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农产品加工范文(汇总29篇)

小车分享 26787

小车 分享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篇

说明该农业种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本能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在21世纪的中国,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在不断转换,这给果树种植业的腾飞创造了更加难得的机遇,率先推出干净卫生、绿色环保的无公害水果,顺应消费潮流,既占领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篇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多重增值,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解决“三农”和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现“加快”、“率先”,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314”总体部署,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一圈两翼”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转化增值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以发展特色产业、名牌产品为重点,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注重速度与质量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2.统筹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初加工,积极开发深加工,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科技创新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保护和发展特色传统工艺技术。

4.质量安全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实施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认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发展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着眼于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农产品的加工及其制成品向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年主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或国际水平,创建一批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建成我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体系,培育形成科技先导型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框架,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部级和市级龙头企业、示范企业,以加工项目带动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一次加工)达到50%以上,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35%左右。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紧紧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骨干项目为支撑,突出发展重点,开发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粮油、畜禽、果品、蔬菜、水产品、中药材、林产品、纺织、皮革和烟草加工”等**大产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稻米、油菜、酒类酿造加工,大力开发薯类产品、调味品、饲料、杂粮加工。

(二)畜禽加工业。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乳品加工。大力发展皮革、肠衣、猪鬃、羽绒等畜禽副产品加工,开发特色畜禽产品加工。

(三)果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柑橘鲜果加工以及果汁开发生产,积极发展南方早熟梨、枇杷、猕猴桃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果品生产与加工,开发生产干果产品和综合利用皮渣。

(四)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榨菜加工,大力发展普通蔬菜加工,开发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保健蔬菜和野生特色蔬菜加工等产品加工。

(五)中药(材)加工业。重点培育现有中药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组建制药企业集团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特色中草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片剂加工和民族中药生产。

(六)林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林产品作为原料的竹木家具、茶叶、笋竹、香料加工,大力发展林桨纸、生漆和竹木装饰材料,开发工艺品、休闲旅游品等特色林产品加工。

(七)水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对水产品进行“保鲜、保活”的制冷加工、贮运和连锁配送业。开发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加工。

(八)纺织加工业。重点发展苎麻、丝绸加工,稳定、巩固、提高棉纺织加工,开发兔毛等纺织品精深加工。

(九)皮革加工业。重点发展皮鞋生产,大力开发生产皮革制品,稳定发展制革业。引导企业在重点地区集中发展,培育品牌,打造中国西部皮革制品加工中心。

(十)烟草加工业。重点培育现有烟草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建立优质烟叶基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打叶复烤能力。

四、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工作

(一)科学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各区县(自治县)应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突出产业特色,科学编制和实施区县(自治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渐进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优化结构,建好原料基地。各区县(自治县)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要求,引导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加工企业配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基地。

(三)培育龙头,做强加工企业。各区县(自治县)要选定一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招商引资,搞好项目建设。充分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产品加工项目库,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实行积极开放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外来投资。搞好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建设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五)依靠科技,提高加工水平。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优先支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工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科技对接,加快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组建**市农产品加工业专家顾问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策略、技术咨询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

(六)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督、检测和检查,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法。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争创名牌产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七)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培育经营投资主体,激活各项资本的投入。激发公众创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投资农产品加工;鼓励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按照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后直接上市融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开发资源,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八)强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定一批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实行目标考核、跟踪服务和重点帮扶;组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中心,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科技孵化、技能鉴定,国内外产品展示、展销等综合服务。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财税扶持政策

全市各级财政要安排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政府要通过资金整合,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包括农业产业化资金、百镇工程资金、乡镇企业资金以及其他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科技三项经费、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也要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骨干企业、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贷款贴息和项目补助扶持。

20**年1月1日前,在市内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设在我市属于国家鼓励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20**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继续享受购置国产设备的40%抵扣新增所得税政策;对属于国家鼓励的内外资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按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有困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减免。

(二)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应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开拓新的信贷品种。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示范企业,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运用票据、出口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及时发放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要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建设工作,扩大农户贷款的发放面。加快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担保。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建立“银、企、农”风险共担机制。

(三)收费优惠政策

对各种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所办手续由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全程。禁止对竹木等资源型农产品非法收取各种管理费、资源费。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经考核认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城市规划区内农产品加工业按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城市规划区外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投产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环保部门以排污项目形式适当安排用于农产品加工业污染治理。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加工设施用电,按所在区县(自治县)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计费。对新批准建立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免收3年市场管理费。

(四)用地优先政策

根据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可在各区县(自治县)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基地(园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企业经营所需用地,优先审批,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占)用各项费用按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标准低限执行。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所需农用地转用和占用耕地指标统一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对占用土地进行永久性设施建设的,按非农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进行非永久性设施建设,且对耕作层不造成破坏的和对以畜禽加工为主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新需不进行非农建设的畜禽养殖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根据其带动能力和基地规模,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部门可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降低企业进入成本。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3篇

(一)公司介绍

详细介绍公司背景、规模、团队、资本构成

1.主要股东

2.团队介绍

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进行介绍

3.组织结构

4.员工情况

(二)经营财务历史

(三)外部公共关系

战略支持、合作伙伴等

(四)公司经营战略

近期及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要实现的目标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4篇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深入XX、XX两县实地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呈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到20xx年10月底止,XX县共有12家省、市、县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注册资金为:绿宝米业和国兴百丈泉公司各500万元,山村油茶1000万元,将军果业1600万元,斌杰食品2688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在6800万元-亿元之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注册资金少的150万元,多的达500万元。年销售收入在1664万元-3692万元之间。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亿元,20xx年预计可实现产值收入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粮食、生猪、果业、山茶油、灰鹅、水产等六大领域。全县共种植水稻33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年繁育仔猪2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生猪出栏今年预计可达到60万头以上;种植脐橙万亩,甜橙万亩,精心打造了埠头和崇贤二个万亩脐橙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35万亩;饲养灰鹅420多万羽,饲养红鲤鱼、草鱼水面共12万亩。20xx年,全县粮食加工109586吨,脐橙加工29800吨,生猪加工1440吨,油茶加工2400吨,灰鹅加工485吨。20xx年预计全县粮食加工114649吨,油茶加工20xx吨,脐橙加工22800吨,生猪加工1640吨,灰鹅加工495吨。

XX县现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有2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2家。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产值亿元,利润5600万元,有固定职工2100人,涉及的农业产业有粮食、果蔬、蘑菇、茶叶、席草、生猪等。目前,产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稻谷,年种植面积92万亩,年产量4亿公斤;脐橙,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9000万公斤;柑桔,年种植面积万亩,年生产量6500万公斤;蘑菇,年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量3500万公斤;白莲,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480万公斤;茶叶,种植面积万亩,年产量30万公斤;席草2万亩,年产量1600万公斤;黄鸡,年出笼3600万羽,产量4320万公斤;生猪,年出栏20万头,产量20xx万公斤;鱼,年产量2200万公斤。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XX县: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建立规模基地。该县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重点扶持优质稻、黄鸡、蘑菇、果业、油茶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养小区,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稳定充足的原材料。县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1600万元,整合捆绑涉农项目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等主导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如农户发展优势产业贷款,财政予以贴息;财政出资为水稻种植大户办理保险;为黄鸡产业发展设立专项保种资金和市场开拓经费;给予蘑菇种植房每平方米15元补助;对果业、油茶开发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给予每亩500元的补助;对“一村一品”专业村给予5000元奖励。二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财政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扶持的同时,各部门全力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多方投资。如帮助**翠微实业有限价公司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800万元,使该企业扩线增容,大大增强实力,挤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协调帮助龙头企业获得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技改扩建力度,扩大生产规模。XXXX米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累计获得20xx多万元的扶贫贷款资金,扩建了标准化的厂房和仓库,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单一,品牌少。两县农产品资源虽然较丰富,加工企业也较多,但加工的品种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仅XX县48家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中,就有稻谷加工企业30家。而且,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少。

二是基地单薄,原料缺。两县虽然在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基地上存在缺失,导致其主导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仅灰鹅、原料红薯、鲜活草鱼等,只能满足百丈泉公司农产品加工业务的50-60%。

三是资金匮乏,受制约。由于生产规模的增大,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少资金,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仅翠微实业公司若满负荷生产,需流动资金近2亿元,而企业目前的资金不足一半。

四是深加工少,链条短。两县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和包装,如稻谷加工成大米、脐橙分组打蜡等,精深加工的企业微乎其微,对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作用不大。而且,产业链条短。

四、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XX县围绕“三个做大”做文章:一是继续做大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是我县的传统加工项目。目前有绿宝米业、米业、宠祥米业、惠丰米业等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使我县的粮食加工能力在五年内达到10吨。二是继续做大果业加工业。我县种植有脐橙万亩,甜橙万亩。现有将军果业、瑞兴农业、XX果业等三家果业生产加工企业。为更好地消化好我县果业产品,提升果业产业产值,壮大果业加工项目。我们将支持各果业加工企业,重点抓好果品的深加工,通过加大加工项目建设,确保我县在五年内果品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三是继续做大水产畜牧加工业。我县有丰富的水面养殖基地,如长冈水库,还有灰鹅、红薯、生猪等等水产和畜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县水产畜牧业的深加工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和畜牧业加工项目建设,如扶持好斌杰食品、百丈泉公司、小而大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在五年内深加工生猪90万头,灰鹅600万羽,红薯1万吨,草鱼万吨。

