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优选24篇)

小车分享 35575

小车 分享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一、引言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课程主线之一,其课程包括“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数字控制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数量多、相互衔接和耦合紧密,因此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所需基础、课程内容、掌握程度、时间安排和实践方式方法等都需要合理设计、规划和实施,否则出现一个环节不合理,就会影响整个教育质量。

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层次,即研究某一专业的课程规划和设置,以该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牵引,提出全周期的总体课程规划和时间安排。例如,文献[1]讨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及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对专业四年中应当学习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课程进行规划设置,但没有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统筹衔接。另一个是微观层次,即针对某一门具体的课程,提出相应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如文献[2]、[3]等分别讨论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法,这些研究都是从课程自身建设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考虑该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接口关系。而课程群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课程体系,它既讲究内容安排,又讲究衔接关系,集系统性和个体性于一体。现有的教育科研对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群系统教学方法鲜有研究。因此需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对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时序等进行统筹安排,才能在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二、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实作、工程计算、仿真建模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同时具有归纳、评估、处理各种资料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分支方向必然要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方向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分培养目标为:在掌握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知识与实践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数字控制的编程基础;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门专业知识实现对电气传动系统的分析、计算与仿真,最终完成电气传动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与制作。

上述培养目标决定了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融合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交直流电气传动技术以及数字控制技术等多个方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需要多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规划才能更好地完成。

三、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教学内容统筹规划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和课时虽然安排比较多,但是,一方面各个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复较多,另一方面仍然缺少电气传动技术所亟需的一些教学内容,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统筹规划,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此采用以下措施。

(一)课程设置调整

取消“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把课程中的传统电力拖动部分的内容并入到“电机学”中进行讲授。把“现代交直流调速控制技术”课程调整为“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课程,课时由60学时调整为40学时,并新增40学时的“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综合设计及实践”课程,以强化学员的综合分析、设计和实践能力。新增40学时的“电气数字控制技术”课程,使学员掌握电气传动控制所需要的单片机、PLC等方面的数字控制知识。

(二)课时及课程内容安排

“电机学”的课时由122学时调整为110学时,精简合并有关直流电机特性、特殊用途的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和不对称运行、非正弦分布磁场下绕组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及削弱方法等部分内容,强化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和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得被取消了的“电气传动”课程中与传动电力拖动控制相关的内容在电机学中进行了补充。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除了为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服务之外,还要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群服务,因此其教学时数保持60学时不变,但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部分基于晶闸管器件的教学内容,增补电气传动控制技术所需要的SVPWM、多电平控制、间接直流变换等内容。对于四大基本变流器以及PWM控制技术的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讲授。

调整后的“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变为40学时,删减PWM控制和变流技术部分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由“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统一讲授。

(三)教材调整

由于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因此对各个课程的教材也进行调整:

“电机学”的教材改为自编教材《船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改为王兆安编《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现代交直流调速技术”课程调整为“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后,选用的教材为阮毅、陈伯时编写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4版;“电气数字控制技术”课选用的教材为:韩俊峰等编写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王阿根等编写的《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

(四)课程时序安排

课程群中的各个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的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因此在开课顺序上要合理安排,否则在授课和学习上都会造成困难。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群的各个课程中,“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及其综合实践应当是终极课程,其他课程都是为该课程服务并作为该课程的基础,因此应在其他课程之后开课。此外,“电机学”是所有其他课程的基础,应当在课程群中最先开课。因此在课程时序安排中,应当把握以上基本原则。

四、结语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反哺教学;综合实践基地;国际化视野

针对上述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和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上述举措在南京师范大学电气类专业的特色建设中得到了积极的实施,取得了理想的实践成效。

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化。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明确所属电气工程领域的重点行业背景。据此,首先确立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纲,再进行教学培养计划专业方向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构建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实施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以彰显“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有电气工程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应制定“本、硕、博”一体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应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应用型和国际化”4个关键词中的前3个关键词,可作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最后1个关键词可作为已获批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高校的提高要求。电气工程是最具国际化特质的学科之一,各高校应积极推进电气类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是特色专业方向的前沿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典型的大类专业,所设置的专业方向不仅要充分考虑所在高校的办学传统,形成各自高校的特色,而且要充分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所设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资源。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可作为特色专业方向之一,应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高新技术人才特色培养的迫切需求。

四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教学培养计划宜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和自主发展”四大类课程模块进行设置。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电气工程学科必须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以实现“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等特色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以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的;“自主发展”课程模块设置新技术应用选修课程,以实现“展个性”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

先进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工科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必要条件,应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为此,应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新体系,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在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应重视如下三方面的特色建设工作。

一是按课程类别构建实验室建设新体系。根据教学培养计划中所设置课程的类别,我们将校内实验室分为三大类:(1)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及专业主干类课程实验室,如电磁场、电磁兼容、电工、电子、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实验室,主要是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验证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2)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如智能实验变电站、智能楼宇仿真中心、控制工程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模与新能源发电实验室等,主要开展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与实习实践教学;(3)以工程创新研发训练为主的创新训练类实验室,如创新实训室、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主要是用于学生开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科创实践活动。

二是鼓励教师自研实验设备,新建实验室。目前,高校实验室设备大多采取购置方式,存在设备雷同、科技含量低、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缺乏特色等问题,不利于电气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特色培养。为此,鼓励教师自研体现“科技性、综合性、开放性、工程性和研究性”的综合实训平台是提升高校实验室特色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实现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可以采取“自研设计与自研开发”和“自研设计与委托加工”两种自研建设方式。其中,自研设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须在充分的校企调研和方案认证基础上确定,最适于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建设。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综合效益高的综合性工程实验室,推进相同和相近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改工作,真正实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特色培养。

