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对策类论文提纲范文(共4篇)

小车分享 27053

小车 分享

对策类论文提纲范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电子文档在当前办公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安全问题理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电子文档本身的特点,其在制作、使用、销毁等环节面临很多安全隐患和威胁。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保护电子文档的思路与对策。

1 电子文档的定义及特点

1)存储介质多样。电子文档存储介质很多,目前主要有计算机硬盘、各种光盘、U盘、闪盘,甚至手机和娱乐用的数码产品也可以用来存储电子文档。

5)容易损坏丢失。一是存储介质物理损坏或者丢失。电子文件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磁盘不能长期保存。磁盘、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如果损坏,那么相应存储的电子文档也就不能读取使用。一些U盘、闪盘体积很小,容易丢失,相应会造成电子文档丢失。二是电子文档容易被误操作删除,或者被病毒破坏。如果文件被删除不及时恢复,有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6)容易还原恢复。电子文档误删后,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还原,这本来是电子文档的又一个优点,但是对一些原本要删除的机密的文件,又存在被非法还原的隐患。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删除和格式化根本不能将数据彻底清除,硬盘被改写12次还能将原有数据还原,只要存储介质未被物理损坏,进行特殊处理就能将数据还原。

2 电子文档寿命过程

电子文档寿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作保存、传递使用、归档销毁。

对策类论文提纲范文 第2篇

近年来,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支撑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奇迹的创造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我国目前的中等教育,就会发现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重智力开发、轻人格培养。人格一种人力资源,包括诚信、毅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同情心。诚实守信可以使人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毅力可以使人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团队意识可以使人得到别人的合作与支持;敬业精神能够使人增强责任心,激发创造力;同情心可以使人精神升华,增加人格魅力。缺乏诚信,意志薄弱,缺少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据西方学者研究,纯粹依靠专业技术知识成功的人士只占15%左右,而85%左右的成功来自于奋斗者完善的人格[1]。这充分证明了完善的人格对成功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中等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却陷入了“重智力资源开发,轻人格培养”的误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拼命地传授知识,搞奥数训练,实施题海战术,窥测高考动向,追求升学率。从学校到教师很少有人从心理学方面完善被培养者的人格。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很少有设置“心理咨询”、“抗挫折训练”、“社交礼仪”、“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的逃生训练”、“诚信教育”等人格培养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只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知识性课程,课程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实行唯成绩论,一考定终身。高考录取的标准只有成绩,没有诚信、品德和健康方面的标准。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轻视品行教育。学校所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作弊、打架、欺诈、缺乏诚信的现象严重,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抗挫折的能力很差,这实在是我国中等教育的悲剧。

2.重理论素养、轻操作技能。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我国的中等学校实验性课程的课时不够,实验设备仪器落后,实验教师缺编,国家财政对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实验性的课程教师动手示范,学生动手做的机会少;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发明性的实验少;教师或教材设计的实验多,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少。学校以为:

能力=知识=书本

人才=学历=文凭

实行学历论,追求文凭本位制,制造“升学率=教育质量”的奇怪逻辑。完全抛弃通过实验、劳动、生活等学习知识的途径,一味地通过书本学习知识,导致大量只会读书考试的书呆子的产生。以为理论学习越多实际操作技能就越高,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等同。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特色不明,实验仪器缺乏,实习机床不足,经费严重匮乏,一味地开设理论课,已到了惨淡经营的地步。再加上我国的高等学校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也相对不足,职业技术学院追求理论素养的培养,直接导致我国理论型人才严重过剩,而高级技能人才奇缺的局面。据报道,2002年广_会劳动力总供给为万人,总需求为万人,其中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占,而技术工人的供给却只占30%。经济理论认为在技术工人的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合理比例应该为∶∶∶,而目前广东省的比例却为3∶∶∶。显然,广东省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十分严重[1]。广东尚且如此,那么全国呢?落后的西部地区呢?技术工人缺乏的程度比广东还要严重得多。与此相反的是,我国大学生的供求比例为∶1,形成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3.教材偏难偏深,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近年来,中等教育教材的难度深度广度加大,将大学一年级的内容下放到高中教材,搞得中等教育的教材异常艰深,很大程度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高中政治课教材中就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什么GDP、GNP、NNP、NI、PI等概念出现,诸如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等一些法律知识也出现在高中课本里。这些都是大学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西方经济学》中才学的内容[2]。曾有教育学家对我国与美国的中学教材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中学数学、物理、化学教材的难度都比美国同年级教材的难度大。我国初三教材的难度大约相当于美国高二教材的难度。教材偏难偏深的恶果就是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负担加重,困难增多,成绩下降,自信心受到打击。

