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汇总10篇)

小车分享 34978

小车 分享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关比较;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

一、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外语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外语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提出各级部门要努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通过前期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及中小学外语老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还存在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培养培训模式与手段落后;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培养培训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上述问题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重复,不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众所周知,美国高校所实施的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外语教师,对美国经验的学习将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改善,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中美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相似性有以下两点:第一,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都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及职后的专业培训。第二,两国均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两国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美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最重,通识类课程被视为基础,学科专业类课程被视为核心,在我国,通识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例较少。第二,两国在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及手段上存在差异。美国更重视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国则更强调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借鉴美国高校在教育类课程设置及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模式上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

三、案例研究

1.斯坦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是美国著名的全日制一年硕士层次教师教育项目,该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语言和文化、教学法策略、实习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理论模块课程是培养各科准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门学科理论课程,美国小学实行全科教育,教育更加关注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模块课程有“为公平和民主而教”,“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程模块有“学术语言介绍”、“教学中的文学中心”及“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法策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小学课堂领导与管理”与“学生的特殊需求”。

与模块化课程相对应的是实习与教学实践,在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交错进行,彼此衔接。斯坦福大学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要求准教师参与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他所有教学环节,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准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大学导师及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一年的教学实践。大学导师每个季度完成三次对准教师的正式观察,同时,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

2.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

在洛杉矶专业实践学校,实习师范生与在职老师之间开展课堂活动俱乐部,每位老师每周有一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们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单元进行规划,互相交流,这种俱乐部活动能使在职老师与师范生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同时,该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师范生通过观察老师的主题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3.韦尔斯专业学习共同体

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是由学区或州教育管理机构指派的督导,南缅因州立大学师范生,大学导师与韦尔斯中学教师合作组成,在共同体内,韦尔斯中学教师参加每月一次的研讨会,研讨自身教学问题及实习生问题,研讨内容将出版在学校的新闻报刊中,在职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新资格证,也可以通过提交书面的教学反思获得晋级学分。在专业共同体内,大学教师观察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记录,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读书讨论会,与中小学教师及师范生共同实施课例研究及作业批改。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到大学去进修或者担任大学的一些教学法课程,督导则和中小学教师与大学导师保持平等和友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

四、教学改革实验

1.教学改革实验过程

在对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我们以许昌学院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为改革试点,对教师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l)借鉴斯坦福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指导原则,对原有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分散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多元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突出师范性。模块化课程包括“课堂中的创造艺术”,该课程整合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模块化课程也包括“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课程,该类课程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类似“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英语语法、作文与对话”,“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青少年健康发展”等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以提高学生的通识类知识及专业知识。改变原有考试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毕业档案袋,涵盖其参与模块化课程的所有表现。(2)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模块化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借鉴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的实践项目,形成由高校教师、师范生、中小学教师与当地教育局委派的教学督导组成的联合小组,开展阶段性递进式实习模式,将实践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构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多维一体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4)借鉴美国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培训的先进模式,在许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创设教师论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培训方法,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教学科研案例为载体,优化培训内容及评价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借鉴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模式,创立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开展在职外语教师与外语师范生之间的课堂观摩与课例研修,成立读书俱乐部,合作批改作业,建立教师专业档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社会团体及中学三维一体的多元互动校本培养培训模式。

2.教学改革反馈

我们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在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97%的学生及95%的老师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在对新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类似“课堂中的创造艺术”的实用课程比之前的“教育学”及“心理学”更有趣且更实用。同时,因模块化课程对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应该增加自身进修机会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对学生毕业档案袋认可度进行调查时,98%的学生认为该评价模式比单纯的期末考试更能全面体现自身的发展水平。在对“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时,96%的老师反映,新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95%的同学反映较之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喜欢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新模式。在对参与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的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培训时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以前,在与老师们的后续访谈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反思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清晰地认识,职业倦怠感有所降低。在对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进行持续跟踪中,我们发现学习共同体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型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反思性互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心境得到改善,专业精神得到激发。所有上述调查显示,新型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五、新型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构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政府 地方院校 中小学 农村师资 培养模式