三是校企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不仅要着力建设比较完备和富有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还要着力建设一批基于“校企联盟”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基地,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从而使得电气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破传统的、仅以“集中式企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集中式企业实现”在第四学年按班级安排学生集中到一企业进行毕业实习2~4周。由于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已很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实习效果非常一般。为此,我们提出实施“分段式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将大四的毕业实习根据专业课程实践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共3次的企业见习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新生一入学就有机会接触企业,增强对电气类学科专业工程应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保证学生在大四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时间,提升毕业设计效果。

三、建立“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享受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此,我们提出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教改目标,着力建立一套富有成效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一是开设“创新实践”必修课程。在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1门“创新实践”必修课程(2学分,36学时),通过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度化执行,将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定位为一项必修的工程研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2~3人一组在“创新训练实验室”完成一项小型电气产品的研发,使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一次系统的科技开发工作训练,以实现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的教改目的。

二是开展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创新研修为主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并作为第一课堂“创新实践”必修课程的拓展。通过开放“创新训练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组队,每年常态化地申报国家、省、校、院四级自主创新研修课题,以及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实现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教改目的。

三是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应给予经费资助,并制定校、院二级突出成果激励政策。针对教师,将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的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与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不仅给予经济奖励,而且在职称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针对学生,学生取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奖,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推免研究生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的电气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兼具“双师型、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三项综合素质。“双师型”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既是高水平教师,又是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工程师,教师可通过承接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作为工科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精神”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备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研究的科研素养。教师可通过承接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工科教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提高要求。“国际化视野”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有1年以上的出国研修经历。教师可通过申请公派出国项目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从而能及时把握电气工程学科新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1] 敏强,程明,李扬. 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 25(2):44-46+50.

[2] 虔生,胡敏强. 试谈电机学课程体系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28(3):6-8.

[3] 晓波,黄学良,胡敏强. 以“学习产出”理念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 32(S1):1-4+12.

[4] 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 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5):132-137.

[5] 立欣,康玲,王明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 30(S1):65-69.

[6] 化冰,翟子楠. 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 大学教育,2013 (18):18-19.

[7] a?eres, Clariso R., Jorba J., et al. Experiences in Digital Circuit Design Courses: A Self-Study Platform for Learning Support[J], Learning Technolog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4 7(4): 360-374.

[8] ikolic S., Ritz C., Vial ., et al. Decod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How to Manage and Improve the Laboratory Experience[J], Edu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 Press.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 电气工程基础

1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

该文主要针对创造、创新和创业型的人才培养需求,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建立对电力行业及其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能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扎实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暂态分析以及常见的故障分析和相关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制作毕业设计和实践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培养目标的确定。该院重点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努力学习4年的专业知识,不但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拥有专业的就业技能,毕业之时能够获得毕业证和多张技术证书。

(2)课程体系的重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为核心,建立适应相应的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故而重点突破整个课程框架中该课程的主线地位,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课程培训学习,构建具有我院特色专业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整体课程的设置。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从社会岗位需求考虑,把握以工作任务为要领,经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对课程的专业学习,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目标,让专业课程的内容能满足社会中对该行业岗位或相关多岗位之间工作上的专业知识技能需求。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适应社会中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岗位任务为中心,集中精力组织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同时又能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熟悉所学理论知识。

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是本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学科建设;发展;策略

1. 前言

电气工程学是工程院校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电气工程不但对现代科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在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电气工程学起源于1908年的南洋大学堂,在这之后各个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这一学科,以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当前,社会对电气工程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为了培养更高质量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人才,高校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电气工程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2. 我国电气工程学发展简介

电气工程学概述

电气工程学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在当前的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习惯性的用与研究电气和电子系统有关内容的总和来描述电气工程,在大专院校中,电气工程学属于一级学科,由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压电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组成[1]。

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磁理论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科技理念和设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学发展的方向,新时期给电气工程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学在未来势必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电气工程学通过与物理学科的交叉发展,扩展了电气行业发展的空间;其次,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给电气工程学带来可行的技术;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发展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推动着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人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把电气工程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电气工程人材。

电气工程学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我国,电气工程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1908年,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修科,这是我国电气工程学的开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对电气工程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高校随之设置了电气工程学专业,电气工程学在人门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建筑工程学的专业建设

当今的电气工程学是综合应用高科技、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专业。电气工程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发展的新动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电力、冶金等行业从事安装、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2]。电气工程学专业系统的分析了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3.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与策略

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现状

目前,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定位,可以用以下三个层次来概括我国各高校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具有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导者,二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应用型技工人才。与国外的电气工程名校相比,我国大多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质量需要改进,很多高校盲目的追求教师数量,而忽略了教师质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进入课堂,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其次,部分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缺乏教学经验,学科建设不合理,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脱离了社会的真正需求。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实践性较低,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灌输相关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缺乏竞争力。

电气工程建设与发展措施

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高校的专业分配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在建设和发展电气工程学科时,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电气工程人才。此外,高校在建设专业时还要注意本校的特色,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办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本校优势,把本校的办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科研基地,并在基地中引入先进的设备、创新技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创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引进先进人才

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在电气工程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人才,尤其是有电气工程研究经历、参加过国内外较大工程项目的人才。此外,高校要结合本校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和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人才引进的数量,以防止人才严重匮乏或者人才浪费的现象发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引进先进教师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合理组织教师出去交流或深造,扩大师资力量,提电气工程学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高校应该对年轻教师进行合理的岗前培训,提高对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并指定资历高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以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的接受电气工程学教育。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高校在电气工程学专业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把科研活动与实践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当前的社会需要大批实践能力强的电气工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抓住一切动手实践的机会,告别纸上谈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电气化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目前,大多高校已经逐渐建设或完善实践中和实习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这就要求高校配备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设施,并引进专业的实训老师,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的进入企业工作。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创新型人才;科学定位;实践教学环节