二、造成我国中等教育诸多问题的成因

造成目前我国中等教育问题多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策机制方面的因素,也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既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也有我国国民经济相对落后的结果。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这么几点。

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等原因,我国劳动力的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厂商和单位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就会使厂商的用工条件不断攀升,由最初的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到后来的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和硕士毕业,就业门槛逐年增高。厂商用工条件的攀升迫使人们为了就业而追逐文凭。在这种市场状态下,为了应合形势,同时也给学生的前途创造一个所谓的良好的条件,我国中等教育机构也就只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强化文化课教学,以理论素养的培养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技能教育,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这些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的学生,除了伸手问家长要钱再也什么都不会干的寄生虫。

二是政策制度缺陷。造成我国中等教育重智力开发、轻人格培养弊端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就业模式、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制度、分配制度和招聘办法。政府招聘公务员,企业招聘员工,学校招聘教师,事业单位招聘职员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学历与学位成了就业与晋升职称的刚性门槛。高中生完全能胜任的事情却要求本科生去干,本科生完全能干的事情却要求博士生完成。没有高校文凭的都不算人才。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必须要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实行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一票否决制。收入、住房、提职等待遇与学历、职称挂钩。一句话,所有这些制度都与学历密切挂钩,也就是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根本没有出路。而高等学校录取的唯一标准就是文化课的高考成绩,学生的信用、道德、守法、体质、礼仪、实际操作能力、特长等素质在高考录取中全都被忽略了。这种文凭本位制、学历本位制的荒谬导致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学历和文凭,我国的中等教育在这种政策制度下盲目追求升学率,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操作技能的培训,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人格培养就成为必然了。因为,中等学校不可能改变国家的政策制度,不可能改造社会大环境,只能改变自己,适应国家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大环境。

三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还有一句话“学而优则仕”。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做官成为人上人。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父母将孩子考上大学看做是光宗耀祖,成龙成凤的标志。将学技术和练操作技能看做是没有出息,不光荣的事情。很少有父母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放弃考大学而去上职业技校。这种心理无疑给中等学校只抓文化课学习,追求升学率,减少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理由和胆量。

四是经费投入不足。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学校根本没有力量筹集到巨额的资金进行实习工厂、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也是我国中等学校重理论素养、轻操作技能和重智力开发轻人格培养的深层原因。

五是赶超情结强烈。建国后,尽管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科技、经济、文化和政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客观地讲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图存求强,赶超发达国家的心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情结。在这种情结的诱导下,希望通过勤奋努力,一年干完别人二年甚至三年的工作,一步走完别人两三步的路程。从深层的民族心理看,这种赶超情结是驱使中等教育的教材不断变深变难的根本原因。

三、解决我国中等教育问题的思路

走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误区的对策主要有:

1.制度创新。要使我国的人力资源步出误区就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现有的相关制度。职称晋升方面,可否为那些文凭低而实际操作技能强的职工另创一套职称,或者在现行的职称体系内给他们一个出路,放宽职称对文凭的限制要求。分配制度方面,改变厂商在分配中对文凭的不良倾斜,重视劳动技能,提高企业中高级技工的待遇,把资格证书、技工证书与文凭等同看待,坚持“按操作技能与实际贡献分配”。

2.教育改革。建议学校加大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的课时量和门数,提高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习与操作时间,建议学校和单位应进行人格完善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诚信、意志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同情心进行培养,塑造完善的人格。学校真正办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完善人格、自由发展,又适应社会需求的主阵地。

