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战地日记范文(通用6篇)

小车分享 18116

小车 分享

战地日记范文 第1篇

听着马勒的交响乐,在第九交响曲的深邃和不规则中思索《钢琴家》的主题。反复想起肖邦的第一叙事曲,表达波兰人反抗外敌侵略的作品。我在想它在影片中的出现,是否是刻意用来表现主题。我不愿去相信,或许只是因为它的出现太过流畅,因为我不想把这部影片陷在任何一种巧合和深思熟虑的策划中。可是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如此,就像这场战争,这场屠杀,尽管屠杀是荒谬的,可是一切只能那么周密,在似乎匮乏人性的行为背后,是对人性的熟稔。《钢琴师》改编自英国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撰写的“二战”期间波兰犹太幸存者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的传记。

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对战争的反思,是对人性的反思,是对艺术的崇拜,是对生活和人性暖黄色基调的描摹,是对一段不能启齿的历史的深刻的静观。

影片的音乐和镜头的处理都十分的得体,音乐仅仅响起了四次,片头,钢琴家在电台演奏,那是临战之前最后一次演奏,修长的手指和飞扬的神采,艺术的光环笼罩在他身旁,不幸电台遭到袭击,他却还是坚持演奏,直到不得不离开;中间一次是在钢琴家藏身的房子里,修长的、已经肮脏的手放在键盘上方,优美的音乐在幻觉中响起,一切都是破旧的狼狈的,只有对艺术的热爱依旧;第三次是在废墟的房子中在德_官的面前,那是令人的灵魂动容的声音;第四次又是在电台,战后恢复的华沙电台,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是时间和战争带不走的东西,是文明的灵魂和精髓。还有镜头,在华沙犹太人区,在第一个屠杀的夜晚,镜头安静的从下到上,顺着斯皮尔曼家的视线,顺着德国兵的脚步,线条清晰得几乎不可置信。

在斯皮尔曼最后藏身的破房子里,在他在德_官面前弹奏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时,一束月光径直的从斯皮尔曼左边的肩膀上方洒下来,那种光象征着一种神圣;还有一束散光打在德_官的正面,而这种光线的.处理,却让我们觉得他像一个正在忏悔的罪人。

影片告诉我们,人性之中和人群之间不能洗净的一种东西,而它的不清洁和不能洗净,虽然无奈,却正是最真实的。也正是值得我们反思、让我们从中获得内容从而受益终生的东西。或许这就是主题最终的归结点吧。

战地日记范文 第2篇

【战地日记】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青年:推动辐照灭菌技术抗击疫情

“前方告急!最紧缺的还是医用防护服。”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后,各地医疗防护物资需求激增。尽管春节期间全国防护服生产企业陆续紧急复工,还是填不上湖北等抗疫一线的物资缺口。与时间赛跑,一场防疫物资供应保卫战全面打响。核技术作为应急灭菌替代手段“受命于危难”,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支援战“疫”。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青年团队在这场战疫中冲锋在前,不惧不退,向难而行,同无数抗疫青年一起,成为这个战场上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征途从脚下开始——做好本职就是为国家出力

疫情来袭,当你正在家中陪伴父母,当你要照顾妻儿老小时,面对战“疫”,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无数平凡英雄,都是如你我一般,每天忙忙碌碌生活,下班穿过市井小巷。但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不管去与留,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发出最质朴的光芒。

战“疫”,一场人类与病毒的交锋,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

随着产能恢复,全国医用防护服的产量大幅增加,但一线医院的防护服资源依然吃紧。究其原因,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防护服出厂前消毒灭菌时间长,化学解析需要7-10天,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2月3日,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在相关疫情防控会议上首次提出,“是不是可利用核辐照灭菌技术解决这个卡脖子的问题?”2月4日、2月6日,张克俭两次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工作,解决当前疫情防护急需的具体举措;2月7日,在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的积极参与下,《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出台,灭菌时间由原来的7-10天缩短为1天;2月9日,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实现规模化应用,仅仅过去5天时间;2月10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到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和北京鸿仪四方辐射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利用核技术对医疗用品特别是医用防护服进行辐照灭菌问题……截至3月9日,利用辐照技术处理医用防护服442万件,彻底打通了医用防护服抵达一线的“最后一公里”。

3月9日下午3点,记者走进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综合处,处长王进军戴着口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边快速敲击键盘,一边对记者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每个人都在努力。”桌子上的午餐盒饭早已没有了热乎气儿。今年春节,严峻的疫情让“宅居”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王进军的家人却习惯了他每天早出晚归。