电气工程这个学科领域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电气工程这个大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而对这个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高校教师是有责任的,主要是按照优秀电气工程师的目标进行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然而,在笔者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以及业余时间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很迷茫,总觉得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没有多大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表明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够,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改革那些刻板的原始培养方案,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内心的创造力,让他们坚信在电气工程领域能有所作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

科学定位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关键因素。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市场的导向为依据优化培养方案,以地方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道理。具体定位目标如下: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人才。

2.毕业服务面向

立足包头,服务周边,面向蒙西地区,辐射全国。毕业生主要为蒙西地区的电力行业和工矿企业的自动化技术行业的经济发展服务,并辐射全国电力行业和其他领域。

3.专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可分为三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大二的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个人特长自选一个方向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重点体现了两个并重,即“基础与前沿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以满足“宽口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对国内同行院校的调研以及师生座谈会上的论证,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已势在必行,主要骨干课程改革如下: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优化。“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为64学时,包括10学时实验,另外还有一周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为56学时,包括8学时实验。由于这两门课程内容比较多、内容抽象较难理解,课内学时达120学时。根据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为此要进行改革,但仍开设“电力系统分析基础”(64学时)和“电力系统稳定”(24学时),分别在第5、第6学期开课。并相应增加5周的实践环节,分别为电力系统课程设计(3周,第6学期开设)、电力系统综合实验(1周,第7学期开设)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实训(1周,第7学期开设)。

(2)“电机学”。“电机学”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有关电机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电机学由原来的56学时增加到80学时,其中包括10学时的实验课。

(3)工程电磁场。工程电磁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电磁场的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表述以及数值计算方法。了解电磁场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此,工程电磁场教学内容由原来的40学时增加到48学时。

(4)电力电子技术。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计算方法及常用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利用所学基础知识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目前能够采用多媒体授课,可以节约以前采用板书画图的时间,为此,电力电子技术由原来的56学时减少为48学时。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7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机电类专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变革。面对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日益增长,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

1.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进行定位,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让更多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更多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技术,提高国家的发展建设步伐。

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培养的对象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熟悉相关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另外,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熟练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

2.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

制定计划的原则要求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障培养对象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院校单位应该组织人员对课程专业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和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院校单位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与其他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把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关的探讨会议,组织相关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调研工作,从而使专业培养计划得到科学指导。

教学计划

结合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满足制定计划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专业的理论课程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对于系内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需要进行安排,丰富学生的理论体系。

3.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阶段开展学期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专业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议,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期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属性,学生需要相关的技术能力,以下是相关能力的课程安排:

(1)学生需要具备围绕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维修以及运行等技能的熟悉度和了解度。因此在PLC技术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制定以电路原理、电机原理与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计划。

(2)单片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也属于一门重要技术,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学会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程序编写、运行和调试等,因此在单片机的技术学习上可以建立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以及数字逻辑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8篇

这种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的举措,适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竞争意识,对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为社会奉献了他们应有的贡献。但还应该看到,实行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尚存一些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散慢、肤浅和随意。从面上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比较松散,实践过程衔接不紧,逻辑性也不强;实践过程中说闲话的、从事其它活动的有不少人,这种现象称就是“散”。从实践安排的内容上看,缺乏一定的深度,实践只在表面上打转转,对问题的本质触及不多,这种现象称就是“浅”。从实践参与的主客体来看,有比较大随意性:一是老师比较随意。有的教师治学不严,放松对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对各种不良现象不问不管,听之任之,管理、指导均不到位。二是学生随意。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自由涣散,旷课、迟到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就是“随意”。“散”、“浅”“、随意”成了很多高校目前制约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对广东海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而言,前面这些问题虽然也有一点,但并不突出,该系专业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实践环节,珍惜每一次给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甚至自己出钱找关系为学生联系实习,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专业多年来一直缺乏实验条件,建设专业实验室投资较大,去生产单位也只能参观不能动手实践,这成了制约专业实训开展的主要原因。

3解决办法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过程

在认识上重视学校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实践教学需要相对的教学投入来保障,投入高,成本大,如果流于形式,不把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落到实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贻误了学生,还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实际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目前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加强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监控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方法和体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老师管理、现场管理;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实行督导和过程监控,并要清楚认识设备的危险性,告知学生,对实施效果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各种措施实施到位。我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采取指导教师责任制,这个专业特点是危险性较大,所以必须有安全责任到位的意识,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

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校校合作办学

校校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普通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必需和企业或者其它有实力的学校合作,校校合作是广东海洋大学办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实践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校校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趋势下,能为校-校联合办学带来一条新路,使全社会办学互助,节约型办学,共享型办学。这学期该校有3周的专业实训就采取了这个办法。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作为该校的合作学校,原因有三个,一是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是华南地区该专业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拥有一名院士和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二是费用较低,不出省路费节约,住宿在对方学校学生宿舍,住宿费用也低廉,对方学校收的实训费也在该校预算之内;三是地处广州,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利用实训间隙走访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因为从该校多年的就业数据统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0%以上的学生都在珠三角工作。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在对方学校安排了电气工程的三个实训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的过程实训、电能计量和校核、综合自动化动态模拟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广东海洋大学均没有实训条件。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亲自动手体验电力系统主要生产环节的工作,实训结束后都表示这次实训真正是实训,不虚此行。

4结语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9篇

1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对该专业进行教育或是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能为今后我国的电气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现阶段该专业的知识涉及面积比较广,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的过于枯燥,在加上理论知识比较难,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很难达到学以致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会逐渐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十分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就要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实际压力,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在实际授课中研究出以下几种方式,希望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2]。

2趣味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联系实际,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2.2注重效果,及时沟通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问题或是看法,都能够自由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提出。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即便是有了意见或是不同的看法,也很少会主动进行发表或是提出,因此我们也将现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学生沉默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想要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不是容易的工作。因而,笔者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趣味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希望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4]。比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展了几次实习工作。在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之后,有一名学生对某风场进行参观后,在实习报告中记录:“工人师傅说,每个风车为1500瓦,因此两个风车就能对很多地区的供电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在今后的风电发展了,就完全能代替电厂,为我们提供有效地电源。”后来我找到这个学生后,和他的交流中发现,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他认真的对笔记进行了记录,但是有很多错误或是不准确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学生沉默现象”的影响,学生即使认识到问题或是错误也不会轻易指出。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后续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也适当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对教学的开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5]。

3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对趣味教学的研究和分析。由于电气工程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的理念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专业的教学,通过对先进工具的利用,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将其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十分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康伟,王艳松.趣味教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9(1):102~103.