而XX县则以“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做活流通、创建品牌”为抓手强措施:一是搞好规划,进一步搭建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抓布局,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主要培育的龙头企业类型和品种,通过大力扶持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抓整合,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建设。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重点引进粮食、果蔬、黄鸡、油茶、席草、白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避免重复建设,着力培植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或产业集团,努力把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打造成集收购、储存、检测、精深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抓完善配套,组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形成农产品工业集群。其一,做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其二,整合园外企业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鼓励他们联合投资和经营,逐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企业。其三,加强联合,新上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三是做活流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首先是提高农产品储存能力。按照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合理流向和农民方便销售农产品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相关区域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产品仓储中心,做好的收贮和中转。其次充分利用泉南、济广高速和拟建的向汕铁路途经的有利时机,在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农产品物流平台,加大我县与周边县份的建设力度,努力将我县打造成辐射周边县市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第三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溶入市、县大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物流,降低农业产业成本。四是创建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一抓源头。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品种,实行订单购销,保证企业品牌打造有稳定可靠的优质品源。二抓监管。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和质量检测、监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做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检验、包装、市场准入等全过程质量监控。三抓定位。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品牌农产品应以高中档精制农产品为主。四抓特色。实施品牌整合,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扶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对符合标准的产品,统一贴牌销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五是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搞好广告创意策划,积极参加各种展示会、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高、信誉度高的名牌。

五、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由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产品运输、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多层次、多角度搭建好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平台。

2、加强市场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标准化生产,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把好产品质量关。对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壮大。

3、强化基地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企业)之间、乡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将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业推广、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并对基地建设给予相应补贴,举全力共同激发农民种养积极性,推动原料基地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化建设。

4、健全有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应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种养与收购的有效保障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延伸。

5、提升企业品牌。品牌是生产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做大了品牌,就等于做大了市场。要结合各地实际,鼓励、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XX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5篇

本公司主要进行手工艺品批量加工、批发销售业务。手工艺品在这几年十分盛行,用于家庭装饰,车饰,送礼(如中国结)等用途。纯手工制作,不像其他塑料制品那样有异味,美观大方。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她像风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手工艺品加工行业出现危机,原因所在:

外因:

1、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量仿制品都降低手工艺品的设计价值,并在市场中一定时期产能过剩。

2、这个市场的容量看似很大,但目标客户群体很窄的。

内因:

1、真正能产生认同、有个性的手工艺品已经不多见了,文化丢失、从业者也缺少。

2、设计缺失、产业配套不全,容易让手工艺品陷入同质化的境地。

我们要取长补短,注意避免陷入危机。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6篇

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发展信息,进一步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长足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阜城三区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区部分企业、单位以及住宅小区等涉及物业管理的有关区域进

行了专题调研,先后组织专人赴淮安、临沂、合肥就物业管理成熟经验进行学习,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物业管理行业基本情况

连接千家万户的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小区和单位清洁卫生、养护维修、秩序维护等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已成为替政府分忧、为城市贡献、促社会和谐的重要行业。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较为规范、从单一管理服务到多方位经营服务的发展阶段,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对于优化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加城市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从少到多,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已发展到130家(国企19家、民营企业111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2家,三级资质企业99家,暂定三级资质企业29家,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到我市登记备案的4家,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城市前列。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1820人取得物业管理岗位证书和专业管理技术职称,其余大部分为物业管理员、秩序维护员、水电工、保洁工等一线操作人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物业管理项目由单一到多元,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覆盖面从最初单纯的住宅小区向办公、学校、医院、商业区、工业区快速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实施物业管理项目191个。其中,城区物业管理项目145个,管理服务面积1000万多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达75%以上,新建住宅小区管理覆盖率达100%。全市获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大厦1个,省级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5个,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大厦3个,省级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18个,市级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27个,市级文明住宅小区22个,市级园林式小区7个。

3、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从无到有,物业管理不断规范。截至目前,全市符合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条件的物业管理住宅项目140个,成立业主委员会27个,业主委员会小区覆盖率为19%。积极启动业主大会成立试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实施监督运作成立业主大会,汇鑫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标志着我市物业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新时期,对推动全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4、物业服务收费从不统一到明码标价,服务机制不断健全。近年来,受行业发展水平所限,物业服务收费一直是企业“各自为政”,收费不统一、业主不了解成为物业管理投诉纠纷的焦点。,市物价、房产部门联合制定实施了物业服务分等定级收费标准制度,推行物业管理“等级服务、等级收费、质价相符”的收费机制,物业服务收费得到规范和理顺。

5、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覆盖面从小到大,受益群众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归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亿元,其中阜城区归集9000万元,涉及住宅小区220个,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覆盖面积396万平方米,归集户数万户。为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向社会公开实施招投标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存储银行,开创了全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先河,确保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切实维护了广大业主物权利益,充分发挥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养老金”作用。

二、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物业管理行业围绕把建设成为皖西北中心城市的目标,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积极探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切实加快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大市场主体服务规范力度,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1、及时安排部署,把规范物业管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先后召集各县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全市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议、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会议等规范物业管理专题会议,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梳理制约物业管理发展的症结,明确当前物业管理工作重点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物业管理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物业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物业管理组织领导,建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物业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行业发展营造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2、明确管理职责,构建两级物业管理体系。根据物业管理法规政策有关规定,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切实加强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属地监管职责,各县市房地产管理局、阜城三区房改办、开发区土地规划建设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和监管,各县

市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要求设立物业管理股室作为专门行政职能股室,初步形成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两级物业管理行政监管体系。

3、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围绕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监管、市场准入、资金归集、规范服务、纠纷调处等行业监管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市物业管理行业-2011年工作规划》、《进一步加强市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市城市物业服务收费实施细则》、《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市物业管理投诉受理处理暂行办法》、《市业主大会规程》、《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标准》等近30项规范性文件,行业服务标准和工作体系得到完善,进一步提高了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

4、严把“四道关口”,加强前期物业管理。一是严把物业管理项目招标投标关。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办法规定,预售商品房项目必须在备案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落实物业管理,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二是严把行政审批关。协议方式选聘行政审批关,投标人少于3个或者物业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下的,必须经县市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三是严把企业资质准入关。严格审核新成立企业资质核准和原有企业资质核定,确保做到标准不降低、审查不迁就。四是严把前期物业管理备案关。通过对前期物业项目管理方案的可行性、管理服务措施的有效性、备案资料的真实性以及落实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使物业管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7篇

一、概况

随着世界的发展,汽车行业已成为世界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前行。正值建国六十周年暨东风汽车公司建厂四十周年之际,结合现有的专业需求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计划,我们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赴湖北xx市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近年来,东风汽车公司根据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规模实力的定位,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并相应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目前,公司各项事业已进入全面快速的新阶段,新的发展也必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我们调研了东风汽车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即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该厂主要生产商用车等各种标准车厢及特定车厢,厂内效益与东风其他厂相比属中下水平,在xx市团委及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对该厂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考察,活动进展顺利。

二、调查过程

7月7日上午,与xx市团委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活动安排及希望达到的目的,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市团委组织部蒋部长给我们开出了介绍信,并与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下午,对即将展开的调研活动安排就绪。

7月9、10日,由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我们在厂内活动的党委工作处负责人喻娇通知安排,在厂内一名老工人和一名技术工人的带领及讲解下参观了厂房,结合我们机械专业的特点特别对工厂内部车铣铇磨等各项工艺的操作近距离观摩,并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各工艺的原理、操作要求、创新点等。

7月14、15日,和该厂已退休的老职工聊天并从中得到关于东风的信息,从职工的口中了解到了东风的另一面,以及他们对东风的热情和奉献,对领导阶层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了解的东风更全面,更真实。

7月16日,对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调研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对厂内职工进行了自然灾害防御宣传资料并进行宣讲,结合湖北xx当地地质情况,我们重点讲解了泥石流的防御。

三、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艰苦创业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建国初,国家就已经有了在一汽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汽车制造厂。经过周密的计划、多次讨论研究和艰苦的勘探,决定于1969年在xx建设中国自主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始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全国各方力量采取聚宝的方式大力支援二汽建设的情况下,来自祖国各地的技术人员齐聚二汽,克服各种困难白手起家建立新厂。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代二汽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据老员工描述道,当时没有铁路,物资先运到丹江口经水路从丹江口水库运抵邓湾;重型设备都是由工人们搬运到工厂房,几十吨的大设备都是人工拉纤,借助木头滚动运到建设工地;建设中的二汽生活非常艰苦,家属只能在丹江口、襄樊、武汉等地暂住。终于,在第一辈汽车人的努力下,二汽投入生产。1975年制造出的第一个车型是两吨半越野军车(25Y),1978年开始研发第二个车型。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站得自己的地位,并开始实现自己的飞跃。

第二阶段:发展辉煌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二汽快速发展、成绩较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二汽抓住改革开放的先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挣脱传统体制的束缚,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二汽汽车产量每年以一万辆的速度递增,综合实力跃居行列之首,并连续多年排入全国工业企业十强的行列。

二汽在20世纪80年代初,闯过各种难关,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手段,于1983年着手建设襄樊基地。1986年,全厂形成生产10万辆民用载货汽车的能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同时解决了公司长期以来商号与商标不统一的问题。1993年,东风汽车的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汽车年产销量均超过22万辆,盈利亿元。在这一时期,东风公司分析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形势,决定上轻轿产品,并在1992年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建立了中发合资企业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生产普通型轿车。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8篇