一、地方院校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现在,多数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从时间上看,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地方性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的高峰期,此时也正是全国高校大扩招的时期。由于大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造成了原来很有特色的师范专业有被边缘化和削弱化的倾向。但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从2004年秋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都使用了新课标教材,要求地方综合本科院校的师范教育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而且有进一步延伸的必要。因为新课程改革需要理解新课标理念和对新课标教材有一定研究的教师,而这些主要面向农村教育的教师,要由地方院校来培养。可以说,新课改既给了地方院校的师范教育新的任务,又为师范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

根据九江学院周玛莉教授的研究,现今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是比较合理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从稳定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保障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出发,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和地方本科院校合作,落实乡村教师本土化的政策。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既然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教育主要是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那么就有必要了解本地方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笔者到某县教育部门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对部分农村小学校长、老师进行了访谈。现将基本情况概括如下:

1.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均衡。以江西某县为例,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少数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竟然达到了53岁。特别是离乡镇较远的村级小学,几乎全是50岁以上的教师。所以,为了提高这些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补充从地方院校毕业的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

2.农村小学教师的学科比例不均衡。大多数农村小学都存在语文、数学教师多,英语、计算机等科教师奇缺的现象。在离乡镇较远的村级小学,课程表根本没有英语和计算机课。这样的状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远远不适应的。

3.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均衡。调查和统计发现,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整体偏低,虽然有96%以上的教师达到了中师或以上学历,但其中35%的由民办教师转编的农村教师的中师学历是通过成人函授教育的方式取得的,学历的含金量比较低。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专科院校毕业的教师不到教师总数的10%。

虽然最近几年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师资水平,采取了支教、“特岗”计划、“订单”培养、招聘考试等方式,吸引和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但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值得改革的问题:

问题1. 通过“特岗”计划或招聘考试录取的教师中,由于有许多是外省或外县的,他们在农村小学工作一到两年后,大多选择了离开。所以,选聘到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应坚持“本土化”的原则。

问题2. “订单”培养录取的生源素质偏低。因为是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择学员进行“2+3”的订单培养,但多数学生录取分数都达不到重高线,而且这些学生都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完整。所以,有必要改革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员进行订单培养。

三、地方院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国外教师教育“U-S”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和美国教师教育倡导“U-S”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University-School Collaboration),是指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但在具体操作上,英美两国的培养模式有所不同。英国的“U-S”合作模式,是以伙伴学校(Partner School)的形式体现的,它产生于英国的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目的是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来共同承担教师教育的责任。美国的“U-S”合作模式,是1986年由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美国教育家科南特在《美国师范教育》中,提出了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职前教师提供充足的实习时间,使他们能获得制定教学计划的经验、观摩教学的体验和承担教学任务的实践机会等。

可以说,英美的“U-S”合作模式,能为地方院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很好的借鉴,包括能促进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生源选拔等的改革。

2. 地方院校师范人才“G-U-S”培养模式的创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为实现这种结构所采取的方式。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大学、中小学的协调合作。“G-U-S”(Government-University-School)模式就是指政府支持、大学主导、中小学参与的三方合作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模式。

首先是政府支持。总理曾经说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府要为师范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现在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证农村学校也有和城市学校大致相当的师资水平。而农村学校的优质师资取决于有优秀的生源去接受师范教育和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乐意扎根农村学校任教。地方政府可以拿出专项经费在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免费师范生制度,鼓励和吸引本地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并对免费师范生建立动态考核和定向就业制度,使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学校工作。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 案例教学 美术教育

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重要作用。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还要具备相当强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

案例教学首次出现是在1918年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讲堂上,由于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在当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当时在美国的教育界并没有取得主流地位。这一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列入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时期。

高职公共艺术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实例来加深对美术理论的理解,并且在研究美术作品实例时接触与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获得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美术欣赏案例教学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来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教学每一堂课中,都应尽可能的把社会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并和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艺术类案例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它本身有很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与。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是实践性,要把社会实践与做人紧密结合,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三是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提高,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努力使学生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做中学”、“按需要学”,是在一定真实情境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我们以美术欣赏的一些案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

案例一,欣赏立体派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从以上的简单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一,设置问题情境是案例教学中关键的一个环节,简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智慧特征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培养起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欣赏案例让学生既有机会了解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案例教学要组织好课堂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形成讨论的过程,为了引导讨论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授课教学在着手案例内容的分析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共同设计出分析的框架;其次,引导课堂讨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控制课堂的进程。讨论出现冷场时,要及时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同意见相持不下时,要善于绕过难点,化开僵局使讨论继续下去,当出现背离正题时,要及时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总之,教师的作用是使讨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再者,选择恰当的形式,可以采用交互讯问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形式。