[2]魏立明,韩成浩,王琮泽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1):91~93.

[3]李一峰,樊海红,吴卫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8):276~277.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习方向 就业准备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简介及运用范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等学科和专业,将强电与弱电、电工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该专业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和应用,小到电子元件,大到航空航天器材,都与它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从农业到建筑、从生产到研发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运用,发展非常迅速。从事该专业或者进行对该专业深入研究就需要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方面的能力,能够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以及管理与决策。既需要电气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能力,又要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知识面的宽度,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开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必要的人文素质课和基础课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读写能力外,该专业还开设了电路分析、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开设金工实习、电路工艺实践、电气工程训练、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等课程来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信息,了解该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以保持对专业的敏锐度。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持创新意识,同时借助学校相关实验室平台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各分支学科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方向主要指的是现代电气技术。现代电气技术是在传统电工技术之上再结合了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方向主要用于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从事电气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可以负责信息处理等工作。在电气技术方向毕业后可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就职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公司,也可以从事该方向的科研或者教学工作。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一个特色专业,结合了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该专业主要学习的是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由于该专业兼备了电气与电子,融合了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其就业的范围也比较宽,从电力、电子,到交通、通信等行业,可以从事技术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发展空间较广。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就业前景良好。该专业主要用于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毕业后可从事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者对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的电力产品进行设计和研发,也可在各大高校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学、研究工作。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准备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1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番禺 511483

[摘要]高职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实践硬件教学条件不硬、“双师型”教师欠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与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结果表明,校企协同创新是破解现代高职工科类专业发展道路上了各种困难的有效途径。

[ http://

关键词 ]协同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面向生产、管理、维护与服务一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为了破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这一关系到国家竞争力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政府、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人士纷纷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协同创新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难题有效途径的观念与认识现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实际上,“协同”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德国学者Heken提出,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以期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随后,这一概念被用于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等领域,用以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模式。当前对协同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协同创新、以工程技术为主体面向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及以政府为主导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

2、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与企业与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没有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二是在电气工程教育与电气自动化工程界脱节,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实训实践场地不足或简陋,达不到技能训练的水平和要求;三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接受对口的专业培训少,缺乏“真刀真枪”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训练及相关的科技攻关实践,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四是电气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没有跟上电气自动化控制主流技术发展步伐,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偏向学科型课程体系,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项目化、理论与实操一体化及案例教学不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五是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着力不多,对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及团队合作等教育不足,对严谨、认真、细致、安全等的工作作风与科学态度教育缺乏真实的企业氛围。

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就存在面向行业宽口径就业与面向企业窄口径岗位的“度”的把握问题。

校企协同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场所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除了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外,主要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与标准等方面。学科教育以知识作为起点来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校企协同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

科技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才,而高职教育的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本校在完成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之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学校的“一二三发展战略”,其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在过去近二十年的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相当多的高职教师源于从(本科学校)校门到(高职学校)校门,没有经过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协同共建教学资源库

专业与教学的改革最终落实在课程上。对专业而言,它是由一系统课程组合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资源就构成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课程开发主要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教材、案例、图纸、程序、实验实训方案及项目等。

校企协同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它的教育性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企业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企业文化的缺失表现在管理层和员工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部门和领域直接导致了许多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其根本原因是员工企业文化素养不高,遵纪守法的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团队合作的氛围不浓,诚实守信的职业价值观缺失。

3、结语

针对现代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人才存在的吸引力不强与认可度低、实践硬件教学条件不硬、“双师型”教师欠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与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表明,校企协同创新是破解现代高职教育发展道路上了种种困难的方法论和有力武器之一。

http://

参考文献

[1]谢忠志.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3,53

[2]朱方来,李正国,李武钢,张强,张凯.协同产业联盟 共育创新人才—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5

本课题受广州市创新学术团队项目(13C17)、广州市“羊城学者”学术带头人项目(10B010D)、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10B001)、广州市番禺区产学项目(2010-D-09-1103004)、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14)及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0201065)资助。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今天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种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跨专业、尖端的科学专业,有广阔的应用现实和前景。它是在工业化和电气化的基础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电气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目,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科技领域重点学科。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例如,“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一门“机电一体化”新学科,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和必然产物,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而应运而生的一种高新技术,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与物理科学的相互交叉面拓宽。由于晶体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的后50年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

快速的发展变化。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必须每隔几年对电气工程问题的过去解决方案重新全面思考或审查,这对我们如何改进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带来很大影响。

2培养专业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受到电气工程、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

以学生应该具备和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运用认知理论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中有两种具体的组成成分,一是知识块,二是知识的组织形式。因此,应在国家、地区及学校的总体课程框架下,根据认知科学对人的认知结构的理解,分析在什么阶段设置什么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构建有利于以后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由此,在设置课程框架时,应考虑加强各知识块的统合,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才能避免结构主义课程论中出现的各知识块孤立、隔离和过于专业化的现象。

3完善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系统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根据“五条线”课程体系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建立四层次(认知层、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结构实验教学体系及四种类型(基本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将工程训练融入于四层次中,强化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学生个性潜力、激励学生实践创新,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综合应。

