有如此,独立学院的翻译教学才会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具有较强翻译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2]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

[3]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公司会议筹备方案及范文(共42篇)

下一篇:调查方案的调查内容范文(热门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