提倡施用生物农药,尽量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果品。

由于林场所产产品是无公害果品,结合现在的人们注重生活质量,鲜桃必将占领周边市场,销路顺畅。

单棵桃树产果50公斤,按8元/公斤,亩产值20000元。20亩桃树总产值400000元。

套种的花生、西瓜预计收入20000元。

除去土地、管护等费用,挂果后计划两年内收回投资。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9篇

车船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车船零部件行业是我市机电系统特色产业,占全系统产销2/3以上,效益一直很好,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嘎然停顿,我市车船零部件行业产销也呈逐月下降态势,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资金紧缺。这一轮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现状如何,进一步如何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中,市机电工业协会通过走访、座谈及书面征求意见,对这一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一产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基础并未改变,国家去年年底以来密集出台的调整、振兴汽车、船舶产业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作用。省内汽车工业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利用这一时机发展产业集群,积极调整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在新一轮产业启步中,实现高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业发展基础情况

**现有车船零部件企业50余户,其中7户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余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安徽省政府确认**市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atg活塞环公司、百协精密锻造公司、金光机械股份公司等为基地首批骨干企业。,**进一步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现有产品品种200余类,按系统分类有:

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活塞环、缸套、压铸活塞、钢质模锻活塞、内燃机凸轮轴、活塞销。

发动机进排系统:气门座圈、气门导管、气门。

转向系统:转向节、叉车转向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悬架系统:汽车钢板弹簧、稳定杆、纽杆、汽车减振器。

传动系统:变速箱齿轮轴、精锻齿轮。

电源系统:蓄电池、电源设备。

中速船用柴油机。

围绕省内汽车配套,近年企业数、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象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产品类别丰富。即有8户车船零部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35亿元,利税超6亿元。效益虽下滑,但销售收入同比仍保持增长。

产品在进入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产品结构上、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有较高技术含量,汽(摩托)车活塞环,多(单)缸凸轮轴、气门座圈、叉车转向桥等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如活塞环占有率45%、凸轮轴占有率35%、叉车转向桥占有率50%以上。

从产业发展看,目前具备以下优势:

1、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南北适中,位于北京至九龙,上海到成都中国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区域,国内生产汽车排名前20位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市周边范围内。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江西昌河工业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富康及东风汽车公司,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的公司基本在**方圆300-500公里范围内。其中: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与其距离均在200公里半径内。

2、产业基础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从农机配件逐步发展而来,企业在长久的坚持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专业生产中形成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

**汽车零部件主体是内燃机零部件。内燃机配套广泛,产品既为汽车配套,也为摩托车、农用车和船舶、工程机械配套,因此内燃机零部件从深度上说具有多层次,从广度上说具有国内国际配套和售后市场,量大面广,适宜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回旋余地很大,企业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技术上合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合肥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的研究在业界具有重要地位。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一直注重与国内一些著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技术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人的聪慧灵敏,善于学习和创造精神。**市平均每年为全国各名牌大学培养输送万名以上的大学本科学生,这些人才成就学业后,随时可以为**的建设效力。**技工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近年不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级技能人才可保证企业发展需要。

汽车零部件既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性产业,较高的人员素质、较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对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的自然资源已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4、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车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早在几年前,就在开发区专辟了平方公里建立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枞阳、岳西、桐城等也都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专门园区,促进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还注重发挥行政优势,邀请汽车界领导、专家及汽车集团老总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二、行业发展空间状况

1、安徽汽车工业崛起将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十一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_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将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特别是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调整后,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我省汽车工业很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市场回升迅速,占有率

逐步提高,随着汽车下乡等政策进一步发力,相信安徽汽车工业将会有更好的前景。省委、省政府重视奇端、江淮这两大自主品牌的发展,着力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汽车安徽。一是大力扶持奇端、江淮扩大规模。江淮集团从商用车领域进入商务车、suv,又切入轿车,今年三月已实现月销乘用车万台以上水平。奇瑞轿车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的.势力,目前登陆资本市场也是一切就绪。这些都为江淮、奇端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促进整车配套和产业集聚,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合肥、芜湖两市都雄心勃勃地表示在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到3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合肥已超过100家,集聚芜湖在400家左右。三是产业技术市场的完善。为修补自主创新中汽车电子产品的短板,,由奇端公司、江淮公司、中电集团38所、合肥工业大学、省汽车工业协会等签约成立安徽汽车电子联盟,目标是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共同研发、生产和经营汽车工业最急需的关键电子系统和部件。可以预见,在政府推动下,随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集群效应下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相关技术、信息服务、产业配套、物流等都会得到较好改善。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0篇

我市玉雕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为龙头的玉雕加工销售基地,市场遍布全国各地,“**玉雕市场”、“**工”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好我市玉雕业的既有资源与优势,规划发展好玉雕产业,以达到产业招商、产业富民、产业兴市的目的,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日前,开发区招商局、市玉雕行业协会组织人员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市玉雕业发展的历程

1、起步期。80年代初,当时**生产队*8,就开始了走村串户收集古玩玉器,收起来的玉器,完好的就直接销售出去,还有部分具有收藏价值的卖到了市博物馆,对少数有缺陷的玉器就通过修补打磨再销售。修补打磨缺陷古玩玉器,可以说是我市玉雕业发展的雏形。在**的带领之下,从事古玩玉器收集的人员越来越多,主要有**等,收集范围也延伸到了周边的江苏、浙江、湖北等各省,85年左右,**从我省蚌埠运回了第一台玉器加工机械,在修补打磨收来缺省古玩玉器之余,开始买进原材料自行加工。

2、发展期。88年左右,**等一班人开始从玉雕业发展迅速的扬州引进雕刻师傅,从苏州引进雕刻机械,从新疆乌鲁木齐买进真宗和田玉石,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玉雕经营。由于当时的和田玉石价格便宜,再加上之前跑古玩跑出来的市场和经验,玉雕生意越做越火,**队十几户效仿**等做起了玉雕生意。九十年代以后,在**队的辐射影响下,周边的**等乡镇的十几个村都开始做玉雕生意。我市玉雕业由此步入了一个上升发展期,从事玉雕业人员数不断增加,玉雕市场也越跑越广,逐渐成为“致富一方,带动一片”的富民产业。

3、低迷期。 左右,由于玉石原材料开采量有所减少,导致价格普遍上涨,市场逐渐疲软。玉雕行业一度进入了低迷期,但是以**为代表一班玉雕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在艰难中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一方面是开拓更广阔的外地销售市场,主要是上海、广州、扬州、苏州、北京等地,另一方面是不断开拓玉石原材料购进市场,主要是从南阳、沈阳、满州里、新疆等地区购进,同时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玉石材料。

4、复兴期。进入20xx年,我市玉雕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玉雕经营户抓住时机,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玉雕市场逐渐复兴。以**为代表的新一代玉雕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20xx年,**注册成立了梧桐玉艺有限公司,高薪从扬州、上海、苏州等地聘请了几十名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和雕刻师,并从北京等地引进了先进的电脑雕刻机,从事大规模、高档次的玉雕加工。现有从业人员达60多人。

20xx年,随着开发区的设立与发展,鉴于拆迁安置的需要,原**的玉雕户逐渐向开发区集聚,无形中就形成了集聚发展、规模发展的可能。20xx年,房地产开发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在玉雕户集聚区投资兴建了开发区“朝阳玉雕城”,专门出售或出租给玉雕经营户,并建有专门的交易与展览大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现有经营户200余家,其中95%以上都从事玉雕行业,直接从事玉雕行业人员1000多人,从事与玉雕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达20xx多人。

5、旺盛期。20xx年“非典”后,玉雕行业进入了旺盛期,市场交易呈火爆上升之势,20xx年一度达到最高峰,玉雕业总产值超亿元。为规范市场适应玉雕业快速发展趋势, 20xx年12月2日,由**玉雕城发起,全体玉雕户共同参加的“**玉雕行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主要从事玉雕行业的组织、协调、服务、开展玉雕工艺研究、开发、鉴定、进行玉雕行业信息咨询、市场调研、融资服务和其它中介服务等。玉雕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玉雕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了玉雕业发展步伐,为促进玉雕业做大提供了组织保证。

6、休整期。自20xx年一度进入鼎盛期后,20xx年7月份,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交易额下降,玉雕行业发展进入了休整期。但我市玉雕业主要以**小件为主,在玉雕行业中受到的冲击最小。面对蔓延的金融危机,玉雕人充分发挥刚刚成立的玉雕行业协会组织优势,利用此次休整期整合玉雕业资源,提升玉雕技术档次,积极开拓市场,蓄势待发,努力将玉雕业打造成我市又一特色产业。

二、我市玉雕业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情况。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市玉雕行业从**起步,到聚集**玉雕城,再辐射到全市其他乡镇街道,从业户数从当年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从业人员从当初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全市2-3万人。以**玉雕城为例,现有经营户近200家,直接从事玉雕行业人员1000多人,从事与玉雕行业相关的人员20xx多人,注册公司的经营户有6家,其中规模稍大点的,如**有限公司,从业人员60人以上,其他一般经营户的规模都在6、7人左右。拥有人工雕玉机5000台左右,电脑雕玉机100台左右,并已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2、发展技术情况。 我市玉雕业的技术主要**玉雕城为代表,**玉雕城内的多家经营户先后从玉雕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的扬州、苏州、南阳等地引进了从业工龄长、技艺精湛的玉雕设计师与雕刻师,其中从业工龄最长的达到了20余年。我市雕刻的以白玉为主的小件在全国玉雕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享有较高的声誉。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中的玉牌加工业务就是由**和承接,但由于我市加工基地的能力有限,承揽加工任务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最终方云和选择了扬州工厂进行加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中央电视台对**同志进行了多次采访报道。