深化“四位一体”综合改革,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按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四位一体”(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综合教学改革,以课程(群)建设为基础、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建设为保障,建立以课程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为首的教学团队,组成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小组。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整体提高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适当引进电气制造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建立完善的系统制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其选题、实际过程、教师指导等都至关重要。建立系统制度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建立系统制度可以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以及提前的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或预研,可以尽早地参与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通过与指导老师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为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教学

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具备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程序、调理机器、使机器成功运行和机器维修能力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技术人员。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由于现今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有规范计划性、师生资源不理想、学校实训设备差、技术水平有限等缺陷;实践一直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心头病”,实践与理论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一直得不到相互促进,导致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也处于不理想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我国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有“满堂灌”的错误方式,虽然有实训课,但实训课科室较少,而且在实训课上,教师一般值是粗略讲解一下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虽然课本上也有操作图,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这是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有学者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基本没有校外实践,校外实践要和企业进行联系,以保证学校学生能有定时定点的实训单位,但其过程相当麻烦,也需要发费一定的资金,所以院校并没开展此类实践活动。

2、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陈旧

虽然学校按照国家标准进购了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但用的时间却很少,尤其有些学校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了,但是院校仍没有进行更换,而设备的发展、更新速度学校也跟不上,一般都是设备都已经好几年了,学校才刚刚用上,这就使得有些功能学生没有学习到,造成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层次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缺少师资力量,师资力量弱

目前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导致学校对教师的数量需求增加,但因为学校准备不够充分,学校教师有时要担任好几个课时,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深刻的研究。而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也是少而又少,老师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继而用传统的方法教学生,学生也就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这样导致学校师资架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1]。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解决办法

1、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并建立健全的实践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实践教学只采取“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应当有效的将实践运用到教学当中,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确实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一套健全的时实践管理体系,者应当包括:实践的校内实训、实践的校外实训以及定期的实践的实训考核。实践的校内实训主要是指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深刻的了解;校外的实践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对参加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一个全方面的深层的认识;实践的实训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只有先建立了健全的实践管理体系之后,师生才会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能达到理想状态。

2、及时更新维修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要想学好这一门学科,实践必不可少,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及时更换实践所需要的器材设备,这样学生不仅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走在新技术的前沿,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的高度结合,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3]。所以想让学生走在技术的前沿,应当及时更新维修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

3、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启发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对实践也要有很高造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领会。但时代总是在不断地进步所以学校应当在学校开展培训课,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请校外知名实践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对校内师生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演讲和探讨。要成功塑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对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本文对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还存在不足,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的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章小印 欧阳慧平 肖军.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87-89.

[2] 张银歌 陈志飞.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J].科技视界,2013,24:52.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新兴的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延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进行了解释,基于此生产出的与人类智能类似的智能机器即为人工智能技术。该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专家系统、机器人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电气工程方面主要包含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电子电气技术及计算机与电子应用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1. 智能化技术

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控制功能:首先,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实时采集所有的开关量与模拟量,根据要求进行处理与存储。其次,画面显示,系统与设备的运行通过模拟画面真实的反应出来,对电压、电流实时的显示出来,根据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等,自动生成趋势图。第三,运行管理。专家系统在操作系统中的运用,实现日志、报表的生成,运行曲线、数据存储等操作。第四,故障录波。实现了模拟量的故障录波、顺序记录、波形

捕捉及开关量变位等。第五,操作控制,利用键盘及鼠标对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进行控制,实现停机操作,通过设置,对操作人员的权限系统可以进行限制,对值班管理进行加强。第六,在线分析。在线进行参数修改与设定。对不对称的运行进行在线分析及负序量进行计算。第七,运行监控,对模拟量数值及开关量状态实现智能实时监控,通过声光、语音等形式自动报警,对事件的顺序进行记录。

3. 智能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前景

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

电气工程控制中的智能化应用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5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自控与电气;专业群;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陈小荣(1969- ),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100176);黄敦华(1978- ),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机电技术系主任,副教授;张文涛、刘增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高等职业教育自控与电气专业群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PXM2014_01 4306_000083),主持人:黄敦华

一、自控与电气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调研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专业群毕业生成长规律,遵循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目标的“通识贯通、平台递进、模块并行、技能创新”的“1-4-1”课程体系[3],实现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1”是突出知识应用性的“通识课程”,贯通文化知识素养培养;“4”是突出理论及技术应用性的“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方面的专业课程,实现迭代递进的技术技能培养;“1”是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性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

二、自控与电气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一)贯通科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通过通识课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比较宽广的知识结构,提升其文化素养。公共基础课程由教育部要求大学专科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应用数学、大学语文、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等课程组成,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公共选修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陶冶人格、传承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为目标,开设50门以上,每位学生按个性化需要选择5门。

(二)“平台+技术+方向模块”的专业课程

1.共享共建的专业群平台课程

专业群平台课程一般是同类专业之间或专业本身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以该群对应岗位群上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工作岗位结构为框架、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工作实践行为为起点,面向生产或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而确定的学习和训练项目。

“自控与电气专业群”面向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运维、装调、生产、设计、管理等岗位群,提炼本专业群各专业共性要求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构建了专业群平台课程,包括通用技术和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分别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工技术应用》《传感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PLC控制技术》。

这9门课程要求自控与电气专业群中不同专业学生都要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机械基础、电气基础、控制基础三方面知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就业或者升学奠定良好基础。

2.核心技术与就业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和方向模块课程

专业群内6个专业依据各自的就业领域,构建了不同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这些课程以工作为导向,选用合适的教学载体,大多采用教学训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专业实训室完成学习。

(三)突出技能的专业群实践与创新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控与电气专业群按照专业群岗位能力标准,构建专业群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递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自控与电气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均设置了钳工、低压电工运行维修、电子产品装调、职业素质实践和认岗实习周等基础实训,培养专业群学生职业基础能力。