3.降低中等教育教材的难度。中等教育的教材要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内容,增开劳动课和游戏课程。杜绝题海战术和耗时战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策类论文提纲范文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特色和一定数据,提出一套适合兵团乃至全国的制度性对策理论体系。为解决阻碍兵团土地流转发展的难题提供思路,利于土地资源配置的长远优化发展。为兵团乃至国家的土地政策科学评价形成,为建立科学可行的利益联结体系与制度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论文关键词 新疆兵团 土地流转 法律对策

一、土地流转问题概述

(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一定积累

改革开放后,我国于1988年修改宪法,废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立法确认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随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宪法修正案的新规定,颁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至此,土地所有权流转成为我国合法和顺应宪法和民心的事实。在学术界,土地流转问题也开始被广泛研究。其研究可概括为三阶段:早期尝试阶段、中期扩展阶段和后期深入阶段,涉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等普遍问题;以及区域土地产业化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辅助金融机制与信用体系构建;流转过程监管及农民利益保障;在土地流转中统筹城乡关系,及政府职能与责任重塑;耕地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探讨;后期有股份制改造、中介组织模式研究以及土地流转的制度改革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遵循由无到有、由简入深、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向制度的规律。

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2001年,学者们主要从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出发,研究了土地流转市场化需求,兼及土地合同的有效性、转包、抵押、继承等法律技术问题,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动因,提出了土地流转法律机制的雏形。代表性论着有杨学成的《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4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注重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有少量的区域土地流转调查报告,纯法律技术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初见端倪。

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流转的效率和模式,也有探讨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责任;土地流转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关系;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被作为一个焦点进行讨论,强调制度性保障在土地流转规范化中的作用;经济学方法尤其制度经济学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土地流转的论证分析,并初步提出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模型。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急剧增多,经济学角度和法学角度的研究从广度到深度都有较大推进,应该与党的_报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正相关。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其最显着的特点是:开始以农民的基本权利为视角进行专门性研究,侧重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开始出现大量外国土地制度的对比研究;土地经营权物权话以制约行_的理论模型已经较为全面;较多文献基于原有理论或实证成果建立,也有文献将研究重点转向资源优化配置方向;作为制度形成类型研究,除股份制合作等流转形式继续深化外,还呈现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加强金融配套制度建设等特点;也开始出现述评类的总结着述,典型如张会萍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综述》载《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3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明显体现关注民生的特点,研究中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被重点凸显;调查报告等实证研究方式较多使用,理论研究也进一步深入。部分问题已经解决,如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定性,但仍有已经提出但尚未解决的新问题,如对策性研究中的农民权益保障制度构建,也有需要提出的新问题,如本课题研究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绩效的法学方法评价问题。

(二)土地流转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研究尚显不足,土地流转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有待探讨

其一,政府在土地流转宏观调控中的干预路径与干预程度选择,土地流转如何与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协同改革,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向量评估等等研究,目前较多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尚未进一步探求其背后的规律性决定因素。其二,针对土地流转效果的评价研究,现有研究大多是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针对一个区域从某一角度进行评价。而缺乏一种法学的评价方法。即在构建一种新的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区域的土地流转模式,在经济社会的宏观层面和农户家庭的微观层面全方位进行效果评价。通过规则的有效性对土地流转制度和模式进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目前都还有待探讨。

