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热门6篇)

小车分享 29661

小车 分享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

糯黑村,原名“藤子哨”,彝语,“糯”意为“猿猴”,“黑”为“水塘”,“糯黑”则为,“猿猴嬉水的水塘”之意。位于石林县东南部,属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勤劳和智慧的糯黑彝族撒尼人创造了丰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铸造了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阿诗玛、撒尼桃花、彝族大三弦舞的重要流传地区。20xx年糯黑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彝族(撒尼)传统文化保护区。

正文

20xx年2月8日,从昆明出发,一路上,有说有笑,看着窗外别具特色的风景,从平坦的高速公路到弯曲慢爬的山路,傍晚,终于抵达了石林圭山镇大糯黑村。居住在了事先预定好的农家乐里,主人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第二天,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学习。在大糯黑村里我们走家窜巷,参观博物馆,和村民进行交流,让我了解和学习了传说中的大糯黑和彝族撒尼的传统宗教节日。而这次调查,我特别对,在大糯黑彝族撒尼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两种节日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大糯黑村位于石林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20xx年被评为首届“昆明市文化旅游特色村镇”。

大糯黑村海拔1900米,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带,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显著。它依山傍水,石头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寨”。

石头是大糯黑村最突出的特征,村子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一个清澈见底的圆形大水塘,倒映着水塘周边石板房和远处山石。一栋栋石板垒砌而成的房屋,顺着山势一排排展开,显得错落有致,别具特色。而大糯黑撒尼人的风俗、节日都是他们淳朴和热情的展现。

大糯黑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撒尼文化,全村人都会说彝话,庆祝彝族的传统节日,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据调查,居住在大糯黑村的彝族撒尼人们主要过的传统宗教节日除春节、清明节外,有密枝节、火把节等,其中这两个节日是大糯黑村彝族撒尼人们最具特色,最为隆重的传统宗教节日。

密枝节又称祭密枝,是撒尼人最古老的传统宗教节日,是撒尼人祈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祭祀日。大糯黑村密枝节于每年冬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历时7天,祭祀活动严禁妇女参加,因此,密枝节又形象的称为“男人节”。通过毕摩讲解,密枝节祭神的前一天,密枝翁和全体神职人员要前往密枝林,把祭祀地点打扫干净,请毕摩念经驱赶不吉之物,然后在一棵高大的神树下布置神坛。祭祀仪式开始时,毕摩(巫师)摇响铜铃,其他的几个主事人牵着绵羊,带着炊具,抬着祭品跟随在身后向密枝林走去。到了密枝林前,当羊角号再一次吹响的同时,毕摩在入口处点燃了一小堆柴草,让祭祀的人们从上面跨过去,意思是用烟火驱除人们身上不干净的东西,给密枝林一个圣洁之地。进人密枝林来到祭祀的地方后,在布置的神坛顶上插一块拴着彩绸的鹅卵石、一个小石虎、一束松枝、一束栗叶,象征祖灵、地神和林神,毕摩(巫师)便开始祭祀。密枝林里有一块专用的石板,密枝节当天,就在这块石板上宰杀绵羊,用于祭祀密枝神。男人们在密枝林内做完祭祀仪式后,一起野欢,嬉戏打闹,平时忌讳的语言在密枝林内都可以无所顾忌的讲出来。

在参观大糯黑村博物馆后,了解到了密枝节的来历,据说在古时候,撒尼人的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冰雹,有一个叫密枝斯玛的牧羊人把饲养的羊群及时赶紧了树林,避开了灾难,护住了羊群,而村里其他的羊群都被雷电击毙死了。传说现在人们放牧的羊都是从密枝玛斯那里房展而来的,撒尼人为了纪念她,就一年一度的过起了密枝节。

大糯黑村又一个最具特色的节日就数火把节了,火把节也是撒尼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举行,重要活动有摔跤、斗牛、入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准备佳肴、煮熟鸡蛋,老人给家庭成员“叫魂”。饭后,青年男女会聚在一起,点燃火把,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嬉戏,唱歌跳舞,条大三弦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从博物馆中,我了解到了火把节的来历,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凶狠的魔王草菅人命,鱼肉人民,人们多次反抗,但因魔王会使用法术,每一次的斗争都惨遭失败。后来,有一个机智聪明的人把火把捆在羊角上,驱赶羊群向魔王冲击,魔王的法术对付不了羊,被羊角上的火把烧死了,而这一天真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从此,撒尼人民为了纪念战胜魔王的胜利,每年到这一天都要举行欢度胜利的火把节。火把节的来历在撒尼民间有很多传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传说。

在调查时,我又从一些村民口中知道了,关于火把节的另一个传说,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

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阿提拉巴知道大力神力大无穷,不可硬拼,只可智取。一天,他把其中一名大力神引到山上,跑了九天九夜,直到大力神累得站不住时,才率众把他摔死在山下;另一大力神则气极败坏地跑回大庭报信。天神大怒,立即取出一个小盒向人间抛去。原来这个盒里装的尽是蝗虫,盒子一打开,蝗虫便铺天盖地向凉山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撒尼人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开始用三天的时间,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

这就大糯黑村撒尼人民独具特色的两个宗教传统节日文化。通过总结,在大糯黑村,经过三天的调查学习,我了解了大糯黑村的点点滴滴,进一步明白了彝族撒尼文化的现状及变化。而对这次田野调查报告进行整理时,尽量保存了从毕摩(巫师)那里了解到的原始传统节日和对调查笔录的主要事件和的内容。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2篇

一、调查日期:

20xx年4月29日

二、调查地点:

安徽徽州古镇

三、调查对象:

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

五、调查人:

许新华

六、调查结果、收获:

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遗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3篇

题目:

春节民俗

看书和资料

报告内容:

1、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福字呢?