专业群内各专业设计了不同的综合实训与生产性实训周,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实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如图3所示。

专业群结合就业岗位设置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对学生所学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进入职业岗位做充分的准备。

专业群职业创新能力实践项目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职业资格高级证、参加或开设讲座等。专业群内每个专业相同的实践项目的内容有区别,如专业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写相关行业、企业调研报告,不同的专业要调研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可参加光伏发电系统装调、单片机应用等项目的比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参加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装调等项目的比赛,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参加智能电梯装调、楼宇智能化系统装调的比赛;此外,如果有其他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目,经认可也可获得专业创新环节的学分。

三、结束语

自控与电气专业群基于职业能力目标的“1-4-1”课程体系,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行业企业、人才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通识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平台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群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专业技术课程重点培养核心技术技能,方向模块课程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课程突出技能应用和创新思维,最终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自控与电气专业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当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论是其内涵的理解和建设的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袁_.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2]刘峻.试析高职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3(11):21-23.

[3]肖莹,李宏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8-49.

On the Construction of “1-4-1”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Target of Vocational Abilities for Automatic Contro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Xiaorong,Huang Dunhua,Zhang Wentao,Liu Zenghui

Abstrac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constructed the “1-4-1”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target of vocational abilities for automatic contro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ies. Amo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 through general courses, students’ technical skills will be built up through specialized courses of “platform + technology + direction”, and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will be built up through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link.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二、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分方向设课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课程体系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为宗旨,注重掌握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培养训练,加大实践训练比重。具体实施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使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用,体现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法,实施系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而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基于一个真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渗透性,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岗位需求目标来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讲解,即由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法。

(三)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实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久经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我院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了同社会的联系,千方百计寻求并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办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工学结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合作,教师进入公司学习培训,公司的文化理念和空调专业技能提前弓l入。每年毕业生中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则全部进入公司再进行三个月强化训练,合格即成为空调运营工程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目标评价;双方实现设备设施、技术信息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管理。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而这些人员确实需要具备更多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才能在人才竞争的社会里立足、发展、生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那么,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将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王倩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变频一拖多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空调技术专题.

[2]李文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4.

[3]肖宏志,刘一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卢艳.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9-4.

[5]王春峰.系统教学法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科技资讯,2008(3).

[6]黄建科.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及思考

1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为满足国家对该方面人才需求而设立的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该门学科和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联系紧密,这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专业内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也日益成熟,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高等院校在进行传统理论教育中应更多涉及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这对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势,扩大学生就业领域及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2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3关于高校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及思考

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个高校应引起足够关注及加大对各教学资源的投入。实践教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实验室。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应加大实验室相关设施的投入,保证学生实验的基本条件。例如在学校资源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各种实验设备的引进,如建立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磁实验室及各种新型发电系统实验室等[2]。通过这些基础设备的引进,确保学生可以得到足够的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次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一支高质量的实践课程教学队伍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教学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学生对电气相关的实践操作接触较少,缺乏足够的经验,若仅靠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则无法有效在实践中应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场进行指导与监督,一方面可以起到辅助学生实际操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监督学生谨慎操作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而目前高校实践课程教师基本属于科班出身,没有丰富经验,在实际实践课程教学中只能起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作用,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再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应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现象。学校应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及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约束及监督体系,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人员分工应明确,各个岗位及实践课程教研人员应各做好本职工作;加大实践课程考核制度,适当加大实践课程课堂学习情况的比重使学生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还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涉及领域较广,未来学生就业面多,若仅进行在校资源的实践与模拟教学,很难起到与实际接轨的目的。因此,学校应加大与企业方面的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实践实习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3]。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进行技术共同开发的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以实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目的,同时企业也可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入校教学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学校与企业进行学生订单式培养也是校企交流与合作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更适合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对提高学校该专业的就业率起到一定作用。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内举办的电子技能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均吸引了部分学生的广泛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及宣传效果。另外积极鼓舞大学生加入教师专业课题的研发也是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的研发,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提高。

4结语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适应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迟正刚.“二部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影响[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03).

[2]程明,李扬,黄学良.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4).

[3]徐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03(01).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8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较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良好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工科院校所面临的任务之一。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吉林省建筑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属于二本院校,其办学理念是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事建筑电气领域内的相关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运行与管理工作,并且把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建筑行业的特点,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现飞速发展的有效渠道。为此,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首先强调应用性,所以既不能延续普通本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削弱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特别是应该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环节(例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实践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坚持工程实践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原则,逐步建立合理的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二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相关专业工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建筑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电气工程教研室教师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向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有关其他院校进行调研,获得其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定期组织召开电气学院校友会,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反馈。学院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该专业最近动向,广泛听取设计院和施工企业中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及建议。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特色。该方案应以夯实基础、开拓专业知识面、重视应用能力为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工程实践教育,删除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构建了注重建筑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应依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动汲取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学时以及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整合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构成。该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应必备的理论基础,其中有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建筑行业的特点。我院设置了建筑电气技术措施、供配电技术、建筑照明、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电气施工与概预算等课程。每一模块含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内容。上述课程的设置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方向。同时课程体系平台还可以根据就业方向进行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工程应用性要求,例如设置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优化专业课程、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包括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促进等方面的建设。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开课程中电气控制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以及消防与安防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电路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也非常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该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成果,要积极推进纸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课件四位一体化的教材建设,选用智能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质量教材,同时结合本学院课程撰写相关建筑电气教材。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措施。为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电气学院充分发挥领导和学院教师的力量,建立起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和实习要求等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通过平时听课、 课下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为学院进行教学二级化管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按照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实施规定,每学期由每一年级的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对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应用环节,学院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该办法规范了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性。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质量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19篇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决问题