3、原材料与销售市场情况。我市玉雕业原材料市场经过多年拓展,现已涵盖沈阳、河南南阳、内蒙古满州里、新疆格尔木等地以及从俄罗斯进口“俄料”。目前,我市已有人在上述地区和国家承包玉石矿口,专供**片玉石原材料。我市玉雕产品的销售市场极其广阔,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各地,销售市场不断拓展,以旅游风景区和发达省份地区为重点,省内的主要有屯溪、祁门、九华山等旅游景点地区,省外的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建、苏州等地,其中广州经营户就多达70余户,还有的甚至远销到了香港、台湾等地区。另外,每周三、周四为上海交易日,每周六、周日为苏州交易日。除了有专门销售人员在外跑市场外,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活跃在我市玉雕业集中区,从事玉器收购业务。目前来看,我市玉雕业原材料市场范围广、货源足、品种多;销售市场则是始终坚持“主动走出去”与“外地慕名来”相结合的原则,不断的扩大影响,拓宽市场。

4、经济与社会效益。**玉雕业的发展,带动了2万多人就业,玉雕户从玉雕产业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每周两次的上海交易日与每周两次的苏州交易日,每次往返的经营户都达数百户,给我市的客运交通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另外,每天活跃在我市的数百名外地收购人员,也进一步丰富与繁荣了我市的餐饮和娱乐业。**玉雕城一带的旅馆、酒店等客源都以这些外地人员为主。同时,玉雕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些人员中以初、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主,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致富之道,维护了一方稳定。另外,对弘扬**文化,提升**对外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我市玉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玉雕加工经营户分散,不集中,导致政府税收管理难,形成不了合力,资源不能共享,成本费用增大,品牌效应不能显现。

2、玉雕加工经营户生产规模较小,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这与玉雕加工户分散经营有关,发展理念有关,同时,也缺少政府的政策引导。

3、玉雕加工经营户缺少资金扶持,不少经营户也有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影响了其做大做强进程。

4、玉雕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有的小富即安,有的满足于小打小敲、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有的缺少对桐城玉雕行业进行深入思考,促进行业联合发展的大局意识。

5、玉雕行业发展缺少配套服务。如玉雕业迫切需要的培训服务、玉器鉴定服务、市场中介服务等。

四、我市玉雕业发展下一步设想

1、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把玉雕产业作为桐城又一特色产业来抓,尽快制定玉雕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以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

2、进一步发挥玉雕行业协会的作用。玉雕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应该说工作才刚刚起步。玉雕行业协会集中了一批热爱、关心玉雕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应按照协会章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我市玉雕行业牵头、谋划的领头羊作用。

3、发挥**玉雕城中心市场作用。引导更多零散经营户进入中心市场,努力把中心市场打造成**玉雕产品交易中心、玉雕文化展示中心、玉雕人才培训中心。

4、搞好玉雕大师的认定与玉器产品的鉴定工作。玉雕大师是玉雕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宝贵财富,是玉雕行业上水平、上档次的人才保证,开展玉器产品的鉴定工作是玉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客户放心消费和树立品牌的需要。

5、开展玉雕职业培训。玉雕行业发展需要大批拥有熟练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一些经营业主和技术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断提升我市玉雕行业的发展水平。

6、着手兴建玉雕加工产业园。为把我市玉雕行业做大做强,必须着手兴建玉雕加工产业园,引导零散玉雕户进行集中,这样既能共享资源促进联合,又能展示我市玉雕行业的良好形象。

7、围绕玉雕这一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要把玉器包装、玉雕加工机械、玉器大市场等作为招商重点,不断完善玉雕产业链,形成玉雕产业化。

8、加强玉雕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是建设玉雕博物馆。玉雕行业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而且要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在**玉雕城中心市场内建设玉雕博物馆,加强玉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二是把**玉雕城打造成省级旅游定点购物场所。为让**玉雕行业的发展与**旅游事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使**玉雕城尽快成为省级旅游定点购物场所,让**玉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把**玉雕这个品牌做响做亮。三是举办桐城玉雕文化艺术节,并作为**文化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市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与工业连接的纽带,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_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其快速高效发展将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业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加工和销售,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业效益。据统计,目前我国粮油、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只有85%。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元,日本为元,而中国只有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多在:1以上,而我国只有: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2倍,而我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使农产品生产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转为高效。

(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建设主要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成。农产品加工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促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将传统农业打造成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销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城乡、沟通工农,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利益传导机制,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将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优势,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

(一)农业的阶段性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良好局面。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农业已进人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中央及时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基本判断,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宏观政策。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坚持农业内部挖潜与扩大外延并重,要跳出传统农业抓农业的思想,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将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涵,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的不可替代的载体,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其中“放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形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2960元。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的突出特征是在粮食消费直接减少的同时,对加工制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强大需求。 转贴于

(四)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大型化、跨国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27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国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业及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贸易环境改善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首先,降低农产品关税水平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提高加工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强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其次,2006年已结束“人世”过渡期并全面进人履行承诺阶段,我国农产品能够正式享受WTO成员国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享受WTO成员的一切权利,享受无歧视的贸易待遇,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可免受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限制,从而降低贸易成本,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后,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吸收。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农产品加工应以精深加工为主导,加强对循环经济技术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层次。逐步实现由以初级加工为主向以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重点发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技术与工艺,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

(二)建设稳定的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示范基地。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及加工品质的要求,引进、筛选、选育适宜的加工品种;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和加工要求的“多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加工作物、饲用作物等),建立专门的加工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并实现基地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设备总体水平落后20-30年。因此,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细微粉碎技术、质构重组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并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开发。同时,要把能否产业化,以及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标准都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GMP、HACCP及IS09000管理规范,致使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应尽快建立并施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全面迎接人世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对洋快餐的冲击,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传统食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传统方便的食品是人民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有利于人们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真正从“一日三餐”中解放出来。全国居民每年的饮食消费约为万亿元,农产品加工应围绕以传统食品为主的“餐桌经济”大做文章。传统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是传统主食工业化、传统肉食工业化和传统豆制品工业化。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2篇

一、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有资源基础。渝东南地区有特色的农产品资源。渝东南地区海拔200余米到1940余米,垂直地带性明显。适合各类农产品生长。比如黔江5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石柱依托25万吨鲜辣椒打造的高纯度辣椒碱、生产基地、辣椒红色素加工厂、酉阳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彭水30万亩高淀粉红薯产业基地等。

(二)对脱贫攻坚形成支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种植方面不是问题,加工不充分、销售渠道不畅通才是大问题。农民收入低下也严重制约了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覆盖农产品种植、装备制造、物流仓储、餐饮服务等多个方面,有涉及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等特点。所以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打开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激活农业活力,才可以更好推动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渝东南地区劳动力充沛,常年外出务工人数约为万。如在种植、加工、销售端拉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留守和贫困问题。

(三)“接一连三”有后劲。渝东南地区,大部分区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旅游业上,而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餐饮业的支持,本地丰富的健康食材、特色的食品,对本地旅游业会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特别在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今天,休闲食品,还会给游客购物带来更多的选择。食品工业的发展,会对渝东南旅游这个主导产业,提供充分的必要的补充和助力。只有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农业才能和工业真正互补结盟,农产品才可以在工业化中增值,渝东南地区才可以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齐头并进。农产品加工业可以链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长远的美好前景。

二、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亟待改变。渝东南地区很多区县大多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误区,认为其只是简单的对普通农产品进行处理加工。比如什么作物多,就应该拿去搞深加工,从中草药到蔬菜到水果,哪个卖不出去,就加工哪个。这样很难加工出好产品,因为原材料不一定适合,品质不一定过关,缺乏竞争力,市场就不认可。应立足本区县,探索适合加工的农产品,分片种植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加工。

(二)经济实力亟待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所体现的发展程度完全不同,经济实力越强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越发达。而渝东南地区属于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很大阻力和困难,致使很多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作物因没有加工能力而浪费。没有产生相应效益。使之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基础体系亟待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渝东南地区目前暂不具备相适应的配套设施。特别是稳定高产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储藏基地还不够规模。储藏、保鲜、干燥等场地缺少,即使没有造成农产品大量浪费损耗,加工后也会造成品质降低,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技术含量亟待提升。渝东南地区小作坊式的生产影响了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不论是从外在包装、口感色泽、安全标识、口味营养等都越来越苛刻。之前的类似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的指导来布局,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直观的让消费者感受到科技含量,才会得到市场认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

(五)品牌建设亟待树立。从全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看,大多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后,探索建立和发展品牌。而渝东南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有分散性和分割性的显著特征。难以组团联合,形成品牌合力。比如“乌江榨菜”作为一个成熟品牌,渝东南很多区县的榨菜厂都基本具备相应技术实力,但品牌建设落后,很多产品销量不畅,要贴上“乌江榨菜”的品牌才能拓展销量。目前还处于小打小闹,不能满足市场化要求,经济效益也不高。品牌的知名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和深入人心的,需要大量投入,这也是制约品牌建立和认知识别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建议

(一)坚持健康食品的发展方向。适应目前社会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立足渝东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县域经济中确定一两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主要种植业品种,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大力扶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产业。加工时,应以方便食用并保持原始色香味为基本目标。同时,抓紧研究渝东南地区食品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布局,从而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合各区县的食品工业核心产业,实现“一县一品”。