是什么“魔力”让大家如此争分夺秒?“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军工人希望能在这场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快一点,再快一点,让前线的医护人员多一份保障。”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让这支平均年龄只有岁的年轻团队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第一时间返岗,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军工力量、军工效率。他们中,有人还是新婚,有人孩子尚小,但在这个特殊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战“疫”斗争,展现出勇敢、独立、坚强的青春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军工人的昂扬风貌和担当精神。

5天时间实现规模化生产,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却实现了。“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专家质疑、公众理解、技术路线等等。非常振奋,在这场抗疫战场中军工有用武之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廖浪腾说。平实、质朴的话语中,蕴含着震撼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注定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面对现实的困难,张克俭局长非常坚定,‘说不行很容易,关键是要怎么想办法说行。向科技手段要战斗力,解决难题是军工人的责任。’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也给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党课。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把个人成长与人民利益、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对生活和青春最好的诠释。”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张佩佩动情地向记者讲述。尽管在父母眼中,张佩佩还是孩子,但这场疫情让他同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一夜长大。

没有冬天不会逾越,没有春天不会到来。敢打必胜,共克时艰是此时这支团队共同的信念。

事业靠本领成就——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勤奋学习成为他们青春远航的动力,增长本领成为他们青春搏击的能量。

系统工程司综合处负责核工业发展规划制定,全处同志与核工业风雨同行,深知责任重大。这里有他们的使命,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这里有他们的责任,以安全高效筑牢“绿色大业”;这里有他们的坚持,中国核工业“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核工业必须走出国门折服世界;他们更坚信:中国发展核工业,推广核技术应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记者了解到,核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物、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众安全等各个领域。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年产值规模近万亿美元。在美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已经超过核电。但核技术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只在材料改性这一领域实现了较成熟的产业化发展,就已经产生了千亿元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处正在积极推动设立中国核科学日,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科学技术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正面引导社会公众了解核科学,拥护核事业,为推动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氛围”郑国文说。

“高效的政府是由千千万万公务员组成的,我希望自己是一颗螺丝钉,只有每一颗螺丝钉巩固了自身的位置,才能保证整个机器的持续高效灵活运转。”吴舒慧面带微笑,她让这个男性为主的团队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很多人看来,军工是属于男人的世界,系统工程司综合处李晨却完全不认同,女性撑起半边天,在他们看来,女性特有的细致、认真、坚韧、执着的特质,决定了她们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和所有同龄女性一样,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年岁渐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做好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是社会对舒慧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性提出的更高要求。疫情面前,她毅然选择了“逆行”和“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担当,工作中,她也始终坚持把个人价值更多的体现到推动行业和国家的发展中去。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几何结构,在王进军看来,人生“铁三角”的两个支点,就是贤惠的妻子、稳定的家庭,家庭的有力支撑成为他的坚实后盾,让他在工作上行得踏实、走得稳当。“对妻子和孩子亏欠太多,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伴他们。2020年是规划编制年,加之疫情的叠加影响,相比以往工作任务更重,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强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促进核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自己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还有很多。”王进军条理清晰地和记者说着后续的工作安排。“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认识到核技术大有可为,下一步还将陆续出台一些规范,不断壮大核技术在医疗、农学、公共卫生、民生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战地日记】_纳税服务司一位年轻妈妈的战“疫”生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防止办税服务厅人员聚集引发病毒传播风险?怎样保证办税缴费工作平稳有序?纳税人受疫情影响能否如期申报纳税?这一连串的问题揪在每一个纳服人的心头。疫情当前,全国纳税服务系统积极迎难而上,冲在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第一线,成为“推动‘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保证办税缴费场所安全和秩序平稳、竭力为纳税人和缴费人纾困解难”的_。其中,纳税服务司办税服务处朱慧红同志近日的生活便是15万纳服人战“疫”状态的一个缩影。

毫不畏惧迎难上 义不容辞逆疫行

1月27日,大年初三,春节假期未过,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纳服司接到任务,需要迅速牵头研究制发文件,部署疫情防控期间的纳税缴费服务工作。当通知朱慧红同志加班时,她没有半点迟疑,即刻前往单位,与领导同事们投入到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时间紧、任务重,要迅速摸清全国36个省市税务局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情况,研究如何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如何提供安全高效的办税缴费环境,司领导带着大家反复斟酌、征求意见,研究了几套方案并详细分析利弊……连续几天,她和领导同事们都是加班到凌晨,饿了就吃口泡面,终于在大年初六晚上完成了_第一个关于疫情防控的发文——《国家_关于优化纳税缴费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战地日记范文 第3篇