1 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经不单单只在传统定义的范畴之内。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绝大部分和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大幅度增加,电气工程的从业者也应该顺应时展,创造出满足科技进步的先进科研环境。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要求

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层面问题。熟练的掌握操作机电一体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熟练掌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电学与力学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具备科研能力。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此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主要做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培养国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还可以进入各大高校从事理论工作。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在工厂做设备维护,或者做相关电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电气技术,此专业旨在大规模的培养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行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理论研究。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极具特色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相结合,电气和电子同时具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优秀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5 影响电气工程的因素

信息技术

百度百科上,信息技术被定义为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迅速,电气工程也就有了越先进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相依相存,互相影响,推进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的脚步。

物理科学

固体电子学是曾经并不发达的电气工程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者,而在如今科技手段先进的21世纪,电气工程仍旧和物理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如此,电气工程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创新型的探索,未来将尝试进入到生物系统领域。

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计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必须学会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

6 自动化

百度百科上讲,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科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包括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掺杂使得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广泛,不仅应用在控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更能够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人手进行工厂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控制理论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艰难,在21世纪,自动化逐渐被划分到了计算机和数学的研究范畴里。

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进行自动作业,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际上,自动化程度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方面,强电大多数是大型的电厂,以及制造大型机器的工厂。相较于强电,弱电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器,所以比强电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是无论强电还是弱电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只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一定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缜密的理论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2)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比如电子工程和弱电的很多专业相接近,就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结束之后学习一些电子方面的技术技巧,扩展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电子工程,机械也是和电气工程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有益于以后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束缚,而是应该自己动手去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成小型的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到一起去二手电子市场选购一些经济实惠的电子物品,通过对电子物品的拆卸和组装来进行设计与研究。这种团体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不同思想的沟通,全面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4)多多关注业界资讯,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8 结论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0篇

展现代农业 电是关键。杭州新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门从事蔬菜、花卉现代化种植。公司在桐庐富春江镇金家村租用了1300亩土地,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刚开始根本没想到用电问题会对公司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哪里知道第一年就吃了苦头。

杭州地区一般年份降水都很充足,蔬菜生长不需要人工灌溉,自然降水完全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07年夏天,桐庐出现了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了将近20天没有下雨,地里的菜苗都被晒的打蔫儿了,只好用水泵抽水浇灌菜地。可是8台水泵根本用不起来,只能开两台,一千多亩菜地,靠两台水泵一点一点浇,看着都让人着急。公司人员找到村里,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村里书记直接告诉我们,碰到夏天用电高峰,农户家里的电饭煲都没办法用,点个电灯也是一闪一闪的,他们也没办法。不过,供电局刚刚在村里搞了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仪式,马上要对金家村实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除了要把旧的小线径线路改成大线径线路,新增加一台变压器以外,原来的变压器也要移位。果然,没过多久改造就开始了。这可是村民盼望已久的。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农户想买空调、冰箱,用电不行这些计划只能搁置了。改造一结束,就看到拉着电器的车一趟一趟往村里跑,有的农户家里一次性就装了三台空调。看着工人们用水泵源源不断的把灌溉渠里的水抽到菜地里,浇灌着旱了很久的菜苗,心里的感觉真是说都说不出来。

卡在脖子上的用电难题一旦解决,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后顾之忧完全解除了。公司先后建起了先进的连栋育苗温室、悬挂喷滴灌系统,引进了大型蔬菜花卉育苗气吸式精量播种流水线,现在走进种植基地,跟前两年相比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二、有关家庭电气安全的小故事

被电死的一个人是有着二十几年电工作业经验的老电工。这位老电工回到家进洗手间冲凉,一打开电热水器花洒就“啊”了一声,瘫倒在地,此时他已无法摆脱花洒,在还没有完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叫其妻子迅速关掉房间总闸,但关掉总闸后,触电现象依旧。经其妻子用扫把将花洒挑开后,这位老电工已经触电了几分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到场的120医生宣布其触电身亡。

很多人都不理解停电了怎么还能电死人?调查结果未公布,我个人分析后,认为当时停电是由于三相四线制的零线被切断(可能是偷盗、接触不良烧毁所致),使得住户内部分用电器烧毁,一些感性负载的用电器线圈烧毁后对地短路(如电冰箱、洗衣机马达等)。由于还留有一根带电的相线,使得220V电压顺着短路的感性负载对地短路,接地线对地电压过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此时只有一根相线带电,任何保护装置都起不了作用。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而安全用电更是对我们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首要前提,这样,电才会造福于我们。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我们就要学好专业知识。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产生于70年代,首先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那时候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元件。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至此,本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日本、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本专业,在这一时期的成果也并不少,诸如完成数控机床,车间厂房自动控制的工作已经是新的课题。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的有机结合,赋予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以全新的内涵。无人操纵,系统简化,格局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宠。

改革开放以后,在_的正确领导下,大学恢复了招生,本专业也发展起来,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并陆续招生,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目前,各专业扩招,本专业的招生量也在上升。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已经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模拟技术的应用。

三、就业前景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各种什么研究所

7.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1篇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解决各种电能变换技术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强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进行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来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要大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环节锻炼,抓好毕业设计。

一、大胆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会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本三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应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精神、科技素养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电、数电、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主要课程有: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检测技术、高低压电器等。总学分数为。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学分,专业选修课13学分,学科选修课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文化素质和公告选修课10学分。

上述的课程体系适用于研究型重点院校,对我们本三教学应用型院校来讲需要作以下修改和调整:

(1)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设置基本类同,删去理论较深、适用于研究型院校的“工程电磁场”课程。

(2)“电机学”理论较深,课时过多(5学分,含1学分实验),适用于“电机与电器”专业方向。教材修改为“电机与拖动”,学分降为学分,含学分实验。

二、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本三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不仅在理论教学中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实践性教育。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因材施教,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必须用创新的思路抓好以下五个实践环节:

(一)实验环节。

1.大胆淘汰技术陈旧的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器件、新方法、拟定实验项目。项目的内容要具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

2.改革实验方法,强化实验管理,量化实验评分标准,将实验成绩定量纳入期末成绩综合记分。

(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1.组织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学生自拟题目、课外设计,搭制线路,到实验基地调试。教师给予答疑指导,没有实验指导书,只有实验工具书。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自我创业:独立学院可能目前不能培养出院士、科学家,但可以培养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本三学校很多学生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人脉资源,学生的智商、情商也较高,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学校提供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锻炼平台,来拓展他们的创业素质,挖掘创业潜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生产实习环节。

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学校组织的集中式生产实习均以参观、授课为主,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参加实习,使实习流于形式,既花钱费劲,又收效不大。

改革设想: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生产实习,参观3―4个企业。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管理、质量保证、加工设备等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其余二周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合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节省生产实习的经费开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校内职业技能实训环节。

目前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选任和用人的决定权。专业技术人员必需接受企业化和社会化的双重管理,其中职业准入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方式。职业注册资格制度是现代化专业人员准入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人类社会文明步入质量认证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人才竞争市场,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一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二张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三、抓好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阶段,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独立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规定和组织、学生素质和态度、教师水平与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环节。

(一)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审题关。

毕业设计课题应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有较强的工程背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课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工作量要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抓好毕业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在即将就业的单位(校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由学校、校外单位共同指导,抓好毕业设计。

(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对于有创业意向和愿望的学生,鼓励他们立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毕业设计期间,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尽快研制出产品的原理样机。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中的最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要在学校组织实施、教师指导、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尽快为学生解决上机机时、提供现场毕业设计机会和解决与毕业设计、找工作的冲突以及在考研等问题上及时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结论

在电气工程领域,需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宽广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我们将结合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4,(1):97-98.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结合、重视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的衔接。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当下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理论知识丰富、拥有一定实践经验、并且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1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相比于一般工科,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对接。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开展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有效教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对市场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要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对专业建设准确定位,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注重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将企业技术骨干引进校园,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贴近实际工作的专业教学。同时也可以让企业人员充分了解职业教育教学现状,从而提出宝贵意见,保证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一致性[1]。

人才培养的更高目标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入技术型、应用型的实用人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须过硬,充分体现出专业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实践教学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时间、如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是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仁慈啊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还存在行业背景不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家等问题,难以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更高目标。因此,必须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2]。

2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

职业教育办学最忌讳闭门造车,必须高度关注市场动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从而及时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与市场的接轨,立足于市场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专业建设指引方向。如果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被市场所接受,那么专业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3]。

积极建设实训基地

为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展两者相结合的教学需要有适合的教学场所,因此必须积极建设电气自动化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已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设备的引进,不断改善电气自动化教学条件,使之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4]。

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合办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活相结合,可以充分借助企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的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生活,并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自身的不足,然后回到学校及时补充。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离不开对传统课程体系结构的解构和重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上应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法,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教学案例和开发项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不断促进教学一体化改革的进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新时代对职业教育赋予了更高的期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中刚.“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24):178-179.

[2]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4-216.

[3]邢贵宁.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以及应用性,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校生就业岗位大多是从基础装配工作做起,为此,需要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新常态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常态下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确立专业职业岗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体现在:电气设备的组装、运行、维修、调试以及电气产品的开发等;机械与电气联合制造产品的装配、运行、维修、调试等,比如数控机床电气设备。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同一课时内,由一名或者两名老师共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理论与实践交替学习,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使课程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非常抽象,理论性强。技工院校学生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有必要优化课程,使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践。PLC、触摸屏、电磁阀、汽缸等都具有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以以项目为单元安排一体化教学。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学生可以将PLC、触摸屏、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马达等设备设计成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这种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以及为企业生产提供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队伍一体化

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教师更多是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能有效传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指导。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比传统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项目设计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项目的选择要体现应用性,具有典型意义,否则会失去“项目”的意义与价值,项目的确立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共同开发课程。

教学过程一体化指的是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中。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关系,建立工学结合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处理好学生学与做的关系。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岗位剖析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面向的岗位主要是电气维修、自动化仪表安装与调试等。技能证书主要是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电气工程师等。

2.培养目标

知识结构:一定的文化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文化等;电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 AutoCAD、PLC、供配电系统维护等。

能力结构: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会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测试工具,会运用Auto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电气自动化工程图,会对简单电气工程系统进行设计、调试与维护。

3.考核评价一体化

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具体方案:在每个项目完成后,由指导老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优劣,并且把项目评价结果告诉学生,该项目过程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发挥笔试以及平时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辅助作用。这种一体化考核评价是一种以过程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以及笔试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

4.毕业设计过程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过程,突出强调了学习技能,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的联系。技工院校应该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不仅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贯彻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实施一体化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产学研发展。

五、小结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归纳,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探讨出适应技工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24篇

一 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试验分析技术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业务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工程等;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 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以及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调查,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分别构建了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和专门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以知识应用为主线,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并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删减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据此,我们将专业的理论知识组成一些模块化课程,并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从知识需要的角度既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再学习的基本要求,又满足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基础模块包括体育、数学、英语等基础素质课程,主要是国家统定的教学内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备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岗位的特点决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本专业及适应相近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掌握一种外国语的基础知识,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科技文献和资料,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本课程要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强,完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专业分流,科学运用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从根本上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强化实践就是知识的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如果学生有了知识,不去引导他们用于生产实践,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要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规律,认真踏实去实践、探索。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在院内完成,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该模式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仿真性等特点,使教学更接近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并与企业实际技术同步滚动;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借助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教学装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参考文献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工作总结公文范文(精选40篇)

下一篇:幼儿安全教育论文范文(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