第三,案例教学还要注意课堂总结。它即可以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主要是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意见,而不是作最终的结论性意见。也可以对讨论的情况作评价,并就这些情况波及的理论问题作讲解。总之,通过总结,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综合案例教学的成果与现状,我认为,案例教学在今后的美术课堂中是一种主流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命题,因为案例教学是与美术学科中实践性特点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高职艺术类课堂。它符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使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有力的手段。而且教师运用一种新模式成功后取得的快乐体验,会对师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体验远远不只是获取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另外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迁移”使用,促使其创造性的发展。案例教学让学校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帮助学生在现实工作中解决问题。当今虽然案例教学对教师传统的教授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是纵观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将作为未来教学的主流形式而存在,案例教学在美术欣赏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案例教学;主动学习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善于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就是典范。

一次,陶先生在操场上看到一位学生打另一位学生,就喝住那位动手打人的学生,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先生来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学生已经等在门口。陶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说:“你比我先到,说明你很守时,奖你一颗糖果。”陶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说:“刚才我叫你不再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奖你一颗糖果。”这位学生满以为要挨批评的,谁知陶先生奖了他两颗糖果,心中很是惊疑。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据说你打那位孩子是替另外一位学生打抱不平,说明你很有正义感,再奖你一颗糖果。”这位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他说:“校长,我知道我错了,以后我一定改正。”陶先生露出满意的笑容,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好了,没事了,你走吧。”

从四块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案例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从心灵深处震撼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道德规范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认为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案例教学要突出内心体验,引发同感,具有教育切入性

在讲《经济政治社会》中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是要求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内容。在讲解时,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将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成功职业生涯引入课堂。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人,出生于1947年7月30日,著名影星。自小生长在贫民窟,家庭十分贫困,身体十分瘦弱,却立志要做美国总统。如何实现这样的抱负?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个系列连锁目标。目标:美国总统―竞选州长―得到财团支持―融入财团―娶豪门女―出名―成为名人―做电影明星―练好身体。实现:练习健美―健美先生―22岁进入好莱坞―30岁成为明星―娶肯尼迪总统侄女为妻―57岁告别影坛,竞选美国加州州长成功。2013年施瓦辛格已开始为他的未来仕途进行游说,并着手准备了法律文件,试图改变当前宪法规定,让自己有资格在2016年参加总统竞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成长环境并不优厚,也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但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现又成为美国政界的红人。

从这里引申出任何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更要有详细的、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学生感悟很深。其实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或讨论过程中,越辩越明,发自内心地信服,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二、案例教学要因材施教,具有教育针对性、时效性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将理论和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对事情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案例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德育教学中,《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是高一新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中职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职业中专整套德育教材在编排上都突出了案例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问题的具体情景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当然如何有效使用案例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需要我们认真地考虑,什么情况下用案例教学,用什么案例教学,如何地选好案例、用好案例,这都是要反复斟酌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德育课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5篇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6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育科研队伍;教学理论培训;业务素质

骨干教师被称为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在教师队伍中起着引领、示范、表率的作用,“名师兴校”——这是现今基层教育的策略。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作脊梁,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教育理念、有科研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迅速提高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迫切需要。

作为教研人员,如何抓好培养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是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大家良好的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

现如今,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方法显得十分落伍,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分享给同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领先的地位,我认为:这是狭隘的教育思想,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最缺失的是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课例、优秀的教学反思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存在一部分非常优秀的美术教师身上,年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慢慢地靠实践去摸索,这样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只会影响高效课堂。创建美术教师工作QQ群,把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空间中,使有需要的教师随时可以查阅、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弱势教师发展的步伐。

二、定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以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使理论变得实用

定期选择一些美术教育理论书籍,采用辅导与自学的方式,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美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向,百花齐放,开放课堂。