一直以来活在平凡和琐碎的日子中,每天做相同的事情,虽谈不上忧伤,但是内心的激情却渐渐的被漂白,时光的流里,蹁跹过蝴蝶,那是童年的美好和色彩,只是这样的日子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在这样的人世间行走的皮囊。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不知道梦想的地方还有多长的路需要跋涉。

人啊,常常会感到迷惑,不论对于生命还是死亡,面对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常常感到一种无力,而对于希翼和未来,那微薄的阳光在狭窄的风口,灵魂中的一束,射出揪心的光芒,但是就是这样的困境之中,就是在这样的绝望之中,希望从来没有泯灭,只要你的心中充满了爱和渴求。

对于生命的爱,即使你的.肉体被消灭了但是灵魂却永远微笑在风口,那是多么伟大的情怀,面对死亡也不卑不亢,而那些感动的瞬间是生命彰显自己魅力的时候,从来不会低下自己的头颅,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做今天的行动。或者这样的话显得有些单薄,但是真正能够做这些事情的人,却是那样的伟大,他们的灵魂不会老去,他们的身影带给后人以启迪。

对于艺术的爱构成境界的高度,一个庸俗的人汲汲于功利和钱财,这样的人面对生命中重大的变更往往不是哭爹喊娘就是怨天尤人,他们不堪一击在肉体消灭的同时灵魂也被击垮了,但是无可厚非,因为人都是这样脆弱的,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有崇高的道德,恰如你不能保证每一朵开出来的玫瑰都是红色的。对艺术的爱,体现在生命中是高雅,是永不磨灭的支柱,在最为艰辛的时候依然有对幽雅的风度,最诚挚的追求,那些东西在普通人看来或者仅仅是一个上层人士的消遣,但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它是融入了他的生命和灵魂之中的。

人性,战争,摧毁,这些带有哲学色彩的词汇,在我看来,交织着这个世界上善与恶,真与假,战争可以消灭人的存在,通过屠杀的方式带来世间的悲歌,但是人性呢,折射在这之中的人性的光辉却那样耀眼,以至于让刽子手也惊心,让屠夫要胆寒。摧毁了城市,或者建筑,将所有的创造都夷为平地,但是那样突兀的伟大呢,那些无法磨平的意志呢,或者我想一个企图用战争达到某种手段的人还需要想的更多。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往往都是粗鲁的人,他们理解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对于战争的理解,我想这是一个深刻但是带有思考的名词。虽然现在战争离我们中国人显得有些遥远,但是啊要知道在我们几千里之外的阿富汗,伊拉克,那里的战火依旧在燃烧,那里的人民依旧在杀戮。确实,战争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取得利益,在二战以前,这种方式是每一个君主所热衷和执着的,战争不带哟一丝一毫的不光彩,相反,一个国家的存在就有战争的权利。只是到了近代尤其是美国成为了霸主之后才改变了这一规则,战争需要负责。这之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不再是作为国家的手段,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国家威慑力的象征。和战争伴随的永远是鲜血,杀戮,摧毁,这些东西的存在让我们感到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是一种不可抗力的因素,无论你是富人,还是流浪者,当枪顶在你的脑门上,你的心中还有什么念头呢。而爆发或者容忍,勇敢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去见证伟大的死亡,而懦弱的生命在刺刀下畏畏缩缩,不敢正视生命的结束,或者这种恐惧与生俱来,但是我们可以在各种方式去逼近这样的崇高。

且将那些心头的痛楚化作长剑刺破天空,让正义的光芒普照人世,我是一阵清风,吹过苍茫的夜空。

战地日记范文 第4篇

《钢琴师》又名《战地钢琴师》,在我看来,前者是有点不太合适的,这分明是一部历史战争纪实片(仅是个人观点),而后者是比较贴切的,战争中生存的钢琴师,比较符合电影情节的发展。

《钢琴师》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天才犹太人钢琴家瓦列迪克-席皮尔曼在二战期间为躲避德国_的追杀在朋友的帮助下而四处躲避、逃跑的经历。面临着一次次的_分子的猎杀,他总能幸运的逃脱,最终从战争中存活下来。我总觉他有种莫名的智慧,或许叫生存的智慧,也许是这样,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

电影的以六七十年代黑白背景开始,一段优美的钢琴曲把我们的视觉带到主角瓦列迪克-席皮尔曼的现实生活中。席皮尔曼在华沙的一家电台工作。他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之间滑动,弹奏出悠扬动听的音乐,直到德国_的飞机轰炸他所在的电台,他还是那样不舍离开他所钟爱的钢琴,他要弹完这一曲。故事的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席皮尔曼对钢琴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给我们展现一个伟大钢琴家的形象。当然电影中的他确实是以为伟大的钢琴家,一位赫赫有名的华沙钢琴家,为整个波兰甚至是整个欧洲所敬仰。