(二)坚持打牢基础。一是渝东南各区县规划食品产业园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整体分散现状,有效解决用地制约问题。园区规划应有别于一般工业园区,务必做到生态化。二是各区县应将食品加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以市场化和行政引导手段加以完善,解决初级农产品的保鲜设施、农产品的季节性供应问题。如彭水应着手在红薯储藏上下功夫,可以采取农户小型井窖和合作社大窖相结合方式,投资少见效快。武隆可以探索建立芙蓉江野鱼从养殖、捕捞、加工、包装、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链条,帮助食品加工基地建立操作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三是要实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处理的标准化。切实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皮渣泥土等废弃物的处理等环保设施必须标准化。

(三)坚持集群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农产品加工率低。渝东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为∶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和我国比值∶1。例如彭水自治县仅有郁山晶丝苕粉1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其余都是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作坊。彭水的红薯加工率,不到20%。要建立“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产业化平台,统一规划和引导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互为支撑的生产关系,满足原料规模化、标准化要求。通过农民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保障供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互利互惠,使渝东南地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家庭小作坊共同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大带动强的作用及家庭小作坊在新产品推广上,投资风险低、投资小见效快、方便灵活、容易普及的优势。中小企业和家庭小作坊的发展,务必普及食品认证,规范管理,防范食品安全隐患。

(四)坚持新老结合。在保护和发扬具有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引进和选用先进适用的现代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高中低”技术结合。

(五)坚持品牌建设。一是政府部门应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品牌产品企业或相关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统一品牌准入的产品质量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制定更高的产品标准,搭建和扶持各类宣传、销售平台,尤其是加大品牌宣传和引导力度,宣传渝东南地区地理标识产品,不断强调渝东南地区浓厚的人文历史和少数民族等个性特点,着力打好山区、绿色、生态、安全、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牌;二是实施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品牌战略,结合集群发展,探索解决规模小、分布散、品质不一致、销路打不开等问题。建立稳定的渠道,促进产品市场流通;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所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在税收和融资等问题上给予支持,推动竞争环境公平、有序,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新产品研发并打入市场,帮助建立宣传优势,提升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3篇

1、有利的外部宏观环境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越来越深入人民生活,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家发改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重视和积极扶持政策,如今农业的发展可以让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新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外力推动,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农产品市场的自我创新需求驱动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交易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畅,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信息畅通问题,以及市场预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需要创造一个平台去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一个平台去提高信息流通率,信息匹配率,商务交易率,方便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扩大。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4篇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速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5篇

国家定位:《_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自治区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成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自治区定位:自治区党委第九届全委会议提出,提高农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水平,把我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战略,提高农牧业机械化、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我区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明显。我区拥有耕地亿亩,人均占有亩,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已进入全国10强;全区草原面积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拥有国内著名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三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牧业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二是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区已具备年产500亿斤粮食、24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50万吨禽蛋、10万吨绒毛、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粮食生产方面我区已经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畜牧业方面,牛奶、羊肉和绒毛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三是农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总额亿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拴区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375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实际上交税金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占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的97%以上。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61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占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的。10亿元以上企业有33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占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

四是拥有了一大批知名品牌。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培育了一批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品牌,目前,我区有部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3家。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已达45个,伊利、蒙牛、鹿王、鄂尔多斯、河套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乳业、绒业、马铃薯加工业均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聚和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三、工作进展和现状

近年来,我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惠牧政策,深入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农牧业基础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区积极加大农林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10年,全区灌溉面积增加了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80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了万亩。通过灌区间的整合,万亩以上灌区由170处变更为160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48万亩。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72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894处,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草原得到全面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连续8年牲畜存栏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二是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2012年畜牧业产值约10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自治区5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存栏比重由2007年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45%以上。全区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达到70%,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2年新建设施蔬菜3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42%。

三是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我区已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农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粮食、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2012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产业化经营覆盖全区一半以上农牧户,农村牧区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099家,入社成员达到万户。

四是农牧业生产加工布局得到优化。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粮食、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乳产业形成呼市、包头、呼伦贝尔市三大优势集群;玉米产业形成以通辽和呼市为中心的两大生产和加工基地;中东部地区成为肉羊和禽类优势生产加工区,锡盟的肉羊、赤峰的鸭鹅、兴安盟的生猪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主导产业;羊绒产业形成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巴彦淖尔市沿黄河两岸的产业集群;巴彦淖尔市成为继新疆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蕃茄生产加工基地;鄂尔多斯的沙地资源(沙棘、柠条、甘草等)、乌海市的葡萄、呼伦贝尔市的林下产品(黑木耳、蓝莓等)等区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五是农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12年底,我区累计投资建设了503个乡镇农技推广站,77个旗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10个有害生物预警站,14个农机推广服务体系,13个农机安全监理体系。科技推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农牧业科技对现代农牧业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围绕特色和主导农畜产品生产,大力推进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高产创建”和畜牧业“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培育出了一批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畜产品优良品种。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我区60%以上的农田属于旱作田,雨养农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田、草牧场基础建设滞后,物质装备水平较低,粗放经营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要保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农畜产品加工水平整体不高。加工企业总体上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品牌建设薄弱。除乳、绒产业发展比较成型,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和先进的加工企业集群,粮油、肉类等其它产业缺乏领军企业,更没有创出国际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发达国家农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深加工农畜产品占80%以上,我区农畜产品加工率只有52%左右,深加工不足20%,差距较大。原料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与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不同品种供应总量和地区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并存,在数量、品种、质量安全等方面不能适应龙头企业的需要。

三是面临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仍然不健全。目前我区80%以上的耕地和90%以上的草牧场仍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生产模式吸收运用新技术、新农艺、新设备的能力差,不适应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日益明显,农牧业资源单位产出率低,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斤,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旗县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有限,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不到位,覆盖率低,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五、下一步的具体战略和措施

(一)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东部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产区,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实施“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实施力度。到2015年,全区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0万亩。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斤以上。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11-2015)》,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蔬菜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到2015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保持300万亩以上。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区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稳定牧区牲畜头数、逐步增加农区牲畜存栏数量,确保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继续保持在l亿头只以上

大力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以推进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优势畜种品质和个体产出效益,到2015年,确保肉类、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和1100万吨。

(三)努力提高农畜产品加工水平

加快政府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牧业基地建设、农畜产品品牌建设、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提高乳、肉、绒、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番茄等优势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实现高端化、生态化、标准化、安全化,打造深加工产业集群,到2015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达到65%以上。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户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农牧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农牧业生产与农畜产品加工协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好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牧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扶持鼓励制度,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引导和规范草牧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流转,不断提高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牧民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6篇

知名品牌不多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目前,武汉市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很少。武汉市现有的统一果汁饮料、汉口精武鸭等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无论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差强人意,武汉市还缺乏像河南双汇、湖南金健、江苏雨润与福临门、浙江娃哈哈、内蒙伊利与蒙牛等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武汉是科教大市,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70多家,在水稻、油菜、生猪、淡水渔业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但由于武汉市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强烈的技术创新愿望,没能很好地利用武汉市的农业科技优势。据武汉工业学院反映,该校开发的多项农产品加工专利技术的买主,多为河南、湖南等周边省份的企业,省内企业很少问津。

园区规划建设不到位虽然近年来武汉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加大,但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各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概念,并没有一个集中连片的园区;新洲表面上有汪集、凤凰灵星蛋品、徐古蘑菇3个加工园区,但并没有详细的规划,更没有进行集中连片的基础设施建设;汉南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也仅处于规划阶段。

企业经营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武汉市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业企业尤其如此。一是认识不统一。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非常重视,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税收较少,区、乡(街、镇)两级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不愿在这方面投入更进一步多的资源和精力。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且多数位于农村,缺乏高价值的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贷款难的问题突出,因而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同程度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扰。三是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难。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贡献较少、加之用地指标的限制,各区一般对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不太积极,不少引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亦因解决不了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而难以落地。

2加快推进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创新思维,在转变发展观念上突破各级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实现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同步提升;在发展定位上,要发挥武汉市交通区位优势、人文科技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

抓住关键,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突破推进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有一批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一是要重点扶持。根据区域内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争取各方支持,集中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能好、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完善新工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努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航空母舰。二是要整合重组。按照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加工业整合重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淘汰不合格产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现有的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大企业大品牌。三是要招商引资。抓住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利用其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提升武汉市龙头企业发展水平。四是要资本运营。建立农业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龙头加工企业上市融资的基础服务工作,把一些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推向证卷市场,通过资本营运,迅速壮大企业规模。

延伸链条,在提高产业带动力上突破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拉动力。一是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在推进农产品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上加大投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二是要做好产品系列开发。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三是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在加工副产品和下脚料的再次加工利用上寻求突破,形成循环经济。推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好的企业,力求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四是要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仓储、运输、商贸等配套产业,形成龙型经济。依托农产品基地、加工场所和具有观赏性的工艺流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科技,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突破把科技创新渗透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二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鼓励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三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尤其要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7篇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20xx年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亿元,上交税金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xx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 以上企业的、,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20xx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元/斤下降到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五)融资渠道较窄,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我市虽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鑫源投资公司、国信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看,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由于资金的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六)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甚至有的企业就是“一个门市部(一间房),一枚公章,一张营业执照,两个职员(夫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大都是营销策划靠老方法、寻找市场靠拉关系,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问题。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8篇

计划种植优质桃树20亩,每亩45-50棵,树种每棵150元,约需26000元。

桃树前三年不结果,约需管护费用500元/亩,计10000元。运输车1台,30000元。

耕种用拖拉机及配件35000元。

深水井2口,灌溉机械,21000元。

修剪、喷药、耕种设备,10000元。

流动资金4000元。

共计136000元。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19篇

近年来,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高速增长,围绕特色食品加工,形成了一批规模不同、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州、多样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群,农产品已成为该州主要出口产品。