2、 除夕之夜,为什么要给压岁钱呢?

1、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_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_压岁钱_了。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4篇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

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

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

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和谐。吃新节群众参与面广,场面喜庆热烈,规模宏大,其隆重程度,胜过端午,超过中秋,仅次于春节。

六月六

每年六月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古老的山村一片欢乐,以迎接云火把节的到来。云火把节历史悠久,仅在安福县彭坊乡云村就历经9代约170余年。当日,家家户户备好祭品,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亲朋好友来山里。他们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土地,并点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虫;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锣打鼓,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灵,祈求神灵驱魔消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间,他们还打着火把游垅,围着篝火唱山歌。

烧塔

待至中秋佳节之日,安福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兴旺、欢庆中秋佳节,又将开展“烧塔”民俗活动。安福县是“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保存最好的地区。境内南部陈山河流域的六个乡镇尤为盛行,而以金田乡柘溪村最为典型。“安福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内容有垒塔、烧塔、封塔三部分,烧塔过程伴有祭月、对唱山歌、小调、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特色鲜明。

结束语

这种种民俗文化旅游风采的展示,带动了安福乡村旅游发展,也使安福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农民生活中的喜悦的凝结,也展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的和睦友好,是我的家乡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安福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5篇

调查情况介绍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地点:

山东菏泽牡丹区

调查对象:

牡丹区村民

调查人:

xxx

调查方式:

走访、查阅文献

调查结果:

通过走访村民、查阅民俗文献资料,我以时间为顺序,调查了菏泽农村地区春节期间自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七的民俗习惯。

1、腊月二十三:鲁西南称之为小年。在菏泽城乡,在祭灶节来临前,在大街小巷和乡镇集市上,随时都可见到“祭灶糖”,这种扁扁的“祭灶糖”是菏泽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一个亮点,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传说到了这一天,管厨房的灶王爷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晚上,家家都要给灶王爷包上水饺,摆上供果,烧上香和纸元宝。如果这一年家中的人口齐全,就是所有在外边的人都回家过年了,还要再买上“祭灶糖”,意思是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回天上以后只说这家一年的好事,不说坏事,所以灶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2、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3、往后依次是:“腊月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七,炖肉过油;腊月二十八,贴画画,腊月二十九,煮肉肉;年三十,贴画门”。腊月二十六日,整个一天就是蒸馒头,豆馅馒头、菜肉包子要蒸很多锅,要一直吃到来年的正月十六;腊月二十八日,炖肉过油(炸丸子、藕、鱼等)等。

4、年三十:三十上午贴对联。中午要吃纯肉馅的扁食(水饺),女主人在下饺子时还要喊一声下饺子了,以示快放鞭炮,鞭炮一响,饺子下锅,饺子出锅,敬了天地祖宗诸路神仙,全家人就开始吃饺子啦。吃过饭后,女人在家叠元宝,而家族的男爷们带着香纸鞭炮都去自家的祖坟磕头,上坟请“老的”。“老的”指过世的祖父母和父母等,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惦念与牵挂,希望已故家人在“地下”能够有钱花

5、三十晚上,农村有在房门外及大门内放拦门棍的习俗;会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民俗传统叫“撒岁”、“踩岁”。据传说,门前放拦门棍是像门神样挡住妖魔鬼怪入侵。脚踩上去产生爆竹声,避邪,把妖魔鬼怪驱走,祈求平安吉祥。春节撒芝麻杆、烧芝麻杆,祈求来年红红火火、节节高。

6、正月初一:农村早晨起“五更”给长辈磕头拜年(有个说法就是看谁家起得早,越早越好吧。)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后拜乡邻。见面后互相问候,给长辈一定要磕头。初一早晨的水饺必须是素馅的,预示一年平平安安,春节期间不能吃面条,要不事多,一年不得安宁。不能动针线,不能倒垃圾,正月里不许理发。

7、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们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从这天开始亲戚间就挨家挨户走访拜年,每到一户,都会受到热情招待,拿出陈年老酒和香美的饭菜,杯来盏去,好不尽兴!

8、正月初五:当地老百姓称为“破五”。因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自当日起,不论做大生意小买卖都要首先放上一挂大红腰子的鞭炮,打跑晦气,开始陆续开张。鲁西南地区在年初一把剪刀用线缠住放在床铺的席下压住,到初五这天才能开始使用。正月初五中午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9、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子”。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这天,也是曹县桃源集看花供的日子,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花供,原是旧社会当地群众用来供奉火神的供品,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观赏品。其原料一般为白萝卜、鸡蛋、面粉、山药等。雕塑方法,以鸡蛋和面,像捏面人似的蒸成各种动物,然后再以颜料油彩上色而成。

调查总结:

通过对菏泽地区农村春节习俗的调查,我对北方地区的春节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春节历史悠久,我国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春节民俗活动五彩缤纷,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春节民俗这一体现民族特色的节日更是与时俱进、大放异彩。如今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本次活动中通过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国情民情,增强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己。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第6篇

一、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二、调查对象家乡人民主要是村里人

三、调查方式: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调查目的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 ,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傻X不说傻X,说大八神。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党党。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 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 、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3000字范文(合集47篇)

下一篇:小学英语工作总结范文(必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