二、新疆兵团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新疆兵团土地流转的政策现状

根据新疆兵团相关政策文件的指示,兵团始终坚持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不动摇。新疆兵团各团场全面推行了两费自理、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兵团国土资源局以开展回头看为契机,全面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并以构建保障、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严格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制度,全面提升兵团国土系统推动科学发展和综合服务的能力,为兵团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兵团国土资源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围绕兵团产业规划,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该局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分解到各年度,实行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制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好、新增耕地多的师,在项目开发和土地利用上予以倾斜;指导各师按照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指标,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为实施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这个布局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用地重点保障,严格执行项目预审制度,按照国家《限制供地目录》和《禁止供地目录》规定的原则审核用地数量,积极引导建设用地向高产出、少用地、节约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力争在职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全面规范兵团团场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兵团团场土地政策的长期固定。有的团场已经实行新的改革措施,譬如部分团场对职工承包的土地提高等级:一是建立土地等级的改良提升制度,激励职工自觉的加大投入改良土壤,在35年提高一个土地等级。二是连队督促承包职工加大投入改良土壤,并给予合理化建议和具体指导。三是处里出台优惠政策,土地等级差进行轮作倒茬,水稻按棉花的120%实物量上交。四是加大基础性的投入,清挖排渠,硬质防渗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地等级,提高作物单产。(二)新疆兵团土地流转的研究思路

首先,针对政府政策这一最重要变量对于现行各种土地流转模式的制度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研并进行分析,兼对土地金融组织、土地中介组织等外生性变量进行定量研究;其次,通过农户的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对兵团土地流转已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充分思考归纳;此时,现实问题已经出现并已经充分总结。最后,结合国外土地制度比较研究,引申出用法律妥善规范土地流转的原则与规则,并基于前述成果,力争构建新的土地流转效果法学评价体系,同时提出科学可行的发展和完善兵团土地流转的法律对策。其中有正向研究部分,即中外土地制度比较研究和兵团土地制度实证研究,再通过逆向研究部分,即对土地转让纠纷判例分析研究和土地制度运行中的法律规避研究,最终实现更为科学可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设计。研究方法则首先是调查研究方法,拟由农一师国土局领导主持实地调研,依托塔里木大学周围团场政研室的大力帮助,收集实证资料,再由实践回到理论,由塔里木大学教师邀约行内人士合议研究分析,力争作出开创性结论。其次是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国外土地制度的分析与借鉴,作出法律移植的建议性的选择。研究目的则体现在,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优化配置必不可少的一环,农村土地流转,要注重保障农民的权利。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应将资本下乡尽量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内,防止资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导致农民失业破产。对于众多土地流转模式,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考评土地流转的绩效等问题。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为规范土地流转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应当加大对职工土地承包的土地的面积、等级、期限、地号等的民主监督管理力度。

三、新疆兵团土地流转政策的法律定位与对策

兵团土地总面积7457千公顷,农用地4206千公顷。新型团场建设需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要保证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还要保证防止耕地的减少和兵团职工的大量失业,使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这些要求都以实现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充分流转为前提。土地流转纠纷最终需要司法的裁决。现有国内成文法无论土地管理法还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都不适用于党政军企合一的新疆兵团,兵团土地流转实现由法律规范,必须通过地方性立法的方式。但是新疆兵团至今有政府无人大,地方性立法无从谈起。因此,欲使兵团土地流转纠纷有法可依,构建地方性司法解释,并且是政策司法化的司法解释,并对其正当性和可操作性作更深的理论研究,成为艰难却必经的途径。

笔者认为:兵团制定土地流转政策,首先应对兵团团场流转模式进行调研研究。研究应当包括:转包模式统计与分析、出租模式统计与分析、互换模式统计与分析、转让模式统计与分析、股份合作模式统计与分析、其他模式统计与分析。其次要作兵团农户满意度与土地流转意愿田野调查,包含针对普通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调查,和针对经营大户农地流转驱动机理调查。最后,还应当作国外土地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研究,文明各国国家土地治理实务中各种土地理论已经演化形成形态各异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工具。如德国的土地评估制度,土地整理制度,提供了公众参与土地管理的经验和启迪。美国的土地信托制度,法国的农地流转市场管制制度,英国的弃地者补贴制度,日本的租赁土地主义制度,都可为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提供借鉴。本部分研究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为兵团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设计提供科学的借鉴。例如国外农村土地政策案例分析、美国的土地法令、林肯政府的《宅地法》、美国的土地信托制度、对美国土地制度的评价、日本的农地制度、日本农地制度的设定体系、日本农地制度评价及启示,以及欧洲土地制度与改革评价等等。