(一)大宗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带活了种植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漾濞彝族自治县利用核桃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琥珀核桃、核桃饮料、_核桃花王_酒等产品。洱源县则大做_梅子文章_,近几年来发展了12户梅子加工企业,共有600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事梅胚加工,年加工梅胚达400多万公斤,并已建成年产3000吨青梅酒生产线。全州已有大蒜加工、贮藏企业20余户。宾川县与台商合资开办的4个小葱加工厂和6个下属分厂,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小葱4万多亩,产量达6万多吨,农民从中获得了3000多万元收入。全州野生食品加工企业现有12户,已经开发出有一定规模的18个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851万元,利润总额72万元。宾川县引进年产魔芋干片2500吨和精粉加工600吨的生产线,种植山嵛菜810亩,目前已经有400亩产生经济效益,收入达320万元。弥渡四方公司建成大理州首条山嵛菜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年产500吨青芥辣。巍山、云龙新增一户从事菜子油精加工的企业,解决了该州不能大规模加工菜子油的难题。

(二)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企业快速增长。

全州经认定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共9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4户,省级达27户,州级达65户;今年上半年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4户,年产值超亿元的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50户。中型以上企业达51户,同比增,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中型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万人,同比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弥渡两个腌菜厂产值接近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蔬菜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基地扩张潜力巨大,特别是统一方便面集团与弥渡老土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后,市场需求巨增,不仅带动了弥渡农业农村发展,还辐射到周边地区。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运作,仅弥渡县蔬菜加工产值就有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不论是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是联结千家万户的纽带,在现行土地所有制下,只有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也只有龙头企业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市场主体。

(三)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量大。加工、种养殖、运输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祥云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_生产第一车间_,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到公司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并实现了_四有一无_(农民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流转入土地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快速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口。

全州有53户企业10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有机及绿色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万亩,出口基地备案万亩,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富民强县主业。宾川县针对县情,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骨干产业进行培植,重点发展小葱、水果等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州核桃、梅果、野生菌、大蒜、乳业、茶叶、蚕桑、蔬菜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规模效应突显,竞争力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州已有2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列入省级重点企业,有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49户州级龙头企业。全州有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大理州被农业部认命为全国乳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刘厂镇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野生菌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大理州146个_十二五_工业发展项目中,生物资源加工项目有35个,而且大部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五)龙头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向集团化和产业园区集聚方向发展。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128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62户,州级62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60户;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大理州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州已有65家企业、233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454万亩,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万亩,创中国名牌2个、云南名牌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19个。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不断提升。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2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4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效益显现,其中仅是祥云县龙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番茄、香葱等特色蔬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12吨,香葱平均亩产达8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2013年,全州配发配齐了12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大理市、宾川县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进入资质能力建设工作。祥云、弥渡、南涧3县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巍山、洱源、永平、剑川、鹤庆5县质检站正启动项目建设。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漾濞、云龙2县质检站建设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可研批复。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3年检测农产品万个,占计划的,合格率。

本刊根据韩长赋部长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摘要整理,现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意义重大

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这必将增强农业供给活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带动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民创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加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家家点火、万户炊烟。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之8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装备、生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比如,包子、花卷、饺子、汤圆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为主,经营分散、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u“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为做精做细做深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农产品重点做到“五个推进”

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到五个“大力推进”。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三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四个结合”。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不但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办加工,还要引导他们“挣票子带上乡亲”,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要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支持他们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2012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36亿元,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今年开始,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合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中,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日前,农业部下发了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宣传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营养成分提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发分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实现股权分红。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有含金量,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

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创建是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既是产品供给行业,也是重要的原料产业行业。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主力部队”。

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统筹设计、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逐个产品、逐个产区制定品牌创建规划,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有机衔接,形成科学体系。要结合规划,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打通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水利等政策渠道,研究建立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

要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的联动机制。要用部门的合力确保标准的权威性,用标准的“卡尺”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0篇

一.项目企业摘要

投资安排资金需求数50万元相应权益由十大股东联合斥资组成股份额有限制责任公司,相应分摊所得权益企业基本情况公司名称乡锦舍土特产联系人电话传真E-mail地址项目名称土特产经济连锁店您在寻找第几轮资金第一轮企业的主管产业特色土特产。

二.业务描述本公司的企业核心

宗旨是品质多一点、服务好一点、生活美一点。公司坚定不移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塑造向来卓越的品格,不断提升企业品味。力求开源节流,控制价格,为更多的人提供消费服务。对员工而言,是使员工得到锻炼、成长,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客户而言,就是保护客户的利益,让客户享受公司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对社会而言,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呼吁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分担责任,为政府排忧。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1篇

一、企业数量,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各数

截至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包括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XX市市级龙头企业15家。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209家的,具体包括以下九类:⑴农副食品加工业共 8家,有饲料加工1家,畜禽屠宰3家,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4家;⑵食品制造业有5家,有蔬菜、水果罐头制造4家,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制造1家;⑶饮料制造业有1家,即白酒制造1家;⑷烟草制品业有1家,即烟叶复烤1家;⑸纺织业有9家,有棉、化纤纺织加工2家,丝绢纺织及精加工3家,缫丝加工1家,绢纺和丝织加工2 家,丝织品制造1家;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有2家,即纺织服装制造2家;⑺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1家,即皮革服装制造1家;⑻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有2家,有锯材加工1家,木制品制造1家;⑼造纸及纸制品业有10家,有造纸9家,纸制品制造1家。

二、总产值、利税变化分析

据底统计,20,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上年增长;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比上年增长。

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的,比上年增长。

三、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和农民增收情况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总计6085人,2011年应付职工薪酬亿元,人均薪酬每年万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是按照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基地+农户”方式组织联结在一起,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车间,农户成为生产原料车间的工人。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万户,户均增加收入万元~5万元之间,平均增收万元。

四、农产品加工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现代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投资优惠政策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繁荣了当地经济,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是总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仅有辽宁省级龙头企业4家、XX市级龙头企业8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辽宁省级龙头企业8家、XX市级龙头企业15家。200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7亿元,目前已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增长了倍。 20,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增加新项目5个,其中投资10亿元的凤城博斯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已正式进行土建工程施工,当年完成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

二是生产基地扩大。目前,全市以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现已形成了棚菜、草莓、树莓、蓝莓、山野菜、中药材、食用菌、短梗五加、烟草、柞蚕、板栗、肉鸡、黄牛、绒山羊等都是我市的独具特色、优势的生产基地。例如:果菜10 万亩、草莓3万亩、山野菜2万亩、食用菌2000万袋(盘)、柞蚕场万把、中药材万亩、烤烟种植2万亩等。

三是结构不断优化。目前,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全市有28个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642公顷;另一方面,培育、发展了辽宁凤城老窖酒业股份有限责任公、丹东君澳食品有效公司、丹东玉华食品有限公司、烟叶复烤厂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四是产业集群明显。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辽宁省级龙头企业8家,XX市市级龙头企业15家,其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50%以上,形成了“凤城老窖”系列共计100余种白酒产品、“君澳”罐头类等六大类共计130余种产品、“辽丰禽业”、“耘垦牧业”养殖场与屠宰加工场、“华达”蚕丝被系列产品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成效十分明显。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2篇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借用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法,我们主要将其分为三部分,先对市场进行定位,然后根据我们的`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分析,我们得出于此相对应的营销策略。这一部分是整个策划的核心部分。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困难,农产品只要走出科学贮藏、精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农产品加工,专业户2013年第二期

[2]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农业工程学报2013

[3]刘自强,高科技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食品科技2012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础科学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2

[5]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2013

[6]《大理州祥云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

[7]《大理州农产品加工发展现状与对策》,2013年

[8]《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筑新农村的产业支撑》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近十余年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产品加工不足和过度加工并存

我国农产品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现象普遍。发达国家农产品综合利用率高达90%,我国仅40%左右,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鲁德银,2005)。据报道,2013年我国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约亿吨,其中60%作为废物丢掉或简单堆放;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稻壳利用率不足5%,米糠不足10%,碎米为16%;其他类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情况,油料在20%以上,果蔬不足5%,畜类为,禽类为,水产类在50%以上。在多数农产品或其副产物加工开发不足的同时,少数农产品又存在过度加工问题,突出表现为粮食过度加工。粮食碾磨加工中,大米出品率应在70%~75%,小麦面粉应达80%以上,但由于片面追求“精、细、白”的产品外观,我国大米、小麦面粉平均出品率仅为65%。由于粮食过度加工,每年损失150亿斤以上,不仅造成营养损失,更造成粮食资源浪费。

(二)装备研发投入不足,工艺与装备匹配度不高

加工装备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储备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工艺和装备脱节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业发展的重要症结。由于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加工装备创新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乏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导致加工装备行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严重,低水平、低档次产品泛滥。许多小型加工装备制造企业仍停留在仿制外国产品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此外,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开发也存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产品深加工投入基本以加工工艺为主、装备为辅,过度偏向工艺开发,使得部分新工艺超前于新装备研发,工艺和装备脱节。一些加工工艺技术缺少相应装备与之配套或配套装备成本过高。

(三)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瓶颈”之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还需专业财会和营销人员等。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为所需专业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面临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缺乏技术、管理、营销等人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人才流失严重问题,优秀人才流失问题普遍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加工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正从快速增长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变,但由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行业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加大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均可能产生污染,其中,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产品时因缺少必要的检测工序或检测设备,不能在加工环节前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以致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各环节相互推诿。此外,我国尚未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管体系,无法全面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蒙牛等少数大型乳品企业对加工、运输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但多数小型乳品企业很难做到。