在逃离电台的时候,席皮尔曼遇上了美丽善良的多萝塔。多萝塔是慕名听他的演奏的,由此可知,席皮尔曼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当然这次相遇,也为以后席皮尔曼逃离_的魔爪埋下伏笔。

席皮尔曼回到家中,本来逃走或许是条很好的路,但最终的错误的决定,可能也是他们一家人最后的悲剧。当他们围着电台欢呼庆祝英法对德宣战的时候,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悲剧已经慢慢开始。

若干天之后,或许是多萝塔拜访席皮尔曼先生,两人浪漫的散着步。但生活总是残忍的,尤其是处在二战时期的犹太民族包括席皮尔曼先生。他什么都不能做,或许只有在马路上散步聊天的份。故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他们俩个会擦出点爱情的火花,或许也应该有点罗曼蒂克的味道。但最终都没有,这点令我感到有点小小的遗憾。

电影虽然名为《钢琴师》,但在钢琴的演奏上却寥寥无几,印象中只有五处,第一次是在电影开始;第二次是从犹太聚集区逃出来之后,在他躲避的住处,恰好有一台钢琴,但席皮尔曼也只能靠自己的想想来安慰自己是在弹钢琴,我感觉这恰是对一个钢琴师最残酷的折磨。对于我们来说,从欣赏电影的角度来看,导演给我们配上了动听的音乐,给我们以感觉那就是钢琴家席皮尔曼的演奏,但对钢琴家席皮尔曼来说,他只能靠丰富的想象力了,虽然如此,对他来说,我认为这应该也是美好。

第三次演奏,是他再次逃到犹太集中营的废墟的时候,给一位德_官弹奏的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我总感觉席皮尔曼这位伟大的钢琴家不够伟大,人应该有尊严的活着或死去,或许他只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整天面对着_的杀戮,出于对死亡的畏惧,这也是人之常情,情理之中。但这次的弹奏,也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电影中席皮尔曼的落魄和钢琴这种乐器的高贵有很大的反差,似乎每一位伟大的人都会经历一种坎坷的人生,或者是上帝对伟人的考验和磨砺,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席皮尔曼在藏身的破房子里,为面前的德_官弹奏着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一束皎洁的月光从单扇窗中射进来,那光芒是如此的神圣,而席皮尔曼的身姿也显得如此的圣洁,仿佛是落在人间的天使。他倾心的弹奏着,忘记了自己的落魄,饥饿,俗世间的一切好像都与他无关,他整个心都在曲子里,这是一曲发自灵魂的歌唱,是一种能让灵魂颤抖的声音。对面做着的是一位双手沾满自己同胞鲜血的德国人,或许曾经的他视生命如玩物,多少无辜的人丧命于他手。但在这一刻,他似乎听到了灵魂的呐喊,或许自己心灵深处也有那么一刻的彷徨,但此刻他正沐浴着神圣的圣浴,污秽的灵魂得到了浊清。

我想这次的弹奏不但是德_官形象的转折,更是细皮尔曼生命的转折点,如果没有德_官的帮助,我很难想象,仅仅一罐罐头,我们伟大的钢琴师能坚持多久。但有一个情节很是让我费解,在他为德_官惊心动魄的演奏之后,他坐在阁楼上的低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却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要哭泣?难道应为给杀害自己无数同胞的_分子演奏使他感到羞耻,还是为自己的坎坷人生感到不公而委屈的落泪。我无从得知,而这种事也只能自己去揣摩。

第四次就是战争结束后,钢琴师细皮尔曼重新回到了波兰电台,生活再次归于平静,如同暴风雨过后的水面,静如平镜,波澜不惊。第五次就是结尾时的演奏,实际这也是一次最正规上的演奏,为钢琴师的形象画上了完美句号。

电影中生动形象的为我们重现了二战时期那段不光彩的历史的一部分,这段历史也将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污点,永远无法拭去。(仅是我个人观点)从中我看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伤痛,这种痛和苦我是无法描述出来的,也是对人类文明抹上污点。电影直面抨击了战争的残酷,给我们现代人以思考,以历史为鉴,以防将来人类得失。同时电影也对钢琴师席皮尔曼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的赞扬,表现了善良人性的另一美好。

战地日记范文 第5篇

中学生军训日记《战地救护》

军校生活第二天。晚上在礼堂学战地救护……

赵老师正在台上讲课,问:“谁上来给我当伤员?”我眼前一亮,觉得当伤员很好玩,就自告奋勇地上去当伤员。赵老师在我手上示范了“八字包扎法”:先把手心(伤口)用白布贴好,再在手背上包扎成八字。包好后,我露在外的三根手指做了个“招财猫”的动作,心里喃喃自语:“来,来,来,把钱通通拿出来!”引得下面哄堂大笑。

后来,赵老师还在我手臂上做了“手臂骨折应急包扎法”:用纱布吊住我脖子,像吊个上吊绳一样,很是难受;手还得耷拉在那儿,当时我真想做个上吊动作——把舌头挂在嘴边,脑袋歪倒,翻白眼……

“头部包扎法”包好后,下面人大笑,而我却浑然不知自己什么样子:小婴儿?大海盗?寺庙的和尚?西部牛仔……

一女生上来给我包扎,我心情便由万米高空的兴奋瞬间转为万丈深渊的失落。而且姚泽辉还给我包成了“蒙面大侠”,蒋昕怡使我成了“小婴儿”……

今天一天,训练的时间最多.都是跑步,稍息,行走,这些简单的动作.但我们都像刚刚学了一样,好几遍才能达到要求.不过,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午餐时间了!

午餐时,我们先迈着步子走进餐厅,然后耐心地等待教官.“开饭!”教官用响亮的声音喊出来,“不准讲话!”又一句.大家都安静地吃着,我也不例外.

“过去一点!”史一夫小声地说.但是尽管声音很小,却还是被耳朵灵敏的教官发现了.结果,整一组同学都被拉了出去.在一番训斥之后,我们(包括一班的两个人)七个人都以跑步5圈作为惩罚.“这个史一夫,害我在这跑步,还连累了其它班的人,真丢人!”责备的话总是徘徊在脑中.

我们气喘吁吁地走进餐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米饭早已没有了兴趣,只准备抢汤.这个时候,葛老师朝我走来,问清楚了事实,对史一夫教育了一番.不久,午餐结束了,我慢慢地走出餐厅,一抬头,“团结”两个大字出现在眼中,那一刻,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别人犯错误连累大家时不埋怨.在这个时候,我对史一夫的一切埋怨烟消云散.

军训,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团结.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达到要求,争做第一!

战地日记范文 第6篇

《钢琴师》又名《战地琴人》。每次看电影前我都会搜索电影简介,查了个大概再开始看。虽然新鲜感少了但是心里踏实。这次由于影片播放得太突然,还来不及查询,就开始观看了。原来这是一部二战期间关于犹太人的电影。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有篇关于德国_与犹太人的课文,可是当时太小,也不太明白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影片给我了赤裸裸的视觉冲击,当我看见斯皮尔曼一家人穷困潦倒,犹太人无处藏身的时候,我才感觉到犹太人的悲哀和无助。

男主角是位钢琴家,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将艺术家那种绅士儒雅又文弱的气质演绎得十分到位。影片开头当全家人都一团乱地担心要搬出住所时,斯皮尔曼表现得十分淡定,一切都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他说他宁愿死在自己的家里。

当所有犹太人搬到犹太人区时,他面对像贫民窟一样的犹太人区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掩埋悲哀的情绪。妇人仅存的一碗食物被抢落在地;被德_官逼迫跳起僵硬舞蹈的无辜的人;见人就询问自己失去的爱人的神经错乱的妇人。他望着那些惨象却又无能为力。每个犹太人都过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生活。也许那个已经疯了的带着一群乞丐似的孩子跳舞的老人是幸福的,他的精神大概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带给他的痛苦。

当我看到一群德_官直接冲进一家犹太人的家里,因为年迈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站不起来而直接将他从阳台扔下去的情形,整个人都有些无法接受这样赤裸裸的现实。紧接着那一家人被抓下楼然后开始向前奔跑逃亡,德_官在短短几秒全部将他们击毙,一个都不放过。

还有后来男主角在工地干苦力活的时候,德_官突然找出几个年纪较大的男人,每个人趴在地上一一击毙。然而到最后一个人时枪突然没了子弹,本以为会有奇迹发生,结果德_官换上子弹仍然将其击毙。其中犹太人没有一丝反抗。

我想看到这些画面的每个有感情的人一定都特别震撼,心中充满了沉重。

整个影片都保持着一定的灰色调,给观众一种历史感以及沉重感。导演用冷静而又残酷的镜头语言将历史带给犹太人的伤痛记录得明晰而又深刻。

即使影片给我们呈现了无数残酷的现实,我们从男主角的逃亡角度看见了许多无可奈何历史的悲伤,但是最终钢琴家还是活了下来。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小学英语广播稿范文(热门10篇)

下一篇:公司公关方案及范文(汇总4篇)