对策类论文提纲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English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A Zhifang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urther reform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active implementation, which allow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rather than _Chinese-style English_ so that students master standard English language, the standard for the future, flexible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very helpful.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on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n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ross-cultural teaching; problems; solutions

0 引言

在英语已经作为国际语言的当下,我国作为一个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国家,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基于此点,我国各高校规范、合理、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实现这一目的,要求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教学的运用,这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语言,并标准地掌握英语语言。对此,本文笔者将就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为中心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帮助。

1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可以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为使大学生在以后工作、生活、学习中灵活运用英语做铺垫。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懂得文化,对英语这门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灵活运用英语语言奠定基础;将中访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和学习这门语言,这对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有很大帮助。所以,当前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的情况下,坚持科学、合理、规范地开展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至关重要。

2现阶段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观念更新不彻底

尽管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积极落实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但一些英语教师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跨文化教学认识不足,这使得教师在对学生予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将教学的重点落到语言知识上,忽视英语文化的传播,这使得英语文化未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加合理地教授学生英语知识,为促使学生掌握标准的英语知识创造条件。可以说,观念更新不彻底是影响教师不能积极、合理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落实,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支撑,如此才能够有目标地、有计划地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尽可能发挥文化教学的作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但事实上我国诸多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容易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这必然会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进行有序的、合理的教学,相应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不佳。

英语教材选用不得当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学英语教材是否真的适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英语水平。但目前我国大多高校所应用的英语教材均为科学性和说明性较强的英语教材,这使得学生在大学接触最多的是英语语法讲解、词汇学习等,而大学英语文化涉猎较少,这使得大学生按照中国式思维来学习英语,使得大学生所掌握的英语不够标准,应用不灵活。

英语跨文化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同样需要与实践相联系,如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使英语更容易理解,并增加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层次性,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但事实则不然。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没有高度重视和了解,对学生的教育只是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与英语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相应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趣味性、层次性不佳,不利于增强学生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优化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予以处理,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水平,科学、合理地教授大学生英语知识、英语文化、英语技能,为使学生灵活地、标准地运用英语语言做铺垫。

注重文化差异,明确教学目标

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形成美式思想来学习英语,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标准的英语语言,还可以运用应语言灵活地与人沟通和交流。实现此目的,需要注重文化差异,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循序渐进地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逐渐增强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跨文化教学中,促使学生的应用学习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所以说,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中西方文化,更新英语教材结构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中西文化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实施英语跨文化教学,并不能够充分地将跨文化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了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结合中西方文化,更新英语教材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增加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比例,有利于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参照教材,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工作,发挥跨文化教学作用,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在此,笔者需要说明的是,英语教材的更新需要根据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我国英语教学目的,适当地、合理地、有目的地更新英语教材,使西方文化合理地融入到英语教材中,为更好地教授大学生英语知识做铺垫。

加强文化测试,正确评估教学效果

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英语测试都以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英语阅读理解等方面内容为主,进而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真正情况,为促进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创造条件。但在强化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之际,加强西方文化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了解大学生西方文化掌握情况,正确评估教学效果,以此来适当地调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不断优化,为高质高效地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创造条件。

建立实践平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推动大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那么如何构建实践平台,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践活动?首先,应当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情况等方面予以了解。其次,依据以上了解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来搭建合适的、应用性强的实践平台。如此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跨文化教学实际情况,开展英语跨文化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平台上进行文化交流、知识技巧沟通,这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增强。

4 结束语

英语跨文化教学作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但目前因教学观念更新不彻底、教学目标不明确、英语教材选用不得当、英语跨文化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的存在,致使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对此,笔者建议采用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弥补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不足,则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水平,为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2] 王宇.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3]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4]原淑芳,宗立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

[5] 陈正,钱春春.德国“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启示[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

[6] 田雨.浅析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J].职业技术,2008(3).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银行开户授权委托书范文模板(推荐7篇)

下一篇:教师每天工作日记范文(汇总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