(五)空间集聚出现分散化趋势,上下游主体尚未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

相关研究表明,2008年至今,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中程度相对较低,空间布局趋于分散化,呈自东向西转移趋势,导致各地区专业化水平显著下降(马子红等,2015)。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产业布局格局发生明显改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冯伟等,201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中程度明显偏低。2008~2012年,除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其他10个行业均呈空间分散趋势,其中,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分散幅度尤为明显。目前各地已创建出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但因产业链条短,受原材料、加工技术等因素制约,集聚园区内加工企业仍以单一性生产行为为主导,对原材料供应商和市场销售商依赖性较高,尚未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易诱发区域内加工企业因争夺原材料或市场引发无序甚至恶性竞争。

(六)加工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出口拉动作用减弱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依旧不强。1996~2011年,我国加工农产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比重不断下降,同时加工农产品贸易逆差日趋加深(刘馨阳等,2014)。随着我国加入WTO,加工农产品的竞争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已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延伸至品牌、包装、服务、信誉等营销能力的竞争。品牌营销能力弱正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短板”,尤其国际驰名品牌塑造仅有寥寥数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此外,我国加工农产品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由2000年降至2013年,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主要满足内需,另一方面表明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减弱。

(七)外资涌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冲击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外资通过对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的兼并收购和资金注入,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逐渐淘汰小规模加工作坊,带动众多中小型加工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外资进入最大的威胁在于冲击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目前,外资对我国农业某些产业的并购已构成安全威胁,较为典型的是大豆产业。外资进入我国大豆产业后,重点投资并控制居于产业链中端的加工环节,以此为中心,向大豆产业链两端控制性扩张,在上游控制进口大豆采购权,确保大豆加工原料渠道稳定,挤压我国国产大豆发展空间;在下游控制食用油市场销售,获取大豆油市场定价权。因此,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引发的最大负面效应,在于外资以加工环节为关键节点渗透和控制整个行业产业链。

浅谈我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概况何晓鹏,沈瑾,孙洁

_牛气_的农产品,_沉重_的菜篮子徐娟娟

台湾大果桑种植与加工技术许永飞,李双

HemiPeptide-Fe果蔬饮料研制张滨,马美湖,彭国平

山西省阳高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素萍

克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克州农业局乡企科

有机食品不缺产品缺营销娄向鹏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_转基因_的神秘面纱欧泉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王培明,张少伟,_海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_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罗凤来

_农夫山泉_的品牌成功之路佚名

大米添_香_引发食品安全隐忧蒲晓娟

倾力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引导陕西苹果产业升级张立功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09~2020年)徐娟娟

中央稳定生猪生产鸥泉

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旱灾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与建议广西农业厅农产品加工业办公室

我国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王丽丽

财政支农项目问and答

我国体制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出炉王丽丽

科技促进步推广显成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低碳农机发展路径探讨金攀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孙术国,罗志强

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朱燕,房李艳,赵亚洲,_海

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颉敏华,张永茂,冯毓琴,李梅

卷首语黄静

商务部《农产品出口_十一五_发展规划》

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同斌

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下)

《肯定列表制度》及其标准的制定(下)赵国志

酸肉发酵方式的比较研究李华丽

肉制品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牛肉干的生产工艺/腊肉制品加工

科技动态

我国猪肉出口形势严峻

从大米的消费变化看市场走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发生四大变化/今后五年全球食用油用量将增长27%/韩国大麦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6韩国国际食品博览会

香肠类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地区动态

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吴向丰,张颖

如何安全有效的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陈铁,李瑞

发酵肉制品研究进展张颖,吴向丰

菜系各有各有营养

淋水式杀菌技术在软袋包装食品杀菌中的优势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张宏,许海强

加工机械3则

冷冻分割肉保鲜新包装——拉链式包装

国内外牛肉嫩化技术主要有哪些?

如何解决肉类制品的褐色问题?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许世荷,王娟,XuShihe,WangJuan

中西方食品包装机械差异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刘锐萍,LiuRuiping

石榴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袁丽,高瑞昌,田永全,YuanLi,GaoRuichang,TianYongquan

覆盆子的营养功效及产品开发陈永存,ChenYongcun

大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王储炎,WangChuyan

保健食品大多难逃_短命_怪圈

昆虫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营销的十大原则

意大利学者近日发现葡萄酒可以有效治疗咽喉疼痛

《自然》:辣椒能够缓解疼痛

吉林省四成以上保健品不合格

福建抽查部分蜂蜜不够新鲜

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双孢菇种植喜获成功

河北巨鹿县枸杞金银花产值创新高

打响_湘菌_品牌加速产业发展

广西西林茶业主攻标准化

秋季如何用饮食调养健康

秋季六款滋补汤水

Q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蜂胶保健品吗?HtTp://

Q如何安全选购保健品?

2007年月饼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波兰与俄罗斯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印象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谢洪钧,王伟,邹范鸣,杨旭日,任鹏举,宋万增

_十一五_时期烘焙食品工业展望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宫艳艳,徐学明,GongYanyan,XuXueming

广式伍仁月饼的制作及其关键点的控制

旋流闪蒸干燥技术在淀粉加工中的应用杨文雄,肖霄,YangWenxiong,XiaoXiao

烘焙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孙术国,麻成金,黄群,SunShuguo,MaChengjin,HuangQun

从_月饼_看食品安全问题李云捷,陆艳,钱彩虹,LiYunjie,LuYan,QianCaihong

小麦胚芽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田芳,TianFang

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高颖,GaoYing

浅谈国内焙烤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饼干市场现状分析

2007年月饼价格上涨

采用反向营销策略拓展市场

焙烤食品防腐抗陈化新方法

以毒攻毒细菌成为美国食品添加剂

科学家发现使红酒产生黑胡椒香气的混合物

亿元新增农业投资投向何处?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张中军

中国的粮食供求与安全——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曾丽瑛

把中原粮仓打造成丰厚殷实的美好家园——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演讲_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道德危机常建新

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对策建议梅方权

出口危机下的陕西果汁张宏伟

SousVide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康曼曼,包海蓉

江苏省沿海啤酒大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薛德海

农产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通则

_揭秘_三聚氰胺徐娟娟

中原农业品牌显现欧泉

众品人,中国情,世界观——记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张宏伟

驻马店乘东西合作之势展翅飞翔舒涵

湖南省桃源县养殖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湖南省桃源县_

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垦区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苏智伟

技术供求服务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期报告

河南省播种优质小麦达5506万亩等八则

中国取消部分植物油出口退税舒涵

大米风险如何因应

粮食风暴席卷全球汪玉海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汪玉海

米糠油的研究和开发

超声波在食品杀菌中的研究现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栗星,包海蓉,LiXing,BaoHairong

低聚木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尹利端,王立志,董丛超,YinLiduan,WangLizhi,DongCongchao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乔明武,田洁,王慧荣,QiaoMingwu,TianJie,WangHuirong

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

特色杂粮全营养饮品——红豆乳、小米乳产业化开发项目

高蛋白早籼米粉及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00T/D浸出、精炼的米糠油示范项目

营养强化大米改善公众营养徐娟娟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杜相革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根子在农业,突破了产业、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使资本和先进技术、现代装备有机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产品生产,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民增收就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能有效地延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链,为农民就业开辟了多种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加工业及第三产业,既拓展了就业门路,又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聚集发展。要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支撑,开辟农村工业化道路,带动农村和小城镇的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中小城镇转移,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中小城市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同时也具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些条件。

(1)农产品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各种豆类遍布全市;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各种蔬菜、中药材、家禽。

(2)交通优势。境内干线公路大部分已实现标准化,县乡公路密集。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水泥、沥青化,通村道路也正在朝全面硬化的目标努力,这些都将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提供方便,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

(3)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优惠政策。在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引进外资、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开发等方面给予中小城市以倾斜和优惠政策。

在总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较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处于低水平循环。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只有45%左右(粗加工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我国仅为:1。

(二)加工技术装备差距还比较大

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80%还处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21世纪初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

(五)部分领域的贮藏加工尚处于空白水平

这些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关于支持_三农_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3篇

(一)行业情况

农业种植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限制

(二)市场潜力

对农业种植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三)行业竞争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

(四)收入(盈利)模式

业务收费、收入模式,从哪些业务环节、哪些客户群体获取收入和利润

(五)市场规划

公司未来3-5年的销售收入预测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4篇

市玉雕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玉雕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为龙头的玉雕加工销售基地,市场遍布全国各地,“**玉雕市场”、“**工”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好我市玉雕业的既有资源与优势,规划发展好玉雕产业,以达到产业招商、产业富民、产业兴市的目的,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日前,开发区招商局、市玉雕行业协会组织人员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市玉雕业发展的历程

1、起步期。

80年代初,当时**生产队*8,就开始了走村串户收集古玩玉器,收起来的玉器,完好的就直接销售出去,还有部分具有收藏价值的卖到了市博物馆,对少数有缺陷的玉器就通过修补打磨再销售。修补打磨缺陷古玩玉器,可以说是我市玉雕业发展的雏形。在**的带领之下,从事古玩玉器收集的人员越来越多,主要有**等,收集范围也延伸到了周边的江苏、浙江、湖北等各省,85年左右,**从我省蚌埠运回了第一台玉器加工机械,在修补打磨收来缺省古玩玉器之余,开始买进原材料自行加工。