三、深入一线进行跟踪指导,真诚与教师交流、答疑解困

要全面培养骨干力量,开展“订单式”服务,对有需要的教师随时进行最真诚的“教学服务”。如:有些美术教师在作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与几位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一线学校,亲自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如何对美术作业分类装订、批改、填写成绩单等工作与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力求高效管理,科学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及工作负担,使工作变为一种乐趣,构建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从而减轻学校与教师的双重负担,使教师更科学地从作业整理中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高效课堂。

四、注重美术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及美术素养

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是他们成为名师的关键。在培训中,一定要注意开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眼界、注意第一手的艺术教育的信息及方向,实施开放课堂、开放教学,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吉林省博物院、艺术学院等地方参观名人、名家画展,开阔美术教师的思维,形成创新型教师。

2.请优秀的书法、国画教师进行软笔、硬笔及国画教学的培训,培养教师动笔的习惯。经常开展骨干教师教育技能、特色技能及创造技能的评比,开展能手、新秀展示课、名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区域共享,培养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

3.把省、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引入我区,通过现场培养教师的实战能力,给教师一个强烈的练兵的讯号,注重自我的成长,在其中发现骨干力量。

五、搭建教师展示的平台,为教师创设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理论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如,长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画展、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课例选拔赛、长春市教学设计大赛等,《美在课堂》《美在设计》等系列丛书的作品、论文、案例等投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市级、区级骨干美术教师,为我们区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六、发现、培养、推荐艺术特色示范校,抓典型、注重经典的艺术学校的推广

如,我区西三小学是一个小型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却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国画教学课堂。二十几年来,在学校几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每个班级每周一节国画课,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学生的人文内涵及气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到学校的课堂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教师对国画的校本教材进行整理、装订,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选拔等工作,和这位默默无闻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全区做了推广,很多教师都感到了国画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我先后几次请省、市级领导对这所学校进行考察,举办了几次大型的经验交流活动及省、市级现场会,西三小学成为“吉林省百所艺术示范校”,它的校本课程也成为我区的经典。

七、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创设科研环境,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成长

进行跨区交流,协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南关区与二道区两大学区共同合作的吉林省十二五课题长春市《美术学科资源性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提升我区骨干美术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为骨干教师确立研究课题的方向,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组织课题的评选。如,重点展示十一所参加子课题研究学校的汇报材料,材料包括:子课题活动开展材料、对比数据材料、校本教材、汇报表、课程课例、学生作业等。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案例40多篇,我区4名教师还获得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项目一等奖。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基层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现在很多学校改变了对艺术教育并不重视的观念,主动参与、申请参加到科研队伍中来。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7篇

档案管理事务繁多、工作具体、内容枯燥,xxxx却乐在其中,凭的就是他那一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韧劲。

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他高度注重学习和投入,通过系统掌握全局各项业务,刻苦钻研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摸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短时间内他由“门外汉”成为档案能手。务实肯干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从档案的分类整理到扫描上传,从档案的管理利用到档案的保存,从大事记的录入到全宗指南编写,从专题档案的编录到全宗卷制作,都倾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值得称道的是,已近退休年龄的他,并没有以老同志自居,得过且过,而是坚持出满勤,几年来,无旷工请假记录,将全部的光热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档案管理事业。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8篇

在xxxx同志的带领下,将一个基础差的档案室建设成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档案室,并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一跃成为全县的档案规范化管理标杆单位,多次评为xxxx县档案工作优秀单位,除了务实肯干,开拓创新是他的又一大法宝。一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自行设计荣誉室,虽然荣誉室空间不大,布展内容丰富,设计紧凑、庄重、大方、温馨。办公用房安排布置功能明确,得体实用,较好地发挥了对档案管理、利用、数据化处理和保密的作用。二是实现软硬件配置的提档升级。xxxx年建立了案卷及文件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xxxx年积极筹建档案办公大楼,目前,室藏档案13大类,共保存14万余卷。每年接待查询档案3000多人次,查阅文件6000多件,为服务民生和服务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档案支撑。三是创新收发文工作流程。将文书档案复杂的归档工作简化前移,对来文和资料进行初分类,将其分为归档资料和不归档资料,对相关资料实行定期收集,做到每月一次,以便及时归档。这样既节省了工时,又保证了档案资料全部归档。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9篇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范文 第10篇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这些问题应该】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优秀军训新闻稿范文(实用42篇)

下一篇:大学迎新简报范文(实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