2、发展期。

88年左右,**等一班人开始从玉雕业发展迅速的扬州引进雕刻师傅,从苏州引进雕刻机械,从新疆乌鲁木齐买进真宗和田玉石,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玉雕经营。由于当时的和田玉石价格便宜,再加上之前跑古玩跑出来的市场和经验,玉雕生意越做越火,**队十几户效仿**等做起了玉雕生意。九十年代以后,在**队的辐射影响下,周边的**等乡镇的十几个村都开始做玉雕生意。我市玉雕业由此步入了一个上升发展期,从事玉雕业人员数不断增加,玉雕市场也越跑越广,逐渐成为“致富一方,带动一片”的富民产业。

3、低迷期。

左右,由于玉石原材料开采量有所减少,导致价格普遍上涨,市场逐渐疲软。玉雕行业一度进入了低迷期,但是以**为代表一班玉雕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在艰难中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一方面是开拓更广阔的外地销售市场,主要是上海、广州、扬州、苏州、北京等地,另一方面是不断开拓玉石原材料购进市场,主要是从南阳、沈阳、满州里、新疆等地区购进,同时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玉石材料。

4、复兴期。

进入,我市玉雕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玉雕经营户抓住时机,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玉雕市场逐渐复兴。以**为代表的新一代玉雕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注册成立了梧桐玉艺有限公司,高薪从扬州、上海、苏州等地聘请了几十名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和雕刻师,并从北京等地引进了先进的电脑雕刻机,从事大规模、高档次的玉雕加工。现有从业人员达60多人。

,随着开发区的设立与发展,鉴于拆迁安置的需要,原**的玉雕户逐渐向开发区集聚,无形中就形成了集聚发展、规模发展的可能。,房地产开发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在玉雕户集聚区投资兴建了开发区“朝阳玉雕城”,专门出售或出租给玉雕经营户,并建有专门的交易与展览大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现有经营户200余家,其中95%以上都从事玉雕行业,直接从事玉雕行业人员1000多人,从事与玉雕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多人。

5、旺盛期。

20“非典”后,玉雕行业进入了旺盛期,市场交易呈火爆上升之势,20一度达到最高峰,玉雕业总产值超亿元。为规范市场适应玉雕业快速发展趋势, 月2日,由**玉雕城发起,全体玉雕户共同参加的“**玉雕行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主要从事玉雕行业的组织、协调、服务、开展玉雕工艺研究、开发、鉴定、进行玉雕行业信息咨询、市场调研、融资服务和其它中介服务等。玉雕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玉雕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了玉雕业发展步伐,为促进玉雕业做大提供了组织保证。

6、休整期。

自年一度进入鼎盛期后,年7月份,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交易额下降,玉雕行业发展进入了休整期。但我市玉雕业主要以**小件为主,在玉雕行业中受到的冲击最小。面对蔓延的金融危机,玉雕人充分发挥刚刚成立的玉雕行业协会组织优势,利用此次休整期整合玉雕业资源,提升玉雕技术档次,积极开拓市场,蓄势待发,努力将玉雕业打造成我市又一特色产业。

二、我市玉雕业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情况。

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市玉雕行业从**起步,到聚集**玉雕城,再辐射到全市其他乡镇街道,从业户数从当年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从业人员从当初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全市2-3万人。以**玉雕城为例,现有经营户近200家,直接从事玉雕行业人员1000多人,从事与玉雕行业相关的人员2000多人,注册公司的经营户有6家,其中规模稍大点的,如**有限公司,从业人员60人以上,其他一般经营户的规模都在6、7人左右。拥有人工雕玉机5000台左右,电脑雕玉机100台左右,并已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2、发展技术情况。

我市玉雕业的技术主要**玉雕城为代表,**玉雕城内的多家经营户先后从玉雕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的扬州、苏州、南阳等地引进了从业工龄长、技艺精湛的玉雕设计师与雕刻师,其中从业工龄最长的达到了20余年。我市雕刻的以白玉为主的小件在全国玉雕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享有较高的声誉。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中的玉牌加工业务就是由**和承接,但由于我市加工基地的能力有限,承揽加工任务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最终方云和选择了扬州工厂进行加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中央电视台对**同志进行了多次采访报道。

3、原材料与销售市场情况。

我市玉雕业原材料市场经过多年拓展,现已涵盖沈阳、河南南阳、内蒙古满州里、新疆格尔木等地以及从俄罗斯进口“俄料”。目前,我市已有人在上述地区和国家承包玉石矿口,专供**片玉石原材料。我市玉雕产品的销售市场极其广阔,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各地,销售市场不断拓展,以旅游风景区和发达省份地区为重点,省内的主要有屯溪、祁门、九华山等旅游景点地区,省外的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建、苏州等地,其中广州经营户就多达70余户,还有的甚至远销到了香港、台湾等地区。另外,每周三、周四为上海交易日,每周六、周日为苏州交易日。除了有专门销售人员在外跑市场外,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活跃在我市玉雕业集中区,从事玉器收购业务。目前来看,我市玉雕业原材料市场范围广、货源足、品种多;销售市场则是始终坚持“主动走出去”与“外地慕名来”相结合的原则,不断的扩大影响,拓宽市场。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5篇

一、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投资项目

二、选址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三中全会对农村问题中最核心的土地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民生新政的又一重大举措;土地流转给一些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这是非常适合现代农村土地发展的一条路子。现在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势必要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种植、经营,从而带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2、为了响应_中央_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利用工作推进的有利时机和省发改委《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我公司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中药材育苗与种植(山药、党参等)、畜牧业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

3、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对于促进本地区农民就业、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示范与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6篇

本项目涉及的产业有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现实版“开心农场”以及户外运动。

现在高效生态农业已经形成气候,尤其在城市的大型超市中,有机蔬菜和绿色肉蛋奶受到市民的欢迎,随着市民消费水平和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的前景势必更加广阔。

农家乐作为市民假日近途旅游的目的地,今年来一直非常火爆。但这一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经营者更新比较快,很难见到规模大、服务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经营者。这一市场还留给像本项目这样的后来者很大的空间。

现实版“开心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主要有“自理式”和“托管式”两种经营方式,在xx、xx等北方大中城市的xx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在xx区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实版“开心农场”起初本是城市居民为了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的情况下,又有了降低生活成本的因素,它的发展应该是“方兴未艾”!

这里的户外运动主要的是素质拓展训练,是现在各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中专院校和户外俱乐部非常流行的培训方式。

本项目涉及的行业都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我们是后来者;但是将这几个产业整合在一起的项目少之又少,我们又成为了这个细分交叉市场的先到者,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7篇

当下中国,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覆盖的领域涉及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图书、家电、电子产品、服装纺织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开始融入电子商务这个广阔的平台。那么,电子商务何以会受到如此青睐,为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拓宽了买卖双方的地理空间。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交易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谈判及交易,大大节省了交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交易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一市或一省之内,而是扩大到了全国甚而世界,由此带来的交易数量的增长也是极其可观的;

三是缩短了中间环节。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直接发生在买卖双方之间,而略去了中间的若干环节,所以使得交易成本、交易价格大幅降低,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由于以上三点存在,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人们得到了大量的便利和实惠,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由此,结合我们对电子商务特点的分析,若能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产品交易中来将,使得农民与商贩直接进行对话、

(1)产业规模。近年来,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出现逐年递增趋势,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

(2)行业结构。这里的行业结构是指12个行业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各自所处的地位及行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近几年的产值数据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一直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四大支柱行业,四大行业产值之和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85%,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这四个行业的原材料,粮食、药材、畜产品等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这也是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重要体现。

(3)国民经济贡献率。按照产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这里所指的国民经济贡献率,即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在GDP或产业大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及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指标显著提高,而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按当年价计算),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额不大。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农产品内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分享到加工环节利益。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要坚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从_从农田到餐桌_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要坚持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和原始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8篇

本刊根据韩长赋部长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摘要整理,现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意义重大

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这必将增强农业供给活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带动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民创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加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家家点火、万户炊烟。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之8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装备、生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比如,包子、花卷、饺子、汤圆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为主,经营分散、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u“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为做精做细做深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农产品重点做到“五个推进”

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到五个“大力推进”。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三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四个结合”。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不但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办加工,还要引导他们“挣票子带上乡亲”,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要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支持他们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2012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36亿元,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今年开始,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合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中,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日前,农业部下发了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宣传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营养成分提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发分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实现股权分红。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有含金量,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

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创建是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既是产品供给行业,也是重要的原料产业行业。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主力部队”。

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统筹设计、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逐个产品、逐个产区制定品牌创建规划,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有机衔接,形成科学体系。要结合规划,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打通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水利等政策渠道,研究建立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

要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的联动机制。要用部门的合力确保标准的权威性,用标准的“卡尺”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

农产品加工范文 第29篇

日前我省的牛肉大部分来自于广西省、山东省,本省肉牛供应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广东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牛的耕田作用越来越小,很多农户不再养牛;许多地方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幼妇孺,肉牛养殖劳动量大,一次性投入大,饲喂费工费时,饲养不方便;有的农村社会治安不好,农民怕牛丢失、被盗,不敢养牛;过去养牛是一家一户饲养,不利于环境的卫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环境的清洁,很多农民不愿意养牛。

20xx年的肉牛价格再创新高,市场上活牛价格高达28~32元/公斤,育肥牛为34~36元/公斤,牛肉价格为42~46元/公斤。一头牛育肥3~5个月,纯利润达1000~1700元。农民养殖一头母牛,如果一年能产一头犊牛,就能收入1500~1800元。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南方周末人物特稿范文(实用3篇)

下一篇:电子版论文范文